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被犧牲的故事 要挑戰《臥虎藏龍》的武俠打鬥美學,短期之內尚無看見任何其他的機會,張藝謀的 奇襲已經徒然。然而挑戰《臥虎藏龍》的整體成就並非難事,顯而易見的就是:該片的故 事並非那樣完善。為了一口氣將王度盧兩篇原著交代清楚,電影對於人物間糾葛的情感處 理有些欲振乏力的跡象。章子怡在洞中全身濕透挑逗周潤發的一幕,雖然是揭開複雜雲霧 的高潮點,但在劇情交代不足的情況下給人的問號遠多於驚嘆號。 當然把故事說得很好的武俠電影絕對不缺,劇情有深度的也不少。單就說好故事而言 根本難以當做什麼成就。然而站在《臥虎藏龍》的武打美學基礎上再配合完整深刻的故事 敘述,「集大成」者就算未能享有開創者的掌聲與目光,總也能佔住歷史的一席之地。這 個部份張藝謀並非毫無機會,也絕非疏於經營,只是被他的色彩美學嚴重侵蝕,這些看法 我已於前文詳述,這裡我就擬針對劇情的部份再做更深入的比較分析。 這三部片子在故事敘述上各有不同的特殊表現,《英雄》是特別的說故事方法、《十 面埋伏》是峰迴路轉的故事主線,至於《滿城盡帶黃金甲》,是集所有劣質技巧於一身的 樣板。 《英雄》的故事基本上算是簡單,但是在無名的有意說謊與秦王的不懂亂猜之下,多 出了兩段額外的劇情。在掌控三段同時空發生的劇情時,張藝謀對於該重覆與不該重覆的 分寸拿捏並不差,既提供了足夠的線索告訴觀眾從哪個時間點來修正原先先入為主的劇情 記憶,也不至於冗長到有刻意拖戲的疑慮。然而在無名一劍既刺又未刺的高潮過後,後面 卻出現許多可笑的畫面壞了全局。秦王殺無名本應有更多心理層面的掙扎與身不由己的悲 劇情,其處理起來竟是插科打諢式的讓文武百官異口同聲大喊「大王,殺不殺,」「大王 殺!」章子怡的角色也在草草了事中忘了交代。或許不能說張藝謀虎頭蛇尾,只是原本就 貧乏的故事主線,在前面因為特別的敘述方式太過搶眼而已。 《十面埋伏》本身故事線就較為複雜,計中有計、諜外有諜的劇情讓情緒起伏跌宕, 本應是可以發揮的佳作。無奈外在部份已有史詩氣魄的《無間道》在前,內在部份以三角 戀情收尾更顯得單薄無力,所以或許未能給予觀眾新鮮感受。然而相較於《英雄》的尾大 不掉,《十面埋伏》在處理最後章子怡的死法也算營造得劇力萬鈞,整個劇情在這裡嘎然 而止,餘韻還頗令人低迴。 《黃金甲》師承曹禺名作《雷雨》,但是改編的結果卻出了很大的亂子。最嚴重的問 題就在當劇中所有人物都各有算計、糾葛不已的氛圍裡,傑王子為母后起兵的理由卻簡單 到近乎天真。在一個母子亂倫、父子欺瞞、夫妻猜忌、兄弟爭權、君臣狼狽的環境裡,兒 子居然可以基於母子情份造反,事敗後寧可身死也不願賣母求榮,整部電影也沒交代傑王 子如此出汙泥而不染的性格一個理由。看著皇宮深院滿庭秋菊,大概連張藝謀自己也很想 要請編劇「給個說法」吧!更別說交代國王棄糟糠以求榮的情況,居然是讓劇中人指著鼻 子一口氣來龍去脈罵完,斧鑿痕跡如此深重的技法都能應用,實在有失身份。 綜而觀之,三部當中以《十面埋伏》對故事的處理最為四平八穩,不失水準之作。然 而在格局與氣度上,卻不比《英雄》。兩部片子固然互有得失,但在與過去武俠電影的成 就相比之下,毋寧說《英雄》距離典範的地位稍微那麼近一些。至於《滿城盡帶黃金甲》 ,我實在很難理解張藝謀為什麼會製造出這樣的成品,尤其在前二片累積了足夠的武俠題 材經驗,又換口味拍攝了《千里走單騎》一年,有充分的時間沉澱再出發,最後卻淪為用 空洞的場面換票房的窘境,實在不勝唏噓。 快完了,再待續一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65.129 ※ 編輯: reke 來自: 61.64.65.129 (03/10 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