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安那庫金諾斯 (Ana Kokkinos) 似乎是個很容易製造爭議話題影片的導演,在這部新 作《肉體性追緝》 (The Book of Revelation) 當中,也採用了一個聳動的劇情主線:女 對男的性侵害。然而,儘管片名、電影海報以及片商宣傳怎樣將這部片子導向辛辣的肉慾 感官體驗,實際上內容卻並沒有那麼搧情。即使大膽的私處裸露或是交媾場影不少,但是 整部片的塑造的懸疑氣氛更加濃厚,在兩個小時裡,觀眾幾乎要被吊足胃口,最後還得背 負著「創作自己的結局」這種沈重任務步出電影院。關於肉體,實在沒有時間再多去滿足 窺視的快感。 我甚至不覺得,除了表象上的「女人強暴男人」之外,男/女的角色在這部片子裡有 被做出任何的顛覆。主角丹尼爾 (Daniel) 在歷劫歸來之後,為了緝兇開始與一個一個他 懷疑的女性性交,實際上也代表了在男性沙文主義的世界裡,男性集體潛意識裡對女性的 憎恨與報復的想法。即使劇情上給了男主角一個非得用性進行報復的理由,因為三個加害 者的特徵分別在胸部、陰部和臀部,一定得赤身裸體才有可能找到證據,然而這三個身體 部位其實也就是男性對女性性幻想的重點。從社會上種種男性對女體曲線加諸的重重要求 來看,這也不過就是具象化了男性對女體的憎恨與宰制慾望。正如同許多女性主義研究所 指出的,男性對女性的強暴並不是出於誘惑,而是出於憎恨,在最後高潮的酒吧女廁一場 戲裡,就淋漓盡致的展現男主角怎樣在對該名女性沒「性」趣,且充滿憎恨的心情下,演 出一場類強暴的戲碼。回過頭來看那十二天的性虐待情結,雖然在控制身體的權力方面有 傳統男女角色的交換,但是整個影像裡將刑場拍得像祭壇、施虐者扮得像女巫,還是隱喻 了長久以來男性對女性的集體性恐懼甚至被害妄想。 片中的女角也相當邊緣化,丹尼爾的前後任情人布麗姬 (Bridget)、茱莉(Juile) 都 只是功能性的角色,最後都消失的無聲無息。伊莎貝 (Isabel) 好一些,部份台詞與後來 主角處境的對照則有些巧合式的嘲諷,但是最後與丹尼爾應該更精采的互動卻被舊情人歐 森 (Mark Olsen) 給喧賓奪主了。丹尼爾最後可能的救贖既不在與茱莉的戀情,也不在伊 莎貝不斷想引領他進入的舞蹈世界,而是那個熱切的男男擁抱裡,整個鏡頭居然流露出父 子和解的溫馨感受。 如果說這部片子大量的故弄玄虛,那就得深入探究到底是為了什麼?就我的閱讀,在 開場舞蹈結束後,伊莎貝與丹尼爾的師生對話才預示了整個電影的核心。伊莎貝要求舞者 超越以「性」吸引觀眾的美學表現,丹尼爾誤解成去除情感,而伊莎貝更正成要放掉「自 我」(ego) 。對照後來的劇情來看,丹尼爾在無法忘懷自我受辱的情況下,誤以為得到救 贖的方式是透過性來擒兇,而這樣性又是別有目的的、去除情感而存在的。但這條路子不 但未能達成救贖的目標,反而將他推入一場難以自拔的悲劇當中。最後歐森給他的指引非 常耐人尋味,他說「讓我們回到最初」(Let's go to the BEGINING),表面上的解譯當然 是要求丹尼爾將真正造成他「強暴」行為的遠因給說明白,但容我刻意的誤讀為回到影片 的開頭,也就是舞蹈。舞蹈對丹尼爾來講是極具意義的,他自己是否理解不得而知,但綁 架他的三個女人卻看得清楚,當他在表演時是接近「渾然忘我」的迷人境界的。 本片的隱喻安排巧妙,環環相扣,再加上情節十分開放,可以提供不同的思考面向, 所以不失為一部值得再三玩味的片子。然而在人物的演繹上,只有主角丹尼爾展現出角色 的張力,其他配角的情格都失於平面而缺乏表現,誠為可惜之處。 註:《肉體性追緝》預計於 4/20 日在台灣上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65.129 ※ 編輯: reke 來自: 61.64.65.129 (04/14 16:16)
tenight:推 04/14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