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老樣子,網誌版:http://rekegiga.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_08.html 這篇真的寫太長了。然後,這種片子沒人在意雷不雷吧? 1911、1966、2005,三段故事前後時代相差90餘年,貫串其中的愛情也有著截然不同 的風貌。一口氣要挑戰這樣的拼貼,還要拍到讓觀眾願意相信大言不慚的片名,不得不說 導演侯孝賢膽識過人。當然,相當藝術化的拍攝手法與緩慢的敘事節奏,可能對於很多電 影觀賞者來說不是什麼最好的電影經驗。也許名之為「最好」的東西,就應該藏諸名山待 知音共享吧? 碰到這種多段式的結構,不能免俗地會在不同的段落之間尋找思路可以切入的角度, 好比說探究三段之間相同的、貫串的軸線在哪裡?相異的、特別的表現之處又在哪裡?三 段之中何者最能與我產生共鳴?為什麼?把《最好的時光》放在這種敘述策略裡去檢視, 的確比一段一段單獨的討論來得精彩許多。 首先可以觀察到的是,三個故事並沒有按照時間的順序進行排列,於是排列的邏輯是 什麼,就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間。我所能想到的解釋就是愛情所面臨的問題,在三段裡越來 越複雜,這點從劇情與影像兩方面都可以觀察。在〈戀愛夢〉的時候,張震和舒淇面臨的 問題大概只是一個外在的「距離」,而解決的方式也很簡單,直來直往的追下去就是了。 所以在鏡頭裡我們看到唯一一條寛闊的省道,唯一一個北上的方向,當車程來到終點站的 時候,兩個人就有了幸福快樂的結局。到了〈自由夢〉,兩人之間顯然有一些內在的心靈 隔閡,張震的角色擁有大時代知識份子的性格,眼裡只有大格局大事務,情書與情話總是 被革命符號佔據,看不見舒淇的夢。這一段的鏡頭從未離開那狹小、昏暗的藝旦間,空間 的封閉感明顯地站在同情舒淇的陣線。最後〈青春夢〉的問題最為棘手,因為三角難題裡 雖然明顯感覺到三方的感情有所滯礙,但是癥結在哪裡卻完全無法看到,更遑論找尋處理 的方法。與之對照的影像,就是雜亂的台北城市街道和私人生活空間。 〈戀愛夢〉裡愛情問題迎刃而解,〈自由夢〉裡愛題問題被提出質問但不了了之,到 了〈青春夢〉裡連問題都無法提出。然而不管結局是圓滿、無解還是無奈,侯導顯然認為 它們都構成「最好」的條件。也許套用一種陳腔濫調但又中肯無比的說法,愛情讓人值得 留戀的地方,不是結局,而是中間走過的路程。 回過頭來說電影的問題,電影討不討人喜也是看過程而不是看結局。我想大多數看過 本片的人都會在心目中給三段一個喜好度的排名,當然也都各自持有一定的理由。我個人 的喜好非常巧合的,與片中三段落的排列順序完全相同,主要原因還是每一段敘事的手法 是否能夠打動人心的問題。〈戀愛夢〉在前段中已提過,用一條公路、重覆出現的地名路 標來展現愛情追尋的過程,這種象徵手法乾淨俐落,同時還帶有一點有如詩歌押韻一樣的 節奏感,配上當時走紅的歌曲,在三段之中最能以藝術的手法表現愛情而不流於沉悶。相 較之下,〈自由夢〉的冗長、緩慢就有點讓人難以忍受,或許緩慢的步調呼應女主角內心 漫長空虛的等待,但是平緩的運鏡、大量的內心戲,還有字幕的不斷插入干擾,已經足以 達成這個效果,在劇情上一再重覆瑣碎的片段實在有些太過。至於〈青春夢〉,恕我無法 將這種平緩的表現方式與戲中人強烈的情緒表達聯結在一起,好比說要表達舒淇女友的佔 有慾、不安全感,絕不是大力敲鍵盤跟揚言自殺就能具有足夠張力的。即使這一段的時代 與我最接近、人物生活的方式與我最契合,但還是無法激起什麼共鳴。 除了節奏的掌控外,〈青春夢〉另外一個可能的問題是缺乏一個強烈的、足以代表時 代的意象。〈戀愛夢〉裡有彈子房、有披頭四;〈自由夢〉裡有清代裝束、有最古早電影 特有的默片加字幕的表演方式。〈青春夢〉裡固然有手機、電腦、夜店等意象,卻沒有半 樣佔到這一段裡特殊的地位,甚至2005年的張震騎了一台像是1980年代在流行的機車,這 種奇怪的畫面特別在首尾各剪一遍,叫人想忘也忘不掉。我必須承認在這個複雜、多變、 小眾當道的時代裡,找尋一種可以「以一貫之」的代表是不可能也不正確的想法。但這也 不意味著可以隨意拼貼,然後躲在去中心的保護傘下面。不知道是因為我對這個世代的生 活模式太過了解,所以導致錯誤容易被放大,而對過去時代有一些想像的誤解,反而造成 距離的美感;還是侯導對於七、八年級的生活模式已經難以掌握,以致誤將後現代的虛無 感當成這個年代的全部。總而言之,對於〈青春夢〉的處理方式難以苟同。 儘管我不認為每一個世代的處理都相當成功,但值得肯定的是,短暫的「時光」與相 對較為漫長的「時代」在鏡頭裡產生了對話,而這過程是相當有趣的。因為嚴格說起來, 三段劇本都不算是具有完整的開頭和結尾,然而這也暗示了故事無限延伸的可能,以及強 化記憶中剪出「片段」的效果。導演自稱他想要拍出的是「無從名之,難以歸類,也不能 構成什麼重要意義,但它們就是在我心中縈繞不去」的時光,但是從三段故事時代刻意的 拉大、時代文化代表符號的出現,很明顯其野心絕不僅止於個人心頭意念的再現,應該還 另有建構時代集體記憶的壯志。 細想起來,整部電影因為對話出奇的少,所以影像語言的應用是非常豐厚的。對於影 痴級的觀眾來說,看《最好的時光》應該很享受這種可以發揮想像、自由解讀的感覺。然 而由於我對三段之間的喜好是每下遇況,在影片結束的當時並沒有很好的感受,首段帶起 來的興緻在中間就差不多被消磨殆盡,後半段總嫌它虎頭蛇尾。直到開始試圖以文字剖析 爬梳觀影心得之後,慢慢才又挖掘到更多值得品味的吉光片羽,電影的後勁似乎不弱。只 不過這種需要反芻、思考的片子,對於習慣一般電影短暫、強烈的情緒刺激的觀眾來講, 消化不良的癥候是難以避免的吧!回過頭來說,每個人記憶之中「最好的時光」,又豈能 只是一時的感動或刺激呢? -- 影像、聲音、文字間的操弄 部落格 http://rekegiga.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65.129
zztopman:http://0rz.pixnet.tw/8d2Du 個人的紀錄,1985與侯導合影 05/08 08:09
orzisme:一樓是第二張照片裡站著拿麥克風那位嗎? 05/08 09:37
reverse:我也最喜歡第一部分 05/08 17:20
reverse:根據爬文結果第二段用字幕是因為張震跟舒淇不會說那種話 05/08 17:23
reverse:所以用字幕卡來變通 05/08 17:24
reke:我是覺得這理由不到位啦,單純是口調問題用配音就好啦 05/08 18:28
reke:而且舒淇講台語的語調都可以被接受了 XD 05/08 18:29
zztopman:回二樓:是的 :) 05/08 18:51
reverse:好像不是要台語 是民國初年的上海話 05/08 23:04
reverse:然後這樣理由好像是侯孝賢自己說的 05/08 23:04
reke:well,那是我多想了 (回頭找「作者已死」的金牌) XD 05/09 02:09
uc500 : 2021年再回來看這部電影 還是好喜歡這種氛圍 07/06 03:26
Payne22 : 最愛第一部 戀愛夢 第三部其實有點太平了 07/28 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