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好讀無音樂網誌版: http://mypaper.pchome.com.tw/resplendir/post/1321644628 http://blog.roodo.com/resplendir00/archives/14431679.html 戲院裡的啜泣聲此起彼落,而我,卻冷冷地看完這一部片。我心裡很清楚,它在指桑罵槐 ,它說的不是複製人,而是「我們」。    既然是我們,我又怎能如此漠然? 一、 器官捐贈的第一步:健康的身體與心理 海爾森學校上上下下,都對這群學生的「使命」心知肚明。老師總是提醒學生:「要好好 照顧身體,要有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學生也默默接受了自己的命運。但同時,學 校也謠傳著「緩捐」(deferral)的規定:「只要一男一女相愛,向海爾森提出證明,負責 人會替他們安排,將捐贈延後三年」。這似乎又讓他們的命運有那麼一絲翻轉的可能…… 你們難道不覺得似曾相似嗎?「有誰想要不健康的器官」。沒錯阿。學校老師、父母總是 耳提面命:「要好好念書,要上好學校,要……」。這又為了什麼?就是等著捐獻。只要 你身體不健康、抗壓性不高(詳見《商業週刊》第1188期)、還不懂得自燃(詳見《天下雜 誌》第458期),就沒公司要你。 如果你順利被公司錄取,那就恭喜你,你完成了器官捐贈的第一步! 二、 器官捐贈四步曲:你就不斷捐出器官,一次、兩次、三次、四次。 有人捐一次就完結了;也有人捐了兩次還活蹦亂跳,雖然看起來不太正常(如劇中的 Tommy),但還可以捐第三次;當然也有人在第二次就選擇完結,而「一個人想完結,就一 定會完結」(如劇中的Ruth);無論如何,即便你死命撐到最後一次,也只是一場空,等死 的份。 還不夠明顯嗎?誰不是健健康康進了公司,誰又不是傷痕累累地離開?有人壯年就爆肝而 死(捐了一次肝就完結);有人得了肝病,但還過得去,所以又陸陸續續壞了眼睛、肺、腎 ……。奉獻了一切,只留得殘敗的身體。公司卻連一點退休金,也吝於照顧等死的你。 三、 完結 看完片子,我才突然想到,這部片竟然沒半個人自殺!沒有半個逃兵!這是因為原作家石 黑一雄的信念,他曾說過:「我的人物表現出一種殊死的勇氣,儘管他們看到,自己已用 生命的一大部分時間來做徒勞的事,但他們仍然繼續做下去。我敬佩他們。他們可以瞭解 自己。問題只是,生命消逝得太快了。」 片中的Kathy一角,有智慧、又很務實的女性。她很容易察覺社會的病態,但也因為看清 一切,所以坦然接受。她也曾經燃起希望,偕著愛人Tommy、帶著愛人的畫作,到負責人 面前證明兩人的愛,但謠言終究是謠言,「有靈魂」不代表你有緩捐的特權! 四、 漠然觀影,珍惜所愛      我對於自己冷冷地看著電影感到悲哀,因為這代表我也接受這個病態的社會,我覺得 這就是家常便飯!但我也很慶幸,我的腦子不斷縈繞著Karthy聆聽的歌曲:「Kiss me, kiss me, kiss me. Hold me, hold me like you want me. Like you'll never let me go」。   多數人都有被禁錮的靈魂,我們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卻總是被當成雞狗豬羊般一 視同仁。老實說,如果身邊沒有愛的人,誰還想繼續被當成軀殼?誰還不想完結?是束縛 ,也是幸福。當然,也是麻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4.203.16
gn02174082:這部真的是邊看邊哭看完的...,散場時很多人都哽咽 11/12 18:38
ccpk:好文推 我也有類似的感觸 11/12 19:15
※ 編輯: ssnoww 來自: 58.114.203.16 (11/12 19:15)
siwa:請問原PO在哪間戲院看的呢 想去看 11/12 21:00
ssnoww:我是看金馬影展 在國賓長春 11/7, 11/12的場次不知道還有 11/12 21:13
ssnoww:沒有票, 如果看不到, 之後好像有商業映演唷:) 11/12 21:14
siwa:唉 金馬影展我最怕了 最怕看不到 11/12 21:41
miwako28:是"Kathy"噢 另外 推薦大家原著小說 (我覺得比電影棒!) 11/12 21:44
lifesucks:在truemovie看到檔期是明年1/14上映 11/12 22:01
※ 編輯: ssnoww 來自: 58.114.203.16 (11/12 22:08)
ssnoww:謝miwako.....天大的筆誤阿:) 11/12 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