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今年台灣院線上映的第十部音樂電影,主角不再是創作演奏的音樂家本人、而是受特定音樂家啟蒙的粉絲。此片致敬的音樂家是 The Boss「工人皇帝」Bruce Springsteen,他的 1970s經典果然令 1980s柴契爾時代苦悶的小鎮少年如茅塞頓開,彷彿一顆「跳石」引我跳出這灘死水、迎向那應許之地的一道曙光? http://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8/19/09/40/5529728.jpg
曙光或炫光?啟蒙或炫目? 改編自英國媒體人 Sarfraz Manzoor自傳,此片男主角 Javed雖然自己志不在唱歌、也不靠音樂維生,但此片引用 The Boss 歌單引好引滿,陪伴 Javed度過人生中沮喪迷惘焦慮的時時刻刻。The Boss 專輯這麼多,這本原著自傳有意地引用了他第一張專輯名 "Greetings from Asbury Park, N.J."改個自家地名為書名 "Greetings from Bury Park" ,而此片則引用了此專輯第一首歌名 "Blinded by The Light" 作為片名。 看看這首歌曲的副歌歌詞 "Blinded by The light, cut loose like the deuce, another runner in the night",後 2/3句「像福特 Coupe Deuce般乘風疾馳、在夜裡又一人遠走高飛」,喔喔這不就是此片主角 Javed一心想逃離 Luton這個鳥地方的心境嗎?是呀後兩句多麼爽快、彷彿片頭小男孩終能駕車上路駛向繁華的倫敦?或至少是長大後離開小工廠 Luton航向工運之都曼徹斯特?但前 1/3句是個警訊:這個爽快的遠走高飛,恐怕是「盲目」的;而使你盲目的,可能正是那燦爛的希望之「光」。 http://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8/19/09/40/5509415.jpg
移民長流的昨日與今日 原著作者 Sarfraz Manzoor是巴基斯坦裔英國媒體人,在 1999 年紐約 911事件與 2005 年倫敦地鐵爆炸案後寫作這本自傳時,則同時強調了他的穆斯林身分,因為在那時穆斯林問題在英國社會裡正草木皆兵劍拔弩張著!總之此片的音樂之旅承載的是一個移民故事,是主角爸爸 Malik於 1960s的跨國移民經歷、也是主角 Javed自己於 1987-1988的城鄉移民夢想。說城鄉移民好像也不太對?他想從英國最大的工業鎮 Luton移到更百花齊放的帝國文化之都 London 、或移到多元異質第二名的工人文化之都 Manchester 。當然移總是要移的,但移的品質是關鍵。 移民這回事,總為了更好的生活,總關於原鄉和他方對比。移民動力往往是經濟問題,這經濟除了在極端狀況是生死交關的存活問題(譬如近年難民潮),在更大範圍的往往更是文化問題:我對原鄉文化失去信心與認同、我的理想在他方應許,這是一般移民電影如同檔《出走巴黎》的普世題材,也是許多音樂電影如《曾經,愛是唯一》、《搖滾青春戀習曲》、《愛在陽光燦爛時》、《倫敦呼叫》乃至今年《靠譜歌王》與《鏗鏘玫瑰》中不變的遊子歸鄉題材:我受夠這爛地方了、我要大放異彩不當池中魚,不過總是異鄉走一遭學會幻滅,才知理想的實踐亦在原鄉從來不遙遠。 本片主角 Javed的原鄉,就是這集中了 1960-70s 國協南亞移民的 Vauxhall Motors汽車工業城 Luton,它絕不在任何顯眼的城市文化版圖上、要不是有個 Luton Airport飛很多廉航我看外國人遊英往往也沒注意到、更何況英國人自己公路一路開下去完全沒有停在 Luton的理由。對 Javed來說英國城市文化這麼多,Luton 卻是個只會要我們乖乖認份工作賣命的工廠,我們這些巴基斯坦社群都只是當個微不足道的工廠小螺絲而已;但他也許還尚未想到,我們這些工廠小螺絲、我們這越來越顯眼的異國移民社群、我們這即將發生資本與族群衝突的戰場,正是文化的現在進行式! http://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7/30/10/41/3891362.jpg
想像他方的炫目之光 此片的童年 Javed,首先以一本生日拿到的空白日記本作為啟蒙,生活既慘澹苦悶如一疊白紙、就讓我在白紙上書寫精彩人生;少年 Javed歷年寫作爬梳生活種種苦悶不公,寫成歌詞漸被看似無憂無慮的白人好友 Matt 嫌太過晦澀,倒是學校唯一的南亞同學 Roops推薦他The Boss歌曲,這才才眼睛一亮彷彿看見那個「光」。只是 Javed入門啟蒙的是The Boss大紅的第三張專輯 "Born to Run",一整個是 1970s少年反叛文化掙脫傳統枷鎖的熱血,令他滿心只看見他這 Luton小巴基斯坦家庭多保守顢頇、傳統爸爸多麼道貌岸然卻金玉其外,被壓抑的我真正「生來就是要出走」。 然而片名提點的、Javed 聽得越多越深也才漸漸發現的,是 The Boss 出道第一支沒沒無聞迴響平淡的 "Blinded by The Light"(日後 Manfred Mann's Earth Band 翻唱才衝上排行榜冠軍),細究這首歌,其實作詞頗有走過大江大海後繁華落盡的成熟體悟,只是詞中人仍要親身走過大江大海讓那光芒「炫目」一回才能成長,放在音樂電影的少年遊子敘事中就是離鄉與歸鄉了。 說離鄉嘛,Javed 在本片一直待在 Luton沒離開,但他離去復歸來的是那顆心、他逃離再重審的是那個 Bury Park巴基斯坦混居小社區。本片拍這個圓環小社區好幾次,總是拍 Javed不情願的匆匆來去,但他所不注意的周遭一種多元邊緣彼此看見的異質地方感、正在不經意的體察中悄悄成形。這潛隱的疏離與看見,主線無疑是 Javed & Malik的父子情結、天空盤旋的是傳統vs現代或巴基斯坦vs英國、隔壁與好友 Matt 則有苦悶移民堆幸福白人的艷羨、最後還有《希望與榮耀》老演員 David Hayman 飾演的神秘鄰居靜靜看著這許多情結準備幫踢臨門一腳。 在 Javed的少年世界裡充滿二元對立,彷彿我身遭的一切舊事物我都想逃離、而遠方一切新事物都只會更好。在許多音樂人離鄉故事裡,主角經歷的是新世界的幻滅,而在此片 Javed則專心認識原鄉現實並非那麼非黑即白:他熱愛 The Boss 音樂的啟發與衝勁、但其實姊姊參與的日間巴基斯坦舞會也是活力四射;他被爸爸壓著羨慕 Matt 有個自由爸爸、但其實西方版本的父子情結一樣深遠甚至更冷酷;他一路努力逃離穆斯林文化標籤、但進了 Luton先鋒報第一篇就要探討原鄉清真寺;他一路抵抗爸爸如牛鬼蛇神、但爬梳完這一切終將知道爸爸與自己其實沒什麼不同。 http://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7/30/10/41/3974175.jpg
歷史人生是連續一體 片尾重新點題《炫目之光》"Blinded by the Light",沒想道到這回竟是炫目於 The Boss 自己的歌曲 XD 既炫目於他所揭櫫的美好理想,更是炫目於自己身遭舉目可見的各種美好想像。理想是要努力實踐的、離鄉出走也是必須的,但正如爸爸所說「迎向前程、勿忘我們」,那理想的實踐也是要從原鄉做起的,這一切經歷本為一體並非二分,出走才成了壯遊而非逃離。此片這正向訊息普世而切題,跨國移民有城鄉移民有、經濟移民有文化移民有、1960s的主角爸爸有1980s的主角有 2010s英國與歐盟大門前仍然所在多有,然而世世代代移民們、幾人成功幾人失敗呢? 本片 Javed的故事,就不拍原著自傳作者 Sarfraz Manzoor的日後成功、而拍他啟程前的和解,使此片成為不論成功失敗的移民觀眾都可以分享的故事。Manzoor 在書最令人唏噓的一刻,是標誌事業成功的曼徹斯特先鋒報第一篇文章發表、同一天卻父親逝世沒見證榮耀而標誌了遺憾。這個遺憾,本片由 Javed在 Luton先鋒報的文章發表讓父親欣慰稍作了圓滿,而日後 Javed的都市叢林生活還充滿挑戰呢。 此片故事在冷戰結束前的 1987-88,但時代場景與我們 2018-19一點也不遙遠,保守黨強勢政治明星仍在當政、仍在政治實驗犧牲勞工、仍在創造失業刺激白人排外、仍在侵蝕地方社會多年建立的社群根基... 男孩呢,且心懷理想正視現實、學成後記得返鄉改變世界一點點。看著本片大地上的移民認同與失業對立、看著本片螢幕上的政客口號販賣大餅,這個故事就算離我們不英也不巴的台灣觀眾也是一點不遙遠! 看完此片我推薦離鄉情結類似的暑假檔音樂片《鏗鏘玫瑰》、歌迷聽歌啟發實踐歷程相似的音樂社會片《倫敦呼叫》、英國南亞移民議題類似的導演前作《我愛貝克漢》等,這些都是經典金曲膾炙人口陪伴人生的 feel-good movies ,他們的結局總是或多或少有一點點略嫌直白的囉嗦說教、甚至灑點美夢成真的激情狗血,不過這類型電影不就是要振奮人心帶來希望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AIKrieLIm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8.166.9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66193584.A.F61.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166.153 臺灣), 08/27/2019 04: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