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useu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陳盈珊  (20050908 中國時報) 台北藝術中心須放眼未來,功能必須準確界定與世界藝術動向接軌,不只是個「中心」, 而是個流通平台,不僅與世界其他數位藝術中心、藝術家連結,也要與其他產業交流 。 過去10年,亞洲居最重要地位的日本東京互動藝術中心(ICC)剛結束經營,這是台北 成立數位藝術中心的一個機會,如果方向正確、經營得法,有可能可取代ICC的地位, 承接亞洲數位藝術龍頭的位置。但我認為數位藝術中心帶領的方式,藝術家並非最前線, 是否有成熟的市場、創造產值的實驗室人才也是很重要的關鍵;而若要舉辦電子藝術節, 還得看是否能夠每年編列固定的經費預算。 想成立公立的數位藝術中心,有很大原因是外國都有,我們不能沒有,但事實上我們 與外國不盡相同。數位藝術一直都有藝術性、研究性、開發性之間衝突的問題; 因為數位藝術花費比傳統的美術館多很多,但因為新媒體的關係,一般人卻又以為 數位藝術是可以拿來賺錢的。 所以要先思考的是成立數位藝術中心的目的?是為營利還是扶植另外一種藝術型態發展? 通常政府的預算花在文化比例非常小,所以都必須委託民間經營,而經營團隊發現不能 從中賺錢後,多半就會變得很商業,以維持經營。事實上,數位產業確實可以有經濟效益 ,但是假如沒有先想好定位,也只是一個空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9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