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useu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分享一篇關於成博的文章:P ------------------------------------------------------------------------------ 一間大學博物館的誕生-成大博物館成立的意義和始末 蕭瓊瑞 / 成大歷史系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 「大學為什麼需要設立博物館?」尤其「成大為什麼需要一座博物館?」這是許多務實的 師生們經常詢問的問題。特別是在校務經費拮据、各院各系所都感覺到經費相互排擠、嚴 重不足的情形下,設立一座博物館,顯然要花費大量的經費,未來的維持,也似乎是一個 可怕的無底洞;因此,大學需不需要設立博物館?成大需不需要一座博物館,始終是一個 引人質疑的問題。 誠如博物館學者所言:博物館絕不是一門好生意,但絕對是一流的事業。用生意的眼光來 看,博物館絕不賺錢;但任何一個先進的國家、偉大的城市、一流的大學,絕對以博物館 來宣示自己的文化想像、保存自己的文化資產、建立自己的文化尊嚴。 作為台灣最具歷史的大學之一,成大博物館的設立,標示著成大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願 意以一定的經費來承擔自己的責任、來形塑自我的身影、來彰顯自我的歷史與尊嚴。 這個創設於日人治台中後期(1931)的大學,最早是以高等工業學校的形態,成為日人南進 政策工業研發最重要的機構。從最初設立的機械工學、電氣工學,以及應用化學等三科來 看,明顯地標示了這個學校以實用科學為導向的設校精神。 也正因為是以實用科學為設校目標,這個學校在當時擔負了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尤 其在同時期台灣其他大學都還沒有工學部的情形下,台南高等工業學校的成立,也就成為 台灣早期唯一的一所高等工程學府,左右著台灣產業開發、國力伸張的命脈。這種情形, 歷經日治後期的太平洋戰爭,以迄戰後初期的台灣復原等時期,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改變。 細數成大創設初期的歷史與走向,主要在說明這個學校由於工業研發的任務導向,數十年 來累積了許許多多台灣工業工程發展的足跡與遺影,尤其是那些先進一時的各式機械設備 與產品,和二、三十年代的教學設備,包括可能是全世界唯一留存的日軍神風特攻隊的飛 機引擎,在在見證著台灣歷史發展的重要足跡。 不過這些物件,由於學校規模的擴展和系館的搬遷,往往遭到流失遺落的命運,基於歷史 文物的保存,也基於學生通識教育的加強,在1992年,當時校長馬哲儒博士便指示教務長 翁政義教授和研發長翁鴻山教授,進行成大博物館設置的評估與規劃。 空間的尋找是當時首要工作,在長期的討論和共識凝聚下,位於榕園周邊的歷史建築,也 就是曾經先後作為成大行政大樓、造船工程系館與工業設計系館的市定古蹟──原日本陸 軍步兵第二連隊兵舍,成為眾人囑意的博物館預定地。 唯當時學校的空間調配頗有壓力,因此在繼任的吳京校長任內,乃先行進行學校總圖書館 的遷建,在新建的總圖內,也規劃了佔地近百坪的展示空間,這些都是基於推廣成大藝術 與人文教育的考量,而有的規劃與作為;同時,作為全校跨領域與統合式教學中樞的通識 教育中心,也在全國大學之中,開風氣之先,率先成立並積極運作,奠下了日後成大通識 教育在全國大學中示範性的地位。 1998年,繼任的翁政義校長,為持續加強學校人文教育的提升,也導正一般人認為成大只 是一個理工大學的刻板印象,開始持續推動一系列大規模的人文藝術活動。由於成大的快 速發展,當時校園整體面積已達150餘公頃,除位於歸仁的航太實驗場,和位於安南的水 工實驗場以及研究總中心外,校本部已然發展成擁有一百多個系所的綜合性大學;校園的 廣闊和集中,以及學科領域的龐大和完整,成大儼然形成面目明晰、特色突顯的大學城。 對於如此一個快速發展的現象,尤其是大型系館的不斷擴充,如何在環境建構上避免擁擠 、單調的可能危機,翁政義校長開始有了建構校園人文景觀建構的構思與規劃。 成大矗立於南台灣的副熱帶氣候特質,在首任校長、日籍學者若槻道隆的先期構想之下, 即以建構一個綠意蓊然,足供學生徘徊、沈思的生態校園為理想,因此早期的成大校園, 便以林木的種類繁多密集及校舍多中庭、迴廊的設計為一大特色。這些將近七十年前刻意 栽培的林木,至今都已長成蓊然大樹,成為成大歷史的見證。 翁政義校長對人文校園景觀的建立,便是奠基在這個基礎之上而著意超越;翁校長認為: 再多的林木,成大也只不過是市民休閒的另一個公園。如何在自然林木之中,加入足供人 文思考的景觀裝置?於焉激發了1998年「世紀黎明──校園雕塑大展」的舉辦。來自台灣 南北知名藝術家的120餘件大型戶外雕塑,加上奇美博物館提供的西洋大理石及銅雕作品 ,成為當時成大學生及周邊城市市民與各級學校學生參觀教學最有趣而豐富的人文教材, 吸引了將近30萬的人次來校參觀。同時,學校也利用此一時機,在藝術家的協助之下,由 各系主動挑選,留下了30餘件作品,永久留置校園,使成大成為全國大學中公共藝術面貌 最為多樣、數量也最多的一個校園。而這個活動的另一收穫,便是同時推動了成大藝術中 心的順利成立。 世紀黎明的成功,更促發了第二年許伯夷先生捐贈成大大批歷史文物的機緣。在當時文學 院歷史系主任蔡茂松等多位教授的居中協調下,台灣南部商界傳奇人物,也是知名的收藏 家許伯夷先生,概然將其收藏中的部份藏品,捐贈成大,並舉辦「風華再現」特展,作為 歷史藝術教學研究之用。其初期捐贈文物,包括大量的中國民間祖先畫像、石雕文物、居 室文物,及傀儡戲偶等等。 許伯夷收藏文物的捐贈,使成大在校園雕塑裝置及藝術中心設立之後,更積極面對博物館 設立的構思與推動。1999年,翁政義校長指示下,由副校長翁鴻山教授兼任召集人,成立 博物館籌備推動小組,進行實際工作的推展,包括貯藏空間的改善與文物的整理、建檔, 並聘任甫自台南藝術學院(今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畢業的魏聰州先生,負責實際 的業務。 事實上,在許伯夷先生的文物進藏校園之前,七十餘年歷史的成大,已然累積了為數龐大 的教學設備與文物,除前提的機械、電機、化工等工程學系二、三十年代的各式教學機具 外,還包括了生物學系「生物標本室」的大量標本(含大型鯨豚標本)、地球科學系「地質 礦物陳列室」的礦石標本,以及歷史系「歷史文物館」的大量歷史文物,和建築系收存的 大量建築構件等等;此外,尚有機械系教授顏鴻森私人收藏的全國甚至可能是全世界唯一 的大批「中國古代鎖具」。因此,構思中的成大博物館,應採何種展示型態,是分散展出 ,還是集中展出?是單項博物館,或綜合性博物館?那一種方式,對成大師生的教學研究 最有助益?對一般市民是否也能開放參觀?人力應如何調配,管理上才能最精省有效?整 建的經費如何籌措?未來的經營管理有無困難?在預定中的博物館用地尚未騰空之前,現 有的文物如何展開整理?網路博物館的建構如何先期、持續,而有效的建構?這些問題, 都成為全校相關專業教師與行政主管,積極面對並不斷討論的課題。 存在於教授之間的歧異意見,有待整合;但有夢最美,這個遠從馬哲儒校長時代,甚至更 遠的倪超校長時代,便一直被提出來的博物館之夢,其中還埋藏了有心人士不願眼見學校 珍貴文物,因為缺乏一個專責的管理單位,而不斷流失的強烈歷史責任感。 2005年3月5日,高強校長任內,成大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館址選定在全校最具歷史性 建築的原行政大樓,由副校長歐善惠教授擔任籌備處主任,並甄聘學有專精的王麗芬小姐 協助館務,推出「天工四響」特展,以許伯夷先生捐贈的文物作為主軸,加入建築系的台 灣傳統建築構件、民間捐贈的布袋戲,和陶瓷、石獅等。 博物館籌備處的正式營運,加速了大家對博物館的認識與支持,更成為外賓參觀的重要據 點。 2007年3月,成大新任校長賴明詔院士上任,賴校長亦以提升藝術人文為重要治校理念, 在副校長黃煌輝教授的主導下,將博物館的設立,正式列為五年五百億計劃中提升人文教 育的重要指標,委託規劃設計學院院長徐明福教授進行館舍整建的評估及整體周邊環境的 規劃,全力進行博物館內部空間的改善,順利通過校務會議的認同及教育部的報備。2007 年11月11日,成大76週年校慶日,成大博物館正式成立,成為繼藝術中心之後,校內另一 個以人文提升為目標的一級單位,也是台灣國立大學當中第一個正式編制的大學博物館; 並聘請國家講座教授,曾任高雄工藝科學博物館館長的機械系教授顏鴻森為首任館長。 博物館學者說:「博物館在哪裡,文明的重心就在哪裡。」成大博物館的成立,標示著成 大這個以工科起家的大學,正式邁入一個強調人文與科技並重的綜合性大學的新階段。這 不只是一個夢想的實現,也是一種責任與使命的落實;儘管前面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但 只要踏出,就距離目標更近一步。 (作者曾任成大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來源:http://proj.ncku.edu.tw/magazine/new_page_2.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92.59
alejate:成大人推一個..看得我熱淚盈眶= =.. 果然是蕭老師.. 04/16 19:51
alejate:難得奧斯卡你會轉貼這種文章XD 04/16 19:52
bluewander:推奧斯卡 但不推蕭 也許有一天要來爆八卦 04/16 20:50
OscarJeff:喂~二樓什麼態度....謀勒毛 04/16 21:10
sallies:這麼說,有別於校史室和藝術中心大學博物館應朝綜合博物館 04/16 22:07
sallies:的方向運作? 04/16 22:09
log100:蕭老師真的有他的熱誠.. 04/18 19:35
neverend06: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Now.to/1l1 05/13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