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useu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個展覽不知道有多少人去看 又有多少人去聽或看討論活動。 我是覺得這個展應該背後有很多值得討論的東西, 可惜人不在臺北只能寄兩張照片照片去參加「偷拍美術館」的項目。 上個禮拜這個展結束了,好在我上個月底有去看一下。 不過其實重點是去看自己的照片,昨天把一點點觀展的樂趣寫成部落格。 一個簡單到不行的小紀錄: http://blogofdoddlu.blogspot.com/2009/10/im-in-fine-art-museum.html ※ 引述《windandrea (微笑月亮)》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FineArt 看板] : 作者: windandrea (微笑月亮) 看板: FineArt : 標題: [資訊] 2009亞洲論壇:這是誰的展覽? 賞析會與演講活動場次 : 時間: Thu Oct 15 22:58:09 2009 : 「2009亞洲論壇」將以展出與論壇的方式探討當代藝術圍繞在「展覽」的幾項議題, : 特別是關於「展覽與觀眾」、「藝術家與策展人」, : 甚至「展覽:東方VS西方」幾項議題, : 期望以「這是誰的展覽?」的提問出發,進行當代藝術展演有關的探討。 : 這是誰的展覽? : 此項提問在某個角度也可以被進一步以「這項展覽是為誰辦的?」來發問。 : 藝術家、策展人、藝術行政人員、美術教育人員、觀眾等各在展覽裡角色扮演為何? : 有什麼互動?對彼此有什麼想像?對彼此的期望與認知是什麼?可以展開什麼對話? : 更或者,展覽的意義是什麼? : 亞洲的策展人與藝術家在此展開對話, : 賞析會與演講亦將以展覽的權力與結構、 : 藝術娛樂化等面向思索當代展覽的幾個問題, : 將有助於大眾進一步探討「這是誰的展覽?」 : ----------------------------------------------------------------------- : 賞析會 : 時間:14:30 ~ 16:30 : 地點:展區D : 98.10.24(六) : 「展覽中的誰?」─徐文瑞/2008臺北雙年展策展人 : 98.11.01(日) : 「這是誰的展覽?」─張芳薇/這是誰的展覽?》策展人 : 98.11.08(日) : 「反思權力結構在展覽上」─簡正怡/《這是誰的展覽?》助理策展人 : 詳細資訊: : http://ppt.cc/FVhj : ----------------------------------------------------------------------- : 演講會 : 時間:14:30 ~ 16:30 : 地點:視聽室 : 98.10.03(六) : 「展覽的權力與結構—當代藝術展覽機制的反思」─戴麗卿/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 ‧展覽機制作為藝術權力與結構的象徵所顯影的對象與相關的指涉範疇。 : ‧展覽意識形態已踏上「黑盒子」(Black Box)衝激 : 「白盒子∕白色空間」(White Cube)的途徑中的「歷史」意義。 : ‧科技資訊數位化與文化全球化的趨勢中, : 跨界整合大型計畫下展覽機制的唯一不二法門。 : 98.10.31(六) : 「藝術娛樂化—當代藝術新風潮?」─石瑞仁/臺北當代藝術館藝術總監 : ‧新時代藝術的體質丕變? : ‧「娛樂化」是當代藝術發展的必然? : ‧大眾被「娛樂化」了嗎? : ‧藝術家自我「娛樂化」了嗎? : ‧策展人「娛樂化」了誰呢? : ‧藝術「娛樂化」?娛樂「藝術化」? : ‧當代藝術「娛樂化」的底限? : ‧當代藝術「娛樂化」的價值? : ‧展覽實例: : 台北當代藝術館:《小碎花布》、《各搞各的》、《派樂地》; : 台北市立美術館:《這是誰的展覽?》 : 關渡美術館:《永遠的成人遊戲工廠》 : 98.11.14 (六) : 「這是誰的展覽?」─張芳薇/《這是誰的展覽?》策展人 : ‧當代藝術的展覽命題。 : ‧展覽與觀眾、藝術家與策展人之間的關係。 : ‧藝術生產與生態、權力結構與機制之間的牽引。 : ‧藝術基本問題中的角色與主體性。 : ‧參展藝術家及作品分析。 : ‧展演本體在當代的意義。 : ‧重新觀看-這是誰的展覽? : 詳細資訊: : http://ppt.cc/K1X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8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