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outdoorgea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上星期去山裡雪地露營一星期。又增加了一些經驗,在此分享。 我的使用主題是針對winter camping。 打完之後細看才發現徵文只針對服飾,拉拉雜雜打了一些其他的, 已經打了,就一起貼上來,大家加減看囉。 睡眠系統: 若真的在雪地上紮營的話,我很建議使用兩層睡墊。 第一層用很薄的的泡棉就可以了(大家多用 3~5mm的)用於隔絕地面的寒氣、濕氣。 第二層再用大家慣用的充氣睡墊,增加保暖度。 以前在台灣雪地只用一層充氣睡墊,不但睡墊背部會濕, 寒氣也會透過open-cell泡棉傳上來。使用兩種不同性質的睡墊搭配效果真的很好。 兩個睡袋:一個三季的羽毛睡袋在內層,外層搭配一個化纖的薄睡袋。 由於晚上很冷,身體散發的熱能由睡袋內側漸漸傳遞出去。 到了接近外層的地方,由於冷空氣的關係,造成了結露點, 所以睡袋表層、外層就會濕濕的,長期下來睡袋就逐漸失去了他的保暖度。 所以外層套一個濕了也還有保暖度的化纖睡袋我想是不錯的方案。 也增加了睡袋的多用性(夏天中級山用化纖,高山用三季,冬天套一起) 不必多花錢買一個不是很常用的純冬季睡袋。 以上兩點適用於雪地紮營,若是住山屋的話,我想影響就沒那麼大了。 衣著: 下半身我個人覺得是比較難搭配的。 若不是很冷我通常搭配patagonia cap 4+ gore-tex softshell pant。 冷一點就把cap 4換成powerstretch。這個冬天其實想買一條primaloft的外穿褲, 營地生活就直接套在外褲上,很方便。但是價格的因素一直讓我下不了手。 上山前一天跑去二手店找了件刷毛褲。上山使用的結果還ok啦(只要台幣200就別嫌了)。 不過我好些朋友都是一件cap2 or 3+ fleece pant+proshell。 我覺得這樣的搭配還不錯。可視氣溫調節件數,或是把fleece pant 換成softshell pant 內層:我個人偏好穿兩件排汗衣。兩件類似 cap 2的厚度的排汗衣讓我覺得夠暖, 好調節,也乾的快。很多人喜歡merino wool,這東西真的很好,但請別迷信。 每個人的汗液不同,和不同的材料搭配會有不同的結果。 我以前也穿了merino wool好幾年,但我的汗碰到羊毛真的會臭, 而且我真的不太喜歡他的慢乾。我穿化纖的反而比較不臭, 所以囉,這種東西只有多多嘗試,找出最適合你的排汗衣。 保暖層: 我想濕度、水氣這個因素在台灣很重要。純down jack當然很暖,但就是怕濕。 我看到我一個朋友的搭配我覺得很適合台灣: patagonia downsweater+ Arc’teryx Dually belay parka。 薄薄的羽毛內層加上厚厚的ThermaTek,又暖又不怕濕,穿著也很彈性。 行進間的soft shell: 我用Gamma MX好一段時間了,但我最近偏好patagonia R2 + Hounidi。 原因如下 保暖度較好:兩件套在一起比較暖 剪裁較舒適:R2的剪裁比較寬鬆一點,同時觸感也好多了。 搭配很有彈性:有時在樹林裡有點冷,只穿R2比較暖,但又保有高透氣性。 有時在稜線上大太陽但又有風,只套件Hounidi也很剛好。 兩件加起來的重量也不比gamma MX重。 唯一的缺點我想就是不耐磨吧。 手套:我覺得softshell的手套在台灣不好用(容易濕)。mitt也是(操作不方便), 買雙雙層的手套我想是個好選擇,Marmot,BD, and OR都是我覺得還不錯的手套牌子 但我會多帶一雙類似powerstretch的內層,濕了好替換。 襪子:若是要winter camping約一星期的話。多帶幾雙襪子吧。 穿久的襪子會降低保暖效力。 鞋子:我覺得穿雙重靴會很辛苦,我也幹過兩次。走起來非常笨重 自從我換穿 La Sportvia Nepal EVO,我的人生改變了..(好像在賣東西) 我想除了去高海拔遠征,我在也沒機會穿那雙重靴了。 舒適和便利性,差非常非常多。就算買不到Nepal,找雙全皮的登山鞋應該不難也ok啦。 個人蠻喜歡la Sportvia的鞋子,都做的很好。(台灣好像也有代理吧) 毛帽:個人是很奢侈的帶了兩頂。一頂是耳朵部分有延長的蓋耳冒。 這樣睡覺時比較不諱聽到呼聲,比較暖,也比較不會掉。 一般行進間我則帶像很薄的羊毛帽,一來較透氣,不容易過熱, 二來戴岩帽時也比較幅貼。 帳篷:我這次測試了Hillberg的Nallo 2GT and Staika, 覺得Staika通風透氣性好很多。雖然這頂帳篷重很多, 但穩固的結構以及內部空間都讓我非常滿意,我想他會變成我的新歡吧。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在前庭挖個約膝蓋高的洞(面積就跟前庭一樣大)。 一來穿鞋方便,二來冷空氣會下沉到那邊,睡起來比較不冷。 技術器材:我覺得以台灣的冰雪況,10爪的輕量冰爪就夠了(不過我猜反而不好買), 以輕量化為購買目標吧。而且我覺得就算拿vasak(快夠式)來爬玉山北壁也夠,省點錢。 (抱歉,我沒爬過,但我去年夏天有用這種冰爪爬技術路線,倒也過得去, 所以這只是我的猜測) 水壺:保溫壺很贊,只是容量太少,大一點的又太重。 所以除了500cc保溫瓶,我還帶了一個1000cc 的nalgene, 用一支舊襪子套住整支瓶子。我覺得保溫效果很好 (我用的襪子是smartwool expedition), 溫水大概可以從早上8點(此時是滾水)維持到下午兩點左右。 當然要是氣溫而定,但有時我放整夜也還沒結冰(放在帳篷前庭), 我還蠻滿意的。我覺得這個方法比買or的保溫袋省錢多了,也不那麼佔體積。 爐具: 我想大家都知道,冬天用瓦斯爐有點沒擋頭, 除非你是個人飲食加上使用jetboil之類的爐具。 團體飲食的話我想還是使用msr之類的汽化爐比較好,不怕冷。 尿壺:Nalgene有出大口的水袋,我覺得很適合拿來當尿壺。 一來口徑大,二來跟水壺形狀不同,不會搞錯,三來收納時不佔空間。 睡的暖的小訣竅:1.睡前動一動,暖暖身子,比較好入睡。而不要身體冷冷的進入睡袋。 2.半夜有尿意先萬別憋,去尿就是了,絕對會更好睡。 以上都是我在加拿大的使用經驗,不一定完全適用於台灣,有錯的部份也請指正,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96.50.211.30
pds1:感謝分享。 02/03 15:13
pds1:Houdini not Hounidi ^^ 02/03 15:19
whface:很棒的分享.. 02/03 20:55
jplo:超讚的啦! 如果化纖睡袋換成露宿袋,不知道效果如何? 02/03 21:36
LARRY71:我就是用一個睡袋加露宿袋,濕的更慘 02/04 00:09
yehmd:請愛用gore-tex或event露宿袋...上下都是的最好~~ 02/04 01:11
LARRY71:不太懂ㄝ,我就是用gore-tex的露宿袋啊,我是覺得露宿袋會 02/04 09:00
LARRY71:把水氣困在露宿袋跟睡袋之間。 02/04 09:02
yehmd:怪...我也是goretex露宿袋..就沒這個問題..你是哪個牌子的? 02/04 12:35
LARRY71:montbell 02/04 15:00
long16:推~超棒心得 02/04 15:22
wolfling:睡袋會濕其實是露宿袋內外溫差造成的相對濕度不同而凝結 02/04 21:51
mangudai:高手!! 大推! 02/07 20:59
SYOTEN:防止結露請別把口鼻放在露宿袋裡 02/08 21:53
SYOTEN:另外如果用不透氣材質的露宿袋可以考慮用兩個 02/08 21:54
SYOTEN:一個在睡袋外 一個在睡袋內 02/08 21:54
SYOTEN:塑膠袋之類的東西就可以這樣搞 可以避免睡袋潮濕 02/08 21:54
SYOTEN:人家稱之為vapor barrier 02/08 21:55
wolfling:m大為什麼要躲在人群中~~ 02/09 14:43
aries417:因為阿兵哥要低調吧 XD 02/12 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