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art-tim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 三 章 促進就業 第 21 條 (促進就業之方法) 政府應依就業與失業狀況相關調查資料,策訂人力供需調節措施,促進人 力資源有效運用及國民就業。 第 22 條 (全國性就業資訊網之建立) 中央主管機關為促進地區間人力供需平衡並配合勞工保險失業給付之實施 ,應建立全國性之就業資訊網。 第 23 條 (經濟不景氣時之應變措施) 中央主管機關於經濟不景氣致大量失業時,得鼓勵雇主協商工會或勞工, 循縮減工作時間、調整薪資、辦理教育訓練等方式,以避免裁減員工;並 得視實際需要,加強實施職業訓練或採取創造臨時就業機會、辦理創業貸 款利息補貼等輔導措施;必要時,應發給相關津貼或補助金,促進其就業。 前項利息補貼、津貼與補助金之申請資格條件、項目、方式、期間、經費 來源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24 條 主管機關對下列自願就業人員,應訂定計畫,致力促進其就業;必要時, 得發給相關津貼或補助金: 一、獨力負擔家計者。 二、中高齡者。 三、身心障礙者。 四、原住民。 五、生活扶助戶中有工作能力者。 六、長期失業者。 七、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者。 前項計畫應定期檢討,落實其成效。 第一項津貼或補助金之申請資格、金額、期間、經費來源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 25 條 (殘障者及中高齡者之就業機會) 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應主動爭取適合身心障礙者及中高齡者之就業機會,並 定期公告。 第 26 條 主管機關為輔導獨力負擔家計者就業,或因妊娠、分娩或育兒而離職之婦 女再就業,應視實際需要,辦理職業訓練。 第 27 條 (對殘障者及原住民之訓練) 主管機關為協助身心障礙者及原住民適應工作環境,應視實際需要,實施 適應訓練。 第 28 條 (殘障者及原住民就業後之追蹤訪問) 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介身心障礙者及原住民就業後,應辦理追蹤訪問,協 助其工作適應。 第 29 條 (對生活扶助戶中具工作能力者之協助) 直轄市及縣 (市) 主管機關應將轄區內生活扶助戶中具工作能力者,列冊 送當地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介就業或參加職業訓練。 第 30 條 (退伍者就業之協助) 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應與當地役政機關密切聯繫,協助推介退伍者就業或參 加職業訓練。 第 31 條 (更生保護人就業之協助) 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應與更生保護會密切聯繫,協助推介受保護人就業或參 加職業訓練。 第 32 條 (編列預算以促進國民就業) 主管機關為促進國民就業,應按年編列預算,依權責執行本法規定措施。 中央主管機關得視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實際財務狀況,予以補助。 第 33 條 (資遣員工之列冊通報) 雇主資遣員工時,應於員工離職之十日前,將被資遣員工之姓名、性別、 年齡、住址、電話、擔任工作、資遣事由及需否就業輔導等事項,列冊通 報當地主管機關及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但其資遣係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 可抗力之情事所致者,應自被資遣員工離職之日起三日內為之。 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接獲前項通報資料後,應依被資遣人員之志願、工作能 力,協助其再就業。 第 33- 1 條 (委任或委託辦理) 中央主管機關得將其於本法所定之就業服務及促進就業掌理事項,委任所 屬就業服務機構或職業訓練機構、委辦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或委託 相關機關 (構) 、團體辦理之。 第 四 章 民間就業服務 第 34 條 (私立就業機構設立許可)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及其分支機構,應向主管機關申請設立許可,經發給許 可證後,始得從事就業服務業務;其許可證並應定期更新之。 未經許可,不得從事就業服務業務。但依法設立之學校、職業訓練機構或 接受政府機關委託辦理訓練、就業服務之機關 (構) ,為其畢業生、結訓 學員或求職人免費辦理就業服務者,不在此限。 第一項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及其分支機構之設立許可條件、期間、廢止許可 、許可證更新及其他管理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35 條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之業務及收費)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得經營下列就業服務業務: 一、職業介紹或人力仲介業務。 二、接受委任招募員工。 三、協助國民釐定生涯發展計畫之就業諮詢或職業心理測驗。 四、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就業服務事項。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經營前項就業服務業務得收取費用;其收費項目及金額 ,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36 條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之專業人員)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應置符合規定資格及數額之就業服務專業人員。 前項就業服務專業人員之資格及數額,於私立就業服務機構許可及管理辦 法中規定之。 第 37 條 (就業服務專業人員行為之禁止) 就業服務專業人員不得有下列情事: 一、允許他人假藉本人名義從事就業服務業務。 二、違反法令執行業務。 第 38 條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仲介業務) 辦理下列仲介業務之私立就業服務機構,應以公司型態組織之。但由中央 主管機關設立,或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設立、指定或委任之非營利性機構 或團體,不在此限: 一、仲介外國人至中華民國境內工作。 二、仲介香港或澳門居民、大陸地區人民至臺灣地區工作。 三、仲介本國人至臺灣地區以外之地區工作。 第 39 條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接受檢查之義務)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應依規定備置及保存各項文件資料,於主管機關檢查時 ,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第 40 條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從事就業服務業務,不得有下列情事: 一、辦理仲介業務,未依規定與雇主或求職人簽訂書面契約。 二、為不實或違反第五條第一項規定之廣告或揭示。 三、違反求職人意思,留置其國民身分證、工作憑證或其他證明文件。 四、扣留求職人財物或收取推介就業保證金。 五、要求、期約或收受規定標準以外之費用,或其他不正利益。 六、行求、期約或交付不正利益。 七、仲介求職人從事違背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之工作。 八、接受委任辦理聘僱外國人之申請許可、招募、引進或管理事項,提供 不實資料或健康檢查檢體。 九、辦理就業服務業務有恐嚇、詐欺、侵占或背信情事。 十、違反雇主之意思,留置許可文件或其他相關文件。 十一、對主管機關規定之報表,未依規定填寫或填寫不實。 十二、未依規定辦理變更登記、停業申報或換發、補發證照。 十三、未依規定揭示私立就業服務機構許可證、收費項目及金額明細表、 就業服務專業人員證書。 十四、經主管機關處分停止營業,其期限尚未屆滿即自行繼續營業。 十五、辦理就業服務業務,未善盡受任事務,致雇主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所 發布之命令。 第 41 條 (委託者資料之保存) 接受委託登載或傳播求才廣告者,應自廣告之日起,保存委託者之姓名或 名稱、住所、電話、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或事業登記字號等資料二個月, 於主管機關檢查時,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11.17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