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ot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ferment》之銘言: 感謝回應,就您提出的部分做些說明 : 第一個部分您談到了: : 「目前青少年在使用數位相機的動機、脈絡,及意義」。 : 您企圖指出, : 青少年的數位相機使用行為, : 是跟他們其他的網路行為(如:部落格經營), : 同儕關係的建立 同儕關係是利用傳統面對面的方式建立的 用影像的方式是為了擴張人際網 : (例如:同學一起用手機相機自拍來增加團體意識與認同), 關於手機自拍,大部分的時間他是私密的 可以發現國中男生比較會自己自拍 (在朋友面前自拍很娘) 女生則是跟好姊妹自拍 比較像手足而非團體關係 : 再或者是,身體認同的建立 : (例如:用自拍照來紀錄青少年時期的身體變化, : 幫助自己更瞭解自己的外表)。 : 無論是部落格經營或者交朋友這些社會脈絡, : 或者是青春期時期急於探索、發展或穩定在外表上的自我認同, : (其實更白話的就是,青春期的少年會對外表沒自信, : 自拍與自拍展示是一個他們建立自信的工具。) 雖然自拍佔很大的篇幅 但是除了自拍之外 這些小朋友也開始練習從觀察外在環境來理解自己所處的狀態 比方說 有人相簿擺cos aph 有人擺風景 有人擺潮店 有人擺機車 : 受到這些社會、心理、生理因素的影響, 我想是受到親近性的影響 讓他們選擇手機相機 相機對他們來說有點奢侈 但手機則是必備品 手機上的鏡頭 0元手機上也有 所以這不會造成該不該使用的困擾 : 他們會把攝影器材的選擇偏向了那些新的數位器材, : 特別是小型、可隨身攜帶的手機相機|相機手機, : 其次可能是數位相機。 : 因為這些數位器材具有某些特性, : 可以滿足上述情境、情況下的青少年在攝影上的需求, : 例如: : 1.即時性: 立即顯影的功能讓青少年可以立即確認成品(自己的外貌) : 2.可傳播性:數位檔案便於分享,而透過這些在手機間或網路上的圖片分享, : 更可以鞏固、建立許多人際關係。 : 這特性使「拍照片、看照片」這件事,大幅度強化了社交性質。 關於這兩點,我們觀察範圍的'90小朋友在2003年數位消量超越底片時 剛好是13歲以下 剛進國中的年紀 所以或許我們可以說 從他們剛開始接觸自己掌握的影像時 就已經習慣了上述觀點 : 到這個部分, : 簡妍芝小姐通常會說: : 「說這麼多,多講的啦。 : 就是數位相機比較合年輕人的口味啦。 : 底片機太ㄍㄠ\/ ㄍㄤ 了啦。 」 : 接著就是您想提出的問題: : 「 如果考慮到現在年輕人的這些需求, : (用照片滿足愛現的需求、用照片分享交朋友等) 不是愛現的需求 是探索自我 探索環境的需求 愛線的需求不完全建立在虛擬網絡 因為他們的傳統網絡 仍舊十分的完整 沒有取代的問題 : 1.那有沒有一台底片相機是符合這些需求的? : 2.有沒有可能讓這些青少年也投入底片相機的懷抱? : 3.這台相機應該有哪些功能,是什麼樣子,是那個機種? 」 : 轉化成行銷學的問句的話,可能就會是: : 「 : 我們要設計出一台怎麼樣的底片相機, : 青少年消費者才會願意購買? : 」 感謝你的誇獎 如果真的有廠商願意和我合作 我一定會在價格上仔細和他談條件 想靠這賺錢的廠商別來 : 其實我覺得你的問題是個非常好的提問, : 我想如果你到底片或傳統相機公司去應徵, : 應該會有老闆愛死你....XD : Anyway,回應您的問題這樣, : 我覺得我能想到最適合的底片相機是, : 拍力得。 : (雖然我知道這個很老梗。 Orz....) 這個不對 拍力得張數少 光圈f11 快門 1/125 體積龐大 他可以變成排用機槍那種用途 但不會是隨身t91 : 然後,還有另外一個東西叫, : 大頭貼。 : 我的觀點是: : 青少年所需要的不是好相機,或者品質最好最美的底片照片。 他們需要便宜穩定的相機 以及教他們怎麼用 怎麼處理底片的人 所謂穩定者 至少提醒他們現在底片是100度 快門慢過30了會手震 過片指示不是騙人的 機身不會露光 鏡頭在耀光控制和光圈大小上 有堪用等級 : 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媒介或一個觸媒, : 來讓他們可以跟朋友製造話題、玩耍,甚至是維持與強化彼此的感情(關係)。 : 他們追求的往往不是底片呈現的特定風格或美感, : 而只是一起拍照而帶來的「我們在一起、我們是一夥」的同儕感。 不盡然 拍照仍舊有私人的部分 我們看似無堅不催的姊妹關係 最有可能窩裡反 : (大頭貼就是這種好朋友宣示儀式) : 或者是像是自拍展示那種「快來看我,我要你的稱讚」 : 的這種自我認同儀式,藉此來強化自己的自信心。 : 以完成身體認同探索與發展的青春期任務。 : 因此他們要的就是當下的那種立即可以看見的東西, : 當下立即可以證明彼此友誼的東西, : 或者是可以方便上傳到網路上給別人看的東西。 : 這種即時性或者高傳播性, : 我覺得應該勉強只有拍立得跟大頭貼符合 : (或許拍立德可以加個小型掃描器, : 拍完瞬間也轉成圖檔存到內建的SD還什麼的,或許有點搞頭...XD) 反過來說 6年了 數位相機也走到某種每天吃甜 有點頭痛的階段 數位影像也不會全無問題 相反的 他創造的問題更為廣大全面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I shot for what? you may shot anywhere, but record nothing nothing connect to you. 數位相機希望你從EV15拍到5 4 3 2 1...越來越黑的環境 但他沒辦法替你定義再這種光源下為什麼要拍照 沒海灘 雪地 Party的人轉到這些模式會不會很心酸 但底片一開始就開宗明義的跟你說 為了你的荷包著想 請先想這影像和你是什麼關係 : 其他的,我就想不到了 : (雖然我認識的相機也不多就是....破功,Orz) : 然後,其實我認為, : 就算現代的小孩未經歷底片與傳統相機的美好, : 那也不見得是一件損失。 : 就像Tagg說的, : 廉價相機技術帶來的是一波影像民主化的浪潮。 我手上有台相機叫做Spy-z 大家辜狗一下 超可愛 2001年產品 我真希望他可以再穩定一點 比方說給個長快門 1/30快門提醒 正常的DSP和別這個低的畫素 1600*1200就夠了 他300元 廉價相機帶來的是相機們的階級鬥爭 真要民主的話 只有8m或lca可用的年代可能民主一點 : 在底片相機時代, : 底片相機是一種家庭儀式, : 大家一起出去或者重要的團體聚會才會拍, : 以此來避免浪費底片, : 以此,在這種使用脈絡裡, : 看不到個人的影子, 個人對影像的需求是被壓抑的。 我覺得問題出在XX攝影學會或什麼的組織將底片蒙上面紗 我的第一台相機是35 3.5的三星牌底片機 (應該是台灣製) 那時的用途 跟現在的數位相機沒什麼不同 反正就是亂按 但那時候我在小鄉下唸書 大家不會想到影像霸權的問題 也是在那時 (遙遠的10年前) 累積對影像用來說話的理解 所以我的下一台就是f80了 : 我覺得對年輕人來說,底片與底片機的經驗仍然是霸權的、權威的。 : 而不是屬於他們,不是自由的。 : 反而是, : 數位相機的出現, : 讓這群青少年得以以比較便宜的方式生產自己的影像, 數位相機一點也不便宜...至少給他們BenQ或裝AA的pentax E系列是殘忍的 : 用自己拍的相片、以自己的觀點、在自己的相簿或部落格, : 書寫屬於自己版本的家庭歷史或個人歷史, : 而不用接受父母親對於敘事權的獨裁。 以個案來說 希望用影像敘事的小朋友往往家庭的控制是比較鬆綁的 或者反面來說他們比較懂事 知道父母的難處 所以會小心控制自己的花費 : 也讓青少年可以更進一步思考及參與家庭事務。 : 他們用數位攝影發展了自己的文化, : 也讓他們自己更接近了攝影。 : 也讓整個世界的影像更多元, : 這也沒什麼不好。 :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就不在此浪費篇幅討論了。 : 我的觀點是, : 如果當青少年有這些需求, : 而如果數位相機能比底片機更滿足他們這些需求, : 那為什麼我們需要讓他們去體會|使用底片相機? : 特別是,他們對底片特定的風格沒有需求的話? : 我都覺得, : 如果我是在數位相機的時代出生, : 應該會更早接觸攝影, : 就像現在的小孩一樣 Orz。 : 好幸福阿~~~他們。 但也不是這麼說 你有拍過E6沖出來的東西嘛? 我的第一捲是在九份拍的 看那影像 基隆山頂呼嚕呼嚕的風聲和青草味 彷彿倒帶一樣一下就塞到肺裡 我很慶幸那時我習慣用E6或C41 而不是當時流行的300萬畫素相機 底片的色彩還原已經很穩定 既然如此 為什麼我們只能給他們手機呢? 為什麼不替他們多想想其他辦法 而不要老是用30萬畫素的圖檔做畢冊勒? : ※ 引述《ginnietulip (直覺)》之銘言: : : 簡化一下這篇文章 : : 我的對象是90 91 92 93出生的高中生,習慣網路相簿和blog : : (代表他們國小國中時這些服務就已穩定,'80大體上是高中以後才接觸) : : 這些小朋友因為很早接觸網路,所以從前人大學以後才面對的網路問題 : : 比方說網路相簿和blog經營管理的問題,他們現在剛要升高中就要想 : : (加入個題外話,我發現這些小朋友有一種提前面對現實社會的趨勢 : : 看到大人的虛假,人與人的心機遊戲,或許是網路讓他們有這些材料想吧 : : 但這個題目恐怕不適合在這裡討論) : : 但照片從哪裡來?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同學都不覺得奇怪的手機相機 : : hoya一點的家裡願意買台數位相機讓他帶著,但兩著相較,手機還是 : : 攻擊性比較小一點。 : : 所以我這邊定義,所謂的親近性就是"拿出來不奇怪","攻擊性低", : : "可以表達生活"(這個比較抽象,但大體上就是相機不要只是f8 1/125 focus free) : : 所以底片扮演怎樣的角色?雖然他們沒有經歷以前底片負責庶民生活的年代 : : 但是就算到今天,測光對焦正確所得的高品質高穩定性影像,以及廉價的機身 : : 還是只能再底片機上實現 (假設有品質穩定的沖印店家) : : 所謂高品質,我定義為 (只考慮C41) : : 1. 拍黑白時有足夠的階調,bw400cn暫時ok : : 2. 高色彩還原度以及較柔順的白平衡,x-tra400還ok : : 3. 合理的[動態範圍](我對這個字存疑,大家懂意思就好),別增感的話 : : 消費片應該還o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00.77.8
BearSheep:你的問題實在是很大,需要時間思考沈澱一下:) 09/21 12:08
BearSheep:再給回應,其實這兩天,我斷斷續續的看了好幾次 09/21 12:13
hope39:我可以了解一下為何買Benq或Pentax E系列是殘忍的嗎? 09/21 12:34
hope39:二手的數位相機便宜的不少壓?!像我玩400萬慢慢玩很夠用 09/21 12:35
ginnietulip:因為既然用數位相機 就要用最新的DSP和ccd技術 所以舊 09/21 12:52
ginnietulip:的比較沒意義 且二手取得比較不穩定 不長久 09/21 12:52
ginnietulip:至於e系列和benq 真的要很有耐心才用的順 09/21 12:53
zeolite:呵,同為台佳的公版機,Sharp的sensor,BenQ沒那麼不堪 09/21 13:13
Boyen:既然是數位相機就要用最新的DSP? 這怎麼得來的? 09/23 02:31
Boyen:你初始的目的.. 不是只有穩定的影像品質..對焦測光正確嗎? 09/23 02:31
Boyen:為什麼因為是數位相機.. 就得追求最新的DSP? 09/23 02:32
ginnietulip:因為這台相機同時是家庭相機 DSP技術通常對自動功能 09/23 02:37
ginnietulip:有很大助益 測光正確 對焦容易這個條件指的是底片機 09/23 02:37
ginnietulip:在從前 這些條件往往掛在"專業"的分類下 09/23 02:38
miaumiaumiau:我的國中生朋友(學生) 喜歡拍的 不在乎這些啊 09/23 07:31
miaumiaumiau:重點是他們享受拍照的樂趣 而不是被器材玩死 09/23 07:32
miaumiaumiau:我向他們學習很多 09/23 07:32
miaumiaumiau:手機隨便一台都快五位數~ 都買了 幾千的相機便宜啦 09/23 07:32
ginnietulip:哈哈 那是我走進教室說的第一句話 大家拍照要開心啊 09/23 10:49
ginnietulip:這個討論串暫時當作教學會議吧 結論總不能是不管什麼 09/23 10:50
ginnietulip:方式 英文全班平均80就好 09/23 10:50
ginnietulip:但就我的經驗 他們明白家裡的經濟 不會去買高價手機 09/23 10:51
ginnietulip:好吧 我可能必須提供更多關於我的個案們描述 09/23 10:51
Boyen:你現在的討論主軸很混亂 隨時隨著你的論點而偏移 09/23 13:08
ginnietulip:我也覺得 所以必須修正一下 發篇整理文章 09/23 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