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ot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個議題 探討的越來越有意思 小弟認為 這個議題 無論是在青少年.大學生.上班族等等 每個階段都有屬於每個階段的次文化 而這種次文化 往往脫離不了"團體"與"認同" 從說話的語言.服裝穿著.身邊所使用的商品等等 都會不斷去刻劃"我族"與"他族" 就如同攝影人也有此情形(這點我想大家也很瞭解) 將範圍擴大到每個團體 "拍照"這檔事有很鮮明的意識形態 跟誰拍?找誰拍?為何與那個人拍?拍出照時的肢體動作.角色排列?等 那種意義遠大於"使用的器材" 拍照不過是一種"儀式性"的傳播 每個人享受的其實只是"拍照的過程" 至於拍出來的品質好與不好 那都是再其次不過的問題 如同參與你的"攝影社"的學生 多數人是真的對攝影有興趣呢?還是因為一群朋友邀約來參與? 以同樣的思考模式 分析關於器材的議題 為何大家特別喜歡使用某種品牌的商品? 說穿了也只不過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與身份的認同 什麼樣的器材對他們是好的?slr? dslr? dc? rf? lomo系列?拍照手機? 縱使給他們leica.Voigtlander這種夢幻逸品 他們也不見得懂它瞭解它喜歡它 若是真的很希望他們瞭解傳統底片機的好 倒不如 去改變影響他們的次文化 從rf也好 lomo也好 讓他們先去體會到底片機的味道 當這股風潮成為主流時... 那版大的目標就可以達成啦~ 不過 插個題外話 有些東西還是真的需要經過"時間的歷練"... 心境與想法上的改變 才會瞭解到某些東西的美與好 我想"底片"這種東西 其實 還是留給未來的他們自己去體會吧~ ※ 引述《Boyen (外星人)》之銘言: : 有趣的議題 簡單回應一下~ : 我從第一篇文章看來.. 你的問題應該是探討影像與青少年自我認同建構的關聯(?) : 如果這假設沒錯的話.. 我們在往下看~ : 如果我解讀的沒錯.. : 那麼"底片機"議題的出現實在讓我感到突兀~ : 為什麼是"底片機"? : 影像與自我認同這樣的關係 很大一部分建立於影像分享上 : 單就這部分而言.. 數位相機的便利性完全是遙遙領先 : 而且建構的方式來自於影像本身的內容以及語彙 : 那麼從"有柔順的黑白階調.. BLABLA"等條件去強調"底片相機應該更適合"的論調 : 看起來實在很弔詭 因為根本沒有什麼關聯 : "數位相機導致影像氾濫"似乎離題更遠~ : 你今天並不是在討論影像價值的問題 : 如果你要探討的是"影像對青少年自我認同之建構"... : 你是不是應該著墨在影像內容多一點? : 而不是明明要探討內容的影響 卻一直停在媒材上 : 如果你的問題只是很單純的.."什麼相機適合幫助青少年建構自我認同" : 我會說.. 就是他們拿順手的相機 : 你多設定的條件.. 目前看來只反映了你的主觀偏好 : 而跟你想探討的議題無太大關聯 : 更甚者你的問題說不定更大.. 根本牽扯到的不是相機.. 而是媒體..是遊戲..是A片 : 另外一提.. : 所謂創意跟思想的東西.. 產出絕對跟輸入有關 : 如果輸入的知識..思維..觀點..角度.. 都是單一的 : 不管是拿底片還是拿數位 認真拍還是隨便拍... 產出的東西都不會跳脫出來 : 頂多只是在技術上達到更高的完成度罷了 : 淺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132.188 ※ 編輯: bounjor86 來自: 59.116.132.188 (09/23 04:59)
ginnietulip:我的個案來源有許多 以1990以後出生的為大宗 也不一定 09/23 10:39
ginnietulip:是攝影社 至於位為風潮 我覺得那需要許多東西配合 我 09/23 10:39
ginnietulip:目前任務擺在任教的攝影社為主 09/23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