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ot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ginnietulip (直覺)》之銘言: : 其實很久以前就想整理一些觀察提出問題了, : 不過直到剛剛在傳統buy版想像半格單眼之後,才覺得問題的重要 : 我的問題是,底片攝影在"相機與人的距離"這個問題中,是怎樣的元素? : 問題背景來自於教了三年的高中攝影社, : 深覺這個年代的小朋友(大體上是'90為主) : 生活面對許多刺激,比方說網路虛擬與真實世界的關係錯位 忍不住想回應最初的問題. 或許是因為滿腹勞騷被翻出來了. 從原問題描述中,我得到二點疑問: 1. 年輕學生是否是因為傳統相機的「具體」,「紮實」特質,即所列舉的 彩色負片與洗印的相紙照片等等元素中,獲得主要的貼近動機? 是因為這些因素而捨數位相機,就傳統相機嗎? 當然不盡然. 其他牽動他們選擇數位相機,或選擇傳統相機的因素,很多, 也或許根本不多,就是一個「方便」吧. 2. 一則離題的問題: 我覺得非常奇怪的一點是,為什麼數位相機在各方面要 仿擬傳統相機,而攝影人則從數位相機那種虛擬的光學架構中,反過來學習 傳統相機獨有架構的知識? 我「架構」一詞是指傳統相機的組件: 光圈,快門,底片室,底片. 這些東西,在數位相機中應該可以是另外一些功能相等的替代品, 例如,光圈-快門組合就由數位設備的另一種調整介面來處理. 在純數位設備中,不要再說光圈了,只要用感光元件韌體自行決定受光量即可. 當然,數位相機仍延用傳統相機架構,也許是因為傳統相機架構的介面, 光圈,快門,焦距的調整桿,應用非常成功. 但是,如果一台相機是數位原生品,它的長相跟操作一定相當不同. 並且,它對數位相機的攝影知識一定大符打破成規. 如果是一方前面有受光鏡,後面有觸控螢幕,操作選單只有「亮-暗」, 「遠-近聚焦」,「清晰-模糊」,按個按鈕把照到的影像儲存則已. 完全跟傳統攝影知識一點關係都沒有. 不過,也許因為不玩光學了,不用鏡頭處理成相,所以這種東西不能叫相機. 數位相機設計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沒有人用感光元件順便仿擬底片室的 光線效應,以及底片的感光特性? 這樣一台完全彷傳統的數位相機就皆大歡喜了, 有鏡頭,光圈,快門,也有暗角,架構跟傳統相機一模一樣, 但是不必用銀鹽處理底片,環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227.11 ※ 編輯: yauhh 來自: 59.112.227.11 (09/25 02:10)
dansy:我覺得先去修門物理系開的光學 就不會有第二點的疑問了 09/25 04:21
dansy:至於你的最後一段 數位相機的架構目前就是如此 09/25 04:23
dansy:只是將底片的位置換成CCD或CMOS而已 你是真不懂嗎? 09/25 04:25
真的不懂? 我只是講可以有不一樣的架構. 這可不代表對於現有架構我不懂.
sufan:修幾何/傅氏光學/光學系統 順道修點半導體相關知識 09/25 09:40
ginnietulip:完全沒關係感覺成本會很高 我是廠商不太想這樣 09/25 10:08
ginnietulip:比方說潛望鏡頭相機概念和沉筒相機設計上有什麼概念上 09/25 10:11
ginnietulip:的差異? 如果可以找到這些概念上的差異 應該可以對數 09/25 10:11
ginnietulip:展有很大的幫助 09/25 10:11
ginnietulip:ps 結構差異已經理解 概念差異如何? 09/25 10:12
※ 編輯: yauhh 來自: 220.130.12.37 (09/25 11:13)
schuey:其實感光特性有模擬的...當然不見得每台DC或DSLR都有啦 09/25 11:26
dansy:抱歉 因為你的想法會讓人以為你對相機構造一竅不通 09/25 12:39
xholmes:我覺得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 09/25 14:41
xholmes:數位相機的發展,已經被傳統相機制約了 09/25 14:42
xholmes:一開始數位相機的概念,就只是把底片這部份用感光元件代替 09/25 14:43
xholmes:但如果一切從頭來呢?數位相機需要快門簾、需要光圈嗎? 09/25 14:44
xholmes:還是能有更多天馬行空的創意發展? 09/25 14:45
xholmes:如果把數位相機的發展,放在一個沒有傳統相機的平行宇宙中 09/25 14:47
xholmes:結果應該會很有趣。 09/25 14:47
dansy:樓上的你說的就是DC阿... 電子快門+用ND取代光圈 09/25 14:53
dansy:問這種問題之前 應該先去研究一下目前的狀況比較適當 09/25 14:54
ginnietulip:但我發現目前越像底片的越貴 09/25 17:06
yauhh:xholmes你瞭解我的看法,就是這樣,只看有沒有機會DC再來一次. 09/25 21:05
yauhh:感謝,很甘心. 09/25 21:06
yauhh:dansy,疑問本來就是拿出來討論的. 但你似乎完全不容許我討論 09/25 21:20
yauhh:我就是不懂,所以才自稱是有疑問. 你反而拼命指責我不懂! 09/25 21:21
yauhh:"不懂"的存在是一件錯誤事情嗎? 09/25 21:21
dansy:囧~建議你先弄清楚現在相機的構造再來討論 這樣也算指責? 09/25 21:24
dansy:畢竟你認為特別的想法或疑問 其實早就是現有的規格 09/25 21:25
yauhh:抱歉,是因為你特別針對我過去的文章開刀,所以我在此也認為 09/25 21:31
yauhh:你就是在指責囉. 09/25 21:32
dansy:隨便你怎麼想 你的風格我領教了 真的是不能好好討論的類型 09/25 21:38
dansy:勸你一句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要討論先弄清楚再來 09/25 21:40
dansy:不然你的問題真的會讓人看了很想笑 還堅持自己懂架構.... 09/25 21:41
miaumiaumiau:yauhh 你第二點所說的很多機制都在DC實現了哦 09/25 23:24
aloke:你的問題很好...也是我一值以來在想的問題 09/25 23:28
aloke:為什麼攝影要一直延用傳統的系統(包括學習攝影) 09/25 23:28
aloke:不過我想可能這個變化是漸漸的吧 09/25 23:29
aloke:就好像 4x5 相機跟後來的自動相機差很多,中間也演變很久 09/25 23:29
ginnietulip:不過有趣的是 這些演變是交錯的 他們好像會各自塵埃 09/26 00:11
ginnietulip:落定 09/26 00:11
QCANCER:同意一樓說的... 其實複習一下國高中的物理教的就好了 09/27 21:10
QCANCER:我想這些知識百萬小學堂的那幾個小鬼也知道 XD 09/27 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