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ot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能引出 B大前輩回覆自己實際操作的市場經驗真的太賺了(XD), 根本就是免繳學費的case study的課程。 我就在這邊再從「地區相片館business model的建立」這個前提, 把 B前輩的意見作個整理,看看會不會對原PO家裡有幫助。 從前輩的話裡,可以看到目前還有可能的市場空缺是: 1.高專業性的沖洗服務的缺乏。 2.攝影社群在教學上,欠缺專業性。 3.攝影社群淪為只「互動」,而缺乏實質「攝影互動」的團體。 原PO可以在考慮未來的商品|服務設計時, 把這些東西考慮進去, 看看有沒有什麼東西是作為一個地區相館的主人可以提供的。 再來就是,剛根據大家各種不同的回應, 我回想到了一些關於行銷學上的基本原理, 這也會牽涉到原PO怎麼去進行他的商品規劃, 我就一併整理討論。 就是消費者分群,跟分群後的消費者輪廓的描寫。 例如可以分成,生手消費者與專業消費者,兩類。 前類的可能如我, 需求的商品是基礎的相機知識、機友間的互動、好玩有趣的攝影經驗等。 消費行為可能常「跟團型」,大家一起買,或者好玩就一起買。 所以利用自己的實體店面,經營出自己的攝影團,或介入校園的攝影社等 提供優惠服務鞏固需求來源,或許是一條路? 後類可能如版上各位前輩或 B大, 重視的可能是攝影的專業與藝術性, 那可考慮的是開發更高階的沖洗服務、提供攝影場地等滿足其需求等。 反過來,請他們在地方開課傳授知識,或許也是一條門路?。 以上是些整理與假想,希望原PO能經營順利。 ※ 引述《bang504 (午夜遊園地)》之銘言: : ※ 引述《ferment (下雨的側臉)》之銘言: : : 一點拙見。 : : 因為數位化帶給相館業的利基侵蝕這點是既定事實, : : 倒不如思考數位化把市場變成什麼,帶來什麼新的利益, : : 而相館可以從中怎麼去獲取這些利益。 : : 例如,就像我們都知道的, : : 數位相機帶來的新市場, : : 就是相機使用者的增加,對應的當然就是: : : 「有越來越多人想學著把相片拍好」、 : : 「有越來越多人想跟同好一起拍照」、 : : 「有越來越多人想透過拍照片這些事交友」。 : : 也就是,雖然「沖洗相片」這些事看起來沒賺頭了, : : 但隨著攝影人、攝影活動、「攝影社群」的增加, : 你提到了一個很好的觀點,就是市場形態的轉變。但是有些事情 : 卻不只是要看市場而已。很多因素可能要連我們社會的現況一起 : 放在思考的脈絡下討論。 : 首先,我們的攝影市場的發達,是意味著攝影的活動的蓬勃,還 : 是攝影藝術的蓬勃?我想,答案大家都很清楚。自從台灣變成全 : 球3C產業的裝配線與試驗場之後,很多的活動,其實來自於製造 : 業廠商的炒作所形成的假性需求。長期來說,這樣對這一個產業 : 其實是非常負面的。絕大多數的人是因為器材的操作而涉入所謂 : 的攝影活動,並且侷限在單一的功能性的使用或是單一的攝影社 : 群裡面。至於您提到的像館業的利基侵蝕,這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 但可能是在另一個面向來討論。 : 長期以來,我們忍受著專業的欺凌,卻無法得到專業的結果。從 : 早期的像館快照到現在的婚紗工業,還有台灣無數數位相機的進 : 口商或代理商等等。在付錢之前跟付錢之後,前恭後踞的態度以 : 及在保固上無理的推托,讓整個攝影蒙上不白之冤。之前開像館 : 的都在地方上賺了不少錢,可是大部份的像館,都只是買了機器 : 頂了店面,學會操作機器就開始削價競爭。使得整個市場充斥著 : 廉價的劣質影像,使得消費者根本沒有機會看過好的東西,在眾 : 多劣質影像之下,視垃圾為瑰寶。舉例來說,沖的好的彩負,片 : 基應該是甚麼顏色?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大多是烏龍茶色。我有 : 幸剛好有學到完整的彩色暗房,新鮮的藥水,沖出來的彩負,應 : 該呈現綠茶到青茶之間的顏色。但是,新鮮的藥水只沖一次的話 : 單藥水成本就要五、六十元,加上水電、店租、人力等成本,最 : 少要收個一百整數,才能說不虧本。但是,長期以來的低價競爭 : 以及沒有見過高品質的消費者,唯一能比較的就是誰不刮片,哪 : 一家掃描的時後不會有毛屑,不會剪到影像... 說實在的,有點 : 悲哀。 : 也有些攝影社群的大咖,對自己社群的成員也是多所批評。說時 : 下的年輕人只要能多省三五元,跑再遠都去。靠的是網路未經篩 : 選(也無力篩選)的訊息,以及同儕壓力或是人云亦云的消息, : 來決定他們的"攝影"工藝供應商、沖印店、或是參加的取暖社團。 : : 或許(請容許我揣測) : : 「外拍攝影揪團」、「新手攝影教學團」、「攝影旅遊團」等, : : 反而可以有所作為。 : : 其實我在(假)想,或許未來的相館在形式會更接近像是 : : 「活動中心」、「教學中心」、「咖啡廳」、「藝廊」多者綜合的樣子, : : 可能在週末早上固定有排定的教學課程、下午是團體外拍教學, : : 一般時間,會有顧客|會員|老師的主題式攝影展, : : 有個廳或空地能夠讓客人們喝咖啡、茶飲料,討論攝影。 : : 而這些圍繞在攝影活動周邊所能提供的「無形的服務」, : : 會不會是可能的利基呢? : : 或許現代的相館該思考的是如何把定位從 : : 「地方相館」轉換至「地方攝影活動中心」。 : : 以上。 : 基本上「外拍攝影揪團」、「新手攝影教學團」、「攝影旅遊團」 : 以及你所提到的「活動中心」、「教學中心」、「咖啡廳」、「藝 : 廊」等多者綜合的東西,有一點點矛盾。前者,以目前的操作模式 : 是標準的商業活動,從各大地方攝影協會到攝影社群等等,都充斥 : 著這樣的模式,更甚者,攝影旅遊團,已經變成旅遊業者招攬生意 : 的另類利器,算是異業合作的成功典範。但是,我要說的是,這些 : 東西有利於"攝影"的發展嗎?理論上來說,應該是相當正向的方式 : 。但是,請問各位有參加過的朋友們,你們除了得到心裡的慰藉與 : 滿足之外,在攝影上有多少的進步? : 至於另外的教學中心跟藝廊等等,是在數位現況下,快速被邊緣化 : 的無法獲利的經營模式。我們處在一個舊價值崩毀,新價值不定的 : 誰也不服誰的,沒有真理也沒有真相的,無理性的鄉愿與偽善的世 : 界。網路的大師跟虛擬的知識遠比課堂跟光線來的真實... : why i knew that? i do run a photo gallery and educational : institute now! and ...... i ~~~ : : ------- : : 另外,我覺得其實身為數位時代的攝影者, : : 有很多需求其實很難被滿足或說是等待被開發。 : : 例如: : : 相機功能越來越豐富,人們卻越來越不懂這些功能。 : : 新相機買來不太會用,上網問被釘作菜鳥。 : : 菜鳥渴望教學,但網路資訊多如牛毛看不完讀不通。 : : 想要跟團學攝影,但前輩指導model比指導菜鳥多的窘境。 : : 想要學攝影觀念跟理論,但多數的人都在談器材跟品牌。 : : 甚或以女性市場為主的攝影團、攝影教學等攝影商品幾乎不存在, : : 讓女性消費者覺得攝影難以親近。 : : 舊的市場不見了,不代表沒有新的生意可以作, : : 我相信還有很多新商品、新服務可以提供給消費者的。 : 操作相機以及跟團學攝影,基本上不是商機,在資訊爆炸的當下是 : 理所當然免費的服務,以及聯誼的行程。一個沒有專業市場前導的 : 市場,就像是淺碟子的市場,永遠無法深化。 : 抱怨很多,文不對提,請多包涵!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7.133.32
infoto:聽起來跟休息站很像,靠叫賣才有搞頭 11/15 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