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oe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討論一下 ※ 引述《peianna (淺紫色)》之銘言: : ※ 引述《lhying (阿香)》之銘言: : : 請問 : : 詩的 : : 可解與不可解 : : 和 : : 可感與不可感 : : 是什麼意思?? : : 謝謝:) 我想你必須提供這些話的出處,我們才能下評斷。因為這 是很無厘頭的幾句話。 : 閱讀上的感受分別 : 古詩在可解與不可解 : 意思是古詩是用來解釋的 會有這錯覺是因文白和時代背景的不同,造成一般人學習古典詩時 需要借助解釋。而非古典詩的寫作目的就是寫來被解釋。說實在我 覺得這觀點還滿「不可解」的XD : 新詩在可感與不可感 : 新詩貴在意象,所以是能否感受意象,而非能不能解釋 意象的確是大部分詩的首要重點,感受意象不分古今。我們可以找 出許多解釋現代詩的例子,這裡就不舉了,碩博士論文網很容易找 到。 : 這兩句話的用意在以閱讀的角度上區分近體詩(古詩、文言詩)與現代新詩的差別 回過頭來看原波 lhying 所謂的「解」,我以為解可以分為說明和 詮釋,說明比較像是直譯,詮釋則是應用的一種。在解釋學裡,應 用被放在「說明」之後;整個流程是理解、說明、應用,但這裡我 們不必扯這麼遠。我亦以為所有成功的詩都是可感的(至少對你而 言),但並不是所有可感的詩都是可解的。說明當然比較容易,不 過,被詮釋的作品一般得具有相當的文學性,我們當然承認有文學 性較低的詩,它可被感知卻難以被詮釋,因為你不知道它的深度該 面向哪裡。或者那詩引起你根本的情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此 時你對這首詩就只能詮釋而不能說明了,請注意,詮釋是可以在自 己心裡產生效果的。然而說明必須要有另一個目標(當然也可能是 文本朝向你)。 最後送大家一段話:「當有人欣賞你的作品,很可能他誤解了。很 可能你對你自己經驗的發掘, 還沒有深到只有自己理解的程度。」 ──羅智成,羅智成詩集《寶寶之書》,第12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171.95 ※ 編輯: vm3cl4bp6 來自: 61.62.171.95 (11/01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