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oe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想再提一點,關於"文化創意產業"之宣傳策略,文創產業一部分結合流行文化、經濟和藝 術傳統,方文山(選字選好久)在流行文化/音樂藝術的跨界動員力雖不能說所向披靡,以 主辦單位期望的政治效果而言肯定還過得去。但這難道是主辦的一廂情願嗎?方文山多次 出現在大考試題就確立了他的詩人地位嗎?試題裡引用的是他的歌詞,不是詩。他只是恰 好出了兩本或許跟詩有關的書。這兩本書是方文山自己要出的,傳媒後來才把他塑造成一 位"跨界詞人"。然若傳媒對方文山這兩本書無動於衷,方文山還會稱自己為詩人嗎?如果 大專校院不以"韻腳詩"為題邀請方文山侃侃而談,方文山有可能被稱為詩人嗎?這顯然是 個體與權力機構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其中似乎看不出誰宰制誰的問題,僅僅是雙方互相利 用(非貶意)和帶來利益的過程。或許還有宰制,只是這種宰制是雙方都樂見的。 主辦單位一直很樂意調用方文山在歌詞方面造成的漣漪效應(漣漪的中心是歌手,方文山 還在漣漪外圈),認為詩與歌詞的本質差異不足以分隔兩個創作族群,而希望善於歌詞的 方文山能吸引寫詩的人的認同。這在方文山強調自己的雙重身分可見一斑。但這個效應還 是把方文山帶入了流行文化的核心問題:傳媒或權力機構如何塑造流行神話。這使得方文 山能夠反過來調用權力機構,為自己的另一身分──詩人──背書,而得以超越經院的傳 統打怪升級模式(也有的是推倒大型文學獎立即得到豐厚獎賞),"詩人"一詞很可能不再是 精神生產和技術的保證,變成"誰都可以"的橡皮身分,在需要時馬上改以詩人身分出場, "詩人"不再只專注於自身作品世界的完善,更可以隨時受到政府機構的召喚,為各種文創 產業的需要共謀,在這裡,"詩人"作為雇傭,似乎更接近"職業"一步──我給你一個身分 捷徑,你幫我處理好各種事務。對,這樣就好了。我並不想簡單化權力運作的脈絡,但現 在只能簡單聊聊這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144.8
searenata:我認為是由方吸引(文學)圈外人的興趣與認同,而非相反 07/24 00:10
searenata:而主辦者往往高估自己也低估對方及媒體在文學定義的權力 07/24 00:16
searenata:結果就是預期的低階收編卻可能造成深層的質變(?) 07/24 00:17
vm3cl4bp6:嗯,涵納與排除是一體兩面,不知道納得多還排得多XD 07/24 00:18
※ 編輯: vm3cl4bp6 來自: 219.84.144.8 (07/24 00:25)
Aqoo:排版能排好一點就更好了 07/25 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