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olit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之前,有網友說過: 沒有錢,就沒有政策;沒有可行性,就沒有民意支持 但是,之後有個朋友卻這麼跟我說: 沒有政策,就不會有錢;沒有民意支持,就不會有可行性, 那時我已有所體悟,最近這種感覺越發強烈, 台灣目前的環境,眼中似乎只有財富,沒有所謂理想, 只會製造煽動性、暴力性的輿論,缺乏符合人性、尊嚴的政見 當經濟學放棄了重商主義,而以重農學派當成經濟學學派先驅時, 「累積財富」就不該是政府或政黨的政見主體, 而應該是「『自主選擇空間』及『法治』的成長」, 不妨想想看,長期追求所得的一個代表:中國,他們的社會問題豈有解決? 追求經濟成長,應如審恩說的是「自由選擇的成長」,不是所得的成長, 國富論揭櫫的道理,從來不是「商業利益的追求」, 反而是「藉著分工、自由貿易,使得國內的財貨可以滿足國內需求」, 經濟學是建立「稀少性」上,當所謂「經濟成長」被定義成「實質gdp的成長」時, 往往變成「刺激需求」的政策,而非從「擴張財貨供給」, 換言之,就是「政府必須要站出來彌補有效需求不足」的主張, 然而,供給長期停滯下,需求增加將不只是gdp成長,還有物價膨脹, 民眾真的能夠有足夠的所得去滿足消費嗎? 社會福利應該是建立在「符合人性尊嚴的生存」的條件, 由政府給予弱勢民眾經濟上與社會上的援助,這是政府唯一職責, 至於經濟成長、技術進步、經濟結構的改變等,那是市場的事, 然而,政府卻放棄了社會福利,也放棄了「減緩」追求經濟而生「負面」效果, 更放棄了「如何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結合與文化擴張」, 反而替市場決定了那些事,自由選擇空間減少,風險變成整個社會負擔, 倘若一開始就放寬利率自由調,維持固定的貨幣成長,監督各企業財務結構, 那麼台灣企業自然有強大的「自生能力」,更不會發生「政府彌補財務黑洞」的問題, 但,輿論一昧的希望刺激經濟成長,又要提高社會福利, 豈不是要政府「在球場上球員兼裁判」嗎?這場「球賽」會有看頭嗎? 最近司法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法院與法官到底在幹啥鳥事? 「法條千萬條,不如黃金一條」的說法, 造成人們不信任司法又要司法振作的「矛盾」, 就好像,一個父母親整天責問小孩為何考不好,卻又不信任那小孩會進步那樣, 如果信任他,就應該慢慢檢討到底發生什麼事,或許責任不一定在他身上, 如果不信任他,打從一開始也不應該去則問他為何考不好,中傷他的自尊! 難道父母養小孩,就是要小孩事事都聽父母的,哪怕父母根本不合理? 法官領著納稅人的錢,就應該滿足社會輿論,而非「法律上公正、客觀與正義」嗎? 刑法有「謙抑性」,加上刑事訴訟的「證據裁判」與「無罪推定」兩大原則, 構成整個刑事追溯與審判的基本構造---「罪刑法定」與「司法權利保障」, 想想看,刑訴法上說的「眾所皆知或職務上獲悉之事無用舉證」的規定,合理不合理? 各種條文的規定,是否真的有「必要」加以規定? 我認同一種說法:司法問題自始都是立法問題 最近看到兩則新聞,分別是有關於「出生率低」與「人才外移」的, 有一種說法是: 「出生率低」是國安問題,應該要「強制或懲罰手段」來解決, 而「人才外流」是台灣目前工作條件留不住人才,應該要「提高薪資」等, 但是,這種說法有兩個問題, 前者是「人身自由與公共利益」的衝突,熟輕熟重? 後者是「人才誘因,到底是薪資偏重,還是工作環境偏重呢?」 我們試著想想,這兩者之間是不是有某些「關係」呢? 譬如,教育、生活品質、社會福利、薪資水準等,是不是都有關聯呢? 人都是追求自身生活品質的優化,以及滿足自己人生的價值, 同一件工作,有更好的工作環境、社會福利、生活品質,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出國的! 當認為生育小孩要花費更多的教育時間與教養費,又擔心子女不肯聽話, 花時間照顧家庭與享受生活,到底哪一個是人們想要的呢? 政府提供各式各樣的社會福利來「促生」, 或者,如某些人說的「提高」不生小孩的稅收,就真的能促生嗎? 馬上面臨到兩個問題是:「憲法的基本保障」與「資本工資計算的意涵」, 那麼,這部分到底政府能做些什麼呢? 政府有所當為,有所不當為, 只是大家過於把政府權限無限擴張,而把企業、民眾的責任也無限擴張, 屬於市場的,政府只要「維護市場交易秩序」即可, 社會福利則是政府應該「主打」的範圍, 司法問題則是一些法理原則,與民眾觀感的衝突,當然還有立法問題, 人口政策或其他被人歸類於公益事件的政策上,憲法到底保障到何程度? 回到一開始,提出的: 只要民眾在意的,就會硬擠出資源與政策, 也因此,政策總是建立在「選票」上,而非「理智與政治道德」上, 有些事情,若政府干涉往往會更糟,但是當民眾不介意時,就仍會形成政見, 為什麼我有這樣的領悟呢?---因為選舉到了,看看兩黨的政見.... 總之,那是民眾「自找」的...「閉門造車」的政治文化就是會這樣... -- 批判而又實證的功能:發現原理以解釋和預測經濟事體 批判而又規範的功能:藉科學研究所得,應用於經濟政策之上 意識型態批判的功能:判別事實與價值,防阻學術為政府所濫用 -----吾將永遠謹遵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的職業道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218.35.171 ※ 編輯: stevegreat08 來自: 180.218.35.171 (08/16 04:16) ※ 編輯: stevegreat08 來自: 180.218.35.171 (08/16 04:24)
bluebugi:問題其實大多是源自黨國政治的遺毒 111.248.4.141 08/16 06:21
bluebugi:把民眾愚民了50年 要他們如何馬上有智慧 111.248.4.141 08/16 06:23
bluebugi:與其說是民眾自找 不如說是政府自找 111.248.4.141 08/16 06:29
bluebugi:就好像 一對父母整天只會責罵小孩考不好 111.248.4.141 08/16 06:31
bluebugi:卻不好好檢討自己的教育方法 111.248.4.141 08/16 06:31
downtoearth:說得像別人都沒你有智慧 183.63.21.51 08/16 08:39
downtoearth:你是哪位... 183.63.21.51 08/16 08:39
downtoearth:明明黨國遺毒在你身上體認的最明顯 183.63.21.51 08/16 08:39
downtoearth:就是黨國遺毒,才會威權的這麼明顯 183.63.21.51 08/16 08:40
downtoearth:自認高於別人 183.63.21.51 08/16 08:40
guare:你要不要把長期追求所得的代表改為美國,整 140.123.185.72 08/16 10:12
guare:篇再重寫一遍。 140.123.185.72 08/16 10:12
stevegreat08:是嗎 美國至少還有臉說他們從搖籃到111.249.130.111 08/16 16:06
stevegreat08:墳墓 才能有自然失業率8的容忍度111.249.130.111 08/16 16:07
stevegreat08:看看台灣敢說啥...兩黨政策都是啥??111.249.130.111 08/16 16:07
stevegreat08:重商主義遺毒...111.249.130.111 08/16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