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olit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tevegreat08 (暴君)》之銘言: :   最近,對於「建立內閣制」的想法越發強烈,甚至也反對混合制,這是因為就實踐上 : ,台灣熱衷於「政治人物造神運動」,反而忽略「法的強化」,這不是個民主政治,而是 : 「潛主政治」,實非民主之福.準此,我認為要建立一個「沒有民選元首」的政府,政府 : 首腦由國會選出,並讓法院系統獨立於立法部門與行政部門之外,真正落實「司法獨立」 : 的精神,再者,成立若干「有固定任期的獨立機關」也是必須的,這是為什麼呢? 民選元首跟司法獨立是兩回事吧? 怎麼混在一起了? 遠的不說,近的可以看看日本    :   原因在於,行政權資源過多且與人民生活最接近,動輒侵害人民權益.倘若政府由一 : 政黨或一人主導可能會發生更嚴重問題.在內閣制中,國會與政府結合是一種不會更改的 : 趨勢.讓行政權進行分工,第一可以穩定政局,第二也可以拘束政黨力量,其中最需要自 : 行政部門分出的,首推貨幣. 讓行政權進行分工? 我看不懂這句話 你這裡的"國會和政府"結合不就是共產黨的議行合一?這是大開倒車 嚴格來講,台灣的民主化是建立在朝野對抗,看起來"亂"的背景上 權力制衡從來不是相敬如賓,而是各自代表各自的利益與支持群體,互相對抗的 :   貨幣,作為交易媒介、計價單位與價值儲藏,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十分重要,不論是 : 奉行自由經濟的,或者奉行計畫經濟的,貨幣當局如果太過受到政黨干涉,往往會有十分 : 嚴重的後果,輕則深化分配不均,重則負債過多而主權減損.要知道,貨幣的權衡性變動 : 對產業或國家短期有所助益,但是長期而言是不利國家的,貨幣最嚴重的問題是通貨膨脹 : ,對於民眾以貨幣形式儲蓄者傷害極大,從而使信用過於擴張,風險變成由大眾負擔的不 : 利後果.只有貨幣當局獨立,才有可能「最低程度」的保護人民的財產權. 這不用太擔心,而你也太高看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力了 :   另外,「監察制度」與「地方自治」也很重要. :   監察制度在於「監督政府部門與人員是否違法或違憲」,追究其法律責任,與國會追 : 究政治責任並不相同.監察系統應採設立各專門領域、獨任且任期固定的監察官,盡可能 : 與「政治責任」分開, 從行政權分出個監察權,自己管自己這是不可能的,台灣有監察院,中國有紀委 到最後也還是個笑話 甚至不用說近代,看看古代的御史就行了,不僅沒能起監察作用 往往只淪為派系鬥爭的工具 :   地方自治,則應建立二級地方政府,第一級為地區(如縣市),主要是連結基層與中 : 央,其次是促進區域整合與分配資源,其三是監督地方自治,因此建立參議會是必要的; : 第二級為社群,基於「直接民權」的理念,應該要選舉「專業官員」,而非「民意代表」 : ,地方的意見可以透過選舉參議員的方式,讓國會重視地方的分別.另外,對於原住民族 : 則應該給予他們民族自治權,以及「真正參與國政的權限」,換言之,以「部落」為主體 : ,向上為「各族」,再上為「原住民全體」,各族有保護自己文化而立法的權限,對於各 : 政黨對原住民的意見也應重視,絕非只在國會保留幾個議席即可,而是應該每每國會立法 : 前,對某些特定議題要先「諮詢」他們的意見,並盡可能採納之,這才是地方自治與原住 : 民自治最重要的. 一路看下來......怎麼你的一些理念都很有共產主義的影子...... :   總之,內閣制是台灣所必須的,總統應不再由民選產生,其權限由國會議長或另以其 : 他方式選舉之,國會議員改為政黨比例制,並保留地方參議員、原住民與少數語系漢族議 : 員的席次.其次,行政權要分工,監察制度要確認,司法系統要獨立,以此保護民眾權益 : 不容易受到侵犯.民主的精神是法治,捨此無他. 如果真的很有理想,不要紙上談兵,多多研究相關制度沿革與歷史背景比較實際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