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olit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onopoliest (中肯無益於中出)》之銘言: : 我的立場很一貫,因為我不會真的把過去國民黨和黨外的互動過程當成「民主的種 : 子」這種說法的例證,所以我也同樣不會把議會設置運動和日本當局的互動作為「民 : 主的種子」證據。 : 更何況這兩者間還有個關鍵的差別:日本殖民時代的運動日方最後沒有真的讓步, : 運動十年之後自己解散,國民黨最後卻退讓了。 你提這點或多或少有點結果主義的味道 自己解散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日本的國家主義狂潮,連最激進、最反政府的 日本極左派都"轉向"了,佛教徒、基督徒也得屈服於皇國史觀 這個"自己解散"、"沒有真的讓步" 頗有點風涼話的味道 而國民黨退讓?別鬧了,這種事情從來都不是單向的,不要講的一付 "退讓"就是有道德制高點在 : 我確實在「日本給了台灣民主種子」這個說法上,把這個「日本」定義為日本政府 : 或官方。這點我當然可以接受批評,可是似乎到目前為止,好像還沒有任何證據,可 : 以證明日本政府對台灣的統治,協助台灣人民瞭解民主進而認同,對吧? : 那如果要把這個「日本」擴大到民間,那具體的人、事、物,又是什麼呢?比如說 : ,日本當時重要的民主思想家,影響到台灣知識份子? 日本當時重要的民主思想家? 我倒是很好奇民主思想家怎麼定義 當時日本的自由主義者焦點主要聚焦於自家的憲法定位問題 以美濃部達吉的天皇機關說為代表 反對政府權力的過度膨脹,以維護當時的"憲政"為主要目標 而左派一邊的人焦點則是放在沖繩與北海道,或者說,已經被列入日本故有領土的 "外國",主張維護地方的主體性,抗拒外來的"日本中心主義" 就這點而言,比較接近你原文提過的"帝國架構下爭取地方自治" 台灣則相當特殊,殖民地而非正式領土的地位一方面的確成了"次等國民" 一方面也始終沒被"國民化" 而關注台灣議題,支持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的學者,很有趣的幾乎都是 殖民研究系統出身的,以矢内原忠雄為代表 而論思想偏向,既不是那麼右,也不是那麼左,反而是以一種更開放的 國家主義出發,而得出支持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的觀點 或者這麼說,對帝國主義的反思得到的一種結論 如果要說根本精神,其實不脫福澤諭吉民族平等與文明開化的立場 而形式就是現代的議會政治與權力分立原則,或者這麼說,民主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5.55.3 ※ 編輯: takase 來自: 123.205.55.3 (11/13 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