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olit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經濟學理論強行隔離掉其它因素和變動,假設其它因素不變之下 : 工資提升將造成就業有何變化,但事實有如此單純嗎?? : 事實上這其它因素必定回過頭來影響工資,也同時影響就業 : 大一經濟系學生必定會想問 : 難道工資不會影響消費,而後消費影響生產, : 而後生產影響就業,就業又再影響工資... : 就算問了教授,也只是被教授回以經濟學的天條 : 其它因素不變!! : 我以過來人身分說跟他們說 : 你們問的沒有錯! : 錯的不是大一學生,錯的是經濟學 我不曉得你學到什麼程度,或者是什麼領域的TA 不過光從靜態均衡和經濟學原理的模型,就作出"錯的是經濟學"這個判斷 你恐怕有不小的誤解 這幾位學生的對於勞動市場和商品市場均衡的質疑 直接用動態均衡的方程解就可以解決了 不過學生要有相對應的數學基礎 最好能修過線性代數、離散數學、和一點點的高等微積分 如果學生覺得動態均衡滿足不了他們 可以放入更多的變數去衡量模型面對工資上升的反應 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DSGE)就是為這樣而設計出來的 學生可以隨意放入他考慮到的方程式 一般論文在DSGE中大都會放到兩百多條方程式,用以衡量真正的衝擊函數 均衡解一般是由電腦程式幫忙計算 所以,你得先學會用Matlab跑Dynare附件 基本的Coding更不用說 那麼,你覺得大一生適合學這些東西?? 拜託,他們是經濟大一生,不是數學或是資工大一!! 沒有足夠的數學基礎、軟體操縱經驗,甚至連經濟直覺都還沒建立 直接跳到這一連串的東西,學生只會恨你而已 我不曉得那位教授是隨便說說來搪塞你們,還是學得不夠多 經濟學原理本來就是設計給入門生 它也許沒辦法妥善的解釋現實世界 (老實說還有一些地方是錯的) 但作為入門教材,經原仍有它的地位 打個譬喻好了 生物學、財政都用得上的賽局理論,都假設個體都是完美理性 不可能會犯錯,很明顯和現實世界完全不符 但你得先學會了基本才看得懂複製動態賽局, 是如何將不理性和犯錯作為一個機率的存在加入整個賽局; 高中教的牛頓古典力學有辦法解釋現實世界的現象? 肯定不行,但是你得先學過牛頓力學才能往量子力學邁進 如果有人摸了一點牛頓力學,發現盲點以後 就驟下結論: 物理學是錯的 你覺得這是睿智還是誤解? 以前上過一位台大老師的課,他的回答就很得體: "你們的懷疑都是正確的 的確可以考慮更多的因素進去模型 許多模型假設也和現實完全不符合 但是先從走路開始學,不急著飛" : 至於舉債能否救經濟 ? 經濟學家必定沒有答案 : 但若以社會科學的思維來想, 一定比經濟學更接近真理 : 因為我們以經驗來看,這通常只是表層問題,而且通常也跟權力有關 : 所以應該找出提出問題的人他背後的動機, : 找出舉債和經濟的權力結構,如此才能真正的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用你所謂的"思維"可以找出經濟問題的真理 (很抱歉我不想用社會科學這幾個字,我不敢確定你下的定義是否有完整性) 我想大家都很樂見其成 但是別忘了計量和統計工具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檢驗理論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就算舉債政策的權力結構理論建立了起來 要用哪個變數去衡量變因可是個大問題,更別說這個因子的變量要如何決定 在這種情形下就算不去探討理論的準確性 那麼這理論夠"精確"嗎?? 有時候一個估計變異數只要差了0.1,係數就從不顯著變成顯著 那對結論可是天差地遠的 萬一找不到合適的變數,你怎麼能確定理論聲稱的係數到底大不大? 更別說有少部分愛講權力結構云云的學問,容易將理論弄成不具否證性的性質 這很容易就走入各說各話、無法驗證的死胡同 缺乏淘汰能力的學問進化速度會相對地慢,更難逼近經濟問題的真相 傅利曼曾經說過只要結果正確,理論就有價值 用科學界任何一個領域的標準來看,這套說法都是不正確的 (行為經濟領域罵他罵得很兇) 結果固然重要,推論過程是否足夠科學更是重要 經濟學引進科學工具就是為了避免推論過程不嚴謹,就容易產生套套邏輯式的困境 (參見Paul D. Samuelson對自利利他假設的批評) 怎麼還有人想回去走老路子?? (不過呢,現在經濟學還是許多不甚科學的地方就是了) 相對地,如果哪個應用權力結構的理論可以找到一個很合適的解釋變數 去驗證他的理論是不是有足夠的解釋力 (起碼adjusted R^2要大過0.6,因為是總體資料) 同時這理論又具有否證性,讓後繼的研究者可以修改、調整理論內容 那這也是一件好事情,代表又有人發現了新的因子 如果沒有,那用權力結構更能解釋經濟問題的論述 不過就是空談而已 因為你拿不出證據去說服別人接受你的理論 還有一個提醒,既然都是受過教育洗禮的人 如果你真的對某個理論有所質疑,多少也該引用一下某某某的論文或是著作 光從文中那短短的推導就得出 "舉債能否救經濟? 經濟學家必定沒有答案" 這整個過程別說拿給經濟領域的人看 就算是一般商院、社科院的教授可能都會搖頭 更積極一點,我希望你證明 "用你所謂的思維,一定比經濟學的推導更能逼近真相" 不經過證明、引用就驟下結論 別說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應該也不是這樣教你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44.53 ※ 編輯: letibe 來自: 140.119.144.53 (12/22 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