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olit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昨天5/1勞動節,就新聞報紙上得知的有限資訊來表述我的看法。 出於自家部落格 企業遭受競爭淘汰不可以坐視不管;老百姓被淘汰是他家的事,是個人....。 電價,因為工商界大老出面抗議,所以政府政策急轉彎; 油價,沒有工商界大老出面反彈,所以政府表現出無比的"魄力"放任。 造成民生生存壓力,政府表示毫無壓力;管他民怨四起都要回歸市場機制,都要共體時 艱。 反觀企業一唉競爭壓力,馬上分成三階段調整。 只是為什麼是三階段?這三階段內又蘊含多少變數?其實王如玄女士已經給我們了暗示: 該官員說,只要在多給企業界減稅來做「誘因」,「鼓勵」企業加薪 此言一出,總統大選有講話的這時都沒講話,一干平時不出面說話的人都跳出來了。 他們並不領情,他們當然不是罵前半段,而是罵後半段:憑什麼要讓企業加薪? 一副加薪乃是件做了要天打雷劈、絕子絕孫的殺人惡行似的。 三階段之內可以做很多的佈局,絕不止該官員所說的「加薪法」而已...不難預測,這 之後立法院與行政院內要開始忙碌了,可憐的末梢神經----小公務員們要開始「動起來」 了!! 很明顯政府與企業會把五月一日發生的所有事都當作空氣。 幾個企業家輕描淡寫的說:我不是加薪了嗎(揪咪)?然而勞工陣線當天(5/1)就表示: 加薪隨時都可以收回(毫無約束力),扣假、扣獎金是加薪的「等價交換」;又合理化加 長工時之行為 原本沸沸揚揚的「無薪假」、「責任制」問題從此刻起完全被加薪議題所取代....這等暗 渡陳倉! 「隔壁」護理人員好不容易有機會訴求一下責任制之毒害,卻狀似要一併"和諧"。 我很擔心五月中旬後,是否會如電子放出了光子後,又躍遷回基態...在散放出光芒之後 ,又被迫回到原本的軌道!! 她們訴求的,乃是要求政府將她們納入勞基法,還沒有批判這勞基法與日本的相比有多 粗濫...那邊卻端出了一盤狂牛症牛肉,一個異化的加薪法來魚目混珠.... 不啻勞工抗爭,企業受惠!!! 這樣的主流話語好多好多,聽起來都合理化到看不出真實面目了。Paulo Freire分別兩 種後現代性,後現代性並非是「社會根本沒有真相」的學理根據。 我們必須審視人類處境---- 接下來稍微從一個非社會科學出身、僅靠著有限閱讀的理科學子的身分來談談下列這件 事。因為無論怎麼談,終究會碰到這些。 身為全球化之受益者,也就是被稱為全球化階級者,之所以不欲令國人知曉全球化一詞 ‧又壟斷「人才」、「菁英」等辭彙的解釋...於是創造出三種廣泛流行之思想: 1.「每個國家的問題,都有他自己的成因;所以外國是外國,台灣是台灣」 世界完全沒有過全球化,他們便是這個意思了。 2.「只要台灣做了什麼對不起企業的事,企業就要出走喔~~」 「企業還肯賞臉在台灣,那是因為台灣還有租稅優惠喔;只要台灣優惠給少了,台灣 自然要亡國滅種」 3.「台灣會有什麼症狀,都是那批不合群、會說不會做的『菁英』害的,才造成產學不合 。教育要趕快『轉型』,才不會學非所用」  = =  = =  = =  = =  = = 上三,簡短說當今在島內之主流話語...或許是意識形態吧。 然而若非台灣就像是汽機車的引擎般完全封閉,否則這些如同送油進入內燃機的簡單邏 輯便難以成立.... 當然他們也否認有什麼後工業化,台灣這二十年來的歷史,自然也是不存在的。台灣自 不知幾十年前就是孤島,完全都不曾與世界交往了....啊,又要說中國打壓了。 這種態度,認為哪個時代都是一樣說的聲氣相通。 假設1.造成台灣完全喪失吸取經驗的能力。 不但無法認清各國與台灣之間的「共相」,而且也看不清之間的「殊相」。 更恐怖的是隨他們高興,一旦要引用新自由主義邏輯時便抬出「共相」,稱之為全世界皆 然的東西。 反而存在於新自由主義造成的結構性問題,反而說那是各國的某個神祕的問題造成。持 這種觀點者又說不出發生於台灣的病灶,是怎樣與希臘、冰島、義大利、西班牙、英國、 美國不一樣...反正,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事實上,現在的台灣正經歷著上個世紀發生於歐洲大陸的狀況。歐陸後工業多久了,如 果掩蓋歷史的話就不會知道,進而以為「全世界都還是工業的」。 然而,不要說歷史如何,光是每天都花點時間看新聞、早餐會看點報紙的國人,當代、 當月、甚至是昨天的事情都能「無感」....又有某些人要抬出「後現代」就是這樣了,雖 然不是大家都會拿後現代出來說。 關於假設2. 要先指出臺灣人奴性重不重,似乎也無關緊要 。我想還是要抬出本文獻: Zygmunt Bauman教授的《工作,消費,與新貧》(巨流) 工作倫理曾經也叱吒一時,但在產 業 出 走(是全球化加速了這個過程!)後,工作倫理 最後的任務只是讓人們去逃避問題、以及降低罪惡感而已。 任憑勞工奴性再高,都再也不會影響到企業家們的決策了。然而,還是有必要讓他們進 行自我批判...這點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真是差不多,總是有群人在那裡自我苛責。 企業家的處事方法,事實上與勞工們採取什麼「態度」沒有關係。 而能藉由「異化」能爬到經理階層的人,又佔多少比例? 成天說「那某某人不是有賺到錢」,又能怎樣? 若會亡國,那歐洲與日本早已亡國。為何不看那精美的日本,當年零利率又壓低匯率, 外國產業可有蜂擁而至?如今為何日本央行又允許日幣升值了呢?有訂日本產品的人想必都 能體會。 再看看台灣拼命拉低新台幣匯率,也同樣沒有外國產業會來落腳....光想要用些調控手 法,就想抵銷企業界的內在邏輯...實在不可能。 說實話,當看到台灣對美國華爾街而言,也不過是「洗錢天堂」....很不是滋味。 再來,若有國際眼光還有其他好處:難道給的起租稅優惠的,只有台灣 ?? 台灣起飛二三十年以來,還沒達到「已開發國家」。 而這份既非已開發,又非開發中的弔詭,一如寓言中的烏鴉,允許政府方便想各種位企業 開脫的藉口 而企業將更可以把在這全球化戰場上的失敗,方便又輕鬆的加以掩飾... 假設3.怎樣的與假設2.相關? 稍微在看十二年國教,吵來吵去不外出痛罵『菁英』。 然而言簡意賅的說,只有知識份子是「菁英」?就這麼簡單放過「權力精英」? 權力,說話大聲又能保持它的傲慢、還有一群經理階層與無知(無明?)群眾幫腔...國人 實應注意權力核心從政府到公業主的位移。就視知為「物理現象」,不要談後現在主義。 菁英知識份子可以一代又一代的坑殺,而不以為難; 權力菁英總是殺之不死、又死而不僵。 「人才」,曾經有人說什麼讀書人將會是全球化得到利益的階層; 什麼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在台灣這些都並未成真,工業的工具理性始終揮之不去。 高教育者愈來愈不相似批評者口口聲聲的「菁英」,反而屢次遭到作踐:不只薪資,就 連社會觀感也是。 但凡「台灣之光」回到台灣都覺得薪水太低,若真將這些歸國者的軌跡逐條作成資料庫 ....肯定讓政府大吃一驚,只是老百姓未必會「有感」就是了....「人才爭奪」,我亦無 感。 奴不了外國人,只好回頭來奴自己人?這個提問是我做的假設,等待時間的驗證。 中國人愈來愈不好欺負了,印度人又「不受教」 巴西人若有Paulo Freire留下的根基,應該也不好奴; 等緬甸開放嗎?然而筆者從未見台商在泰國佔領多少地盤,去說服軍政府或翁山蘇姬接受 這套民奴主義? 我真不看好。 -- N某圖文網頁部落格... http://mypaper.pchome.com.tw/virgin_spica 以MAHORABA TUNAK為首的改編圖文, 以Akaa'sa Chromatic為首的創作, 已是定番的怨念文.......不定期發文中 有興趣請看,想踢館的再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9.101.51
damm: 42.78.39.208 05/09 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