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olit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什麼叫做「『指定教材』自然是養成健全國民時採用的教學工具」? : 教育必然教學工具只有兩個: : 一是專業老師群,二是學校資源,教材不是! : 德國10歲前年教育,難道就是統一教材?難道德國國民義務教材就是統一? : 如你所舉的法條 : 國民教育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以養成德、智、體、群 : 、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宗旨。 : 怎麼推演至 : 國家為了養成健全國民時採用的教學工具,與家長為了養育理想後代時採用的教學工具, : 在理念上是很接近的。 : 未免推演過快? 你講得都是太理想性。 統一的教材也可以養成德智體群美均衡發展。 除非你能夠論證出統一的教材無法到這個目標。 : 國家為了健全國民,就應該促使國民多閱讀,而非指定教材, : 統一教材,除了藉由考試而成績導向僵化思考,如何提升競爭力? : 家長為了養育後代,更不應該採用統一教材,因為每個家庭期望的後代不同, : 指定教材後,家長真的會依照教材教育後代一樣的價值觀嗎? : 「國小是國中教育基礎,國中是高中教育基礎,高中是大學基礎」 : 倘若不是如此,統一教材站不住腳,如此就產生了銜接問題, 你想自由化、菁英化、拔尖是個人的事情。 可以在課後做。 管你兒子女兒想學賽車,還是想拉大提琴,都是自由的。 但是在全國的政策當中, 統一的教材就是考量到貧富不均,個別家庭教育資源多寡不同。 : 既然沒有銜接問題,那麼開放用不同的教材,就不會是必然工具! : 反而更應該在不同階段,讓國民從語言與數理工具,拓展是更一般的閱讀, : 甚至,要求讀書心得、各領域的應用知識、團體報告等, : 創意與墨水是國際競爭力的兩個「重要基礎」 : 「國家針對不同年齡國民的心智成長階段,以不同的教材施以教育,以養成健全國民」, : 是有個問題的,為何是「不同教材」,而不是「更深入與廣泛的內容」? : 換言之, : 各個階段不是需要「不同教材」,而是「漸漸深入程度的教材」, : 在台灣,多少學生畢業後對於「書」是根本不想動的, : 一個國民沒有閱讀習慣 : 又對問題沒有不同見解並溝通與尊重的國家,哪來競爭力? : 這樣的國家, : 只是訓練一堆80分的中庸之材,而沒有100分的天才, : 外國,只需要誕生一個100分的天才,就足以改變社會了! 社會的機能是由中庸之材在撐的。 醫生裡有多少個醫龍? 公務員、小吃店、賣衣服的…等等各行各業當中, 只有研發才需要天才。 社會要進步沒錯。 但也不可能進展得太快。 : 欠缺熱忱,大學四年後跑去轉換跑道或賣麵種田,那麼資源是不是一種浪費? : 或者,欠缺專業,大學四年後找不到工作,資源是不是也是浪費? 我覺得沒有任何國家的教育體系能完全避免這樣的浪費, 除非結合面相學、星座學、心理學,看看是否能完全在新生兒時期去預測這個人的興趣 與志向。非統一教材,讓家長自由選擇就能避免掉這樣的問題嗎? 資源的浪費絕非自由化能解決的。 因為每個人的心隨時在變, 每個人的際遇也都不同。 也許一個人一輩子就活在那自由的選擇當中, 不斷地在轉換職場跑道。 : 一個「限制教材內容、僵化學習者腦袋、凍結學生關懷人的個性」的教育, : 這樣的國家真的具有競爭力、這樣的社會能夠繼續進步,或者這樣的學生真的有價值, : 「能力」不是成績,而是在不同領域上有各自不同優良表現, : 大學入學倘若以「國、英、數」為考試內容劃分等級, : 加上在校積分與成績、學生人格特質分析等因素,比「一試定終身」更加客觀 : 有「很多墨水」、「創造力」與「公德心」,學會獨立自主,為自己的人生選擇負責, : 就不會成為「靠爸靠媽」一族,或者「無法為自己負責」的社會敗類.... 在教育上採取完全的自由競爭、放任, 讓強者出頭好像有利於整體社會的發展, 但重點來了,失敗者、被淘汰者難道就會自動乖乖地去死, 不會產生社會問題,治安敗壞等現象嗎? 所以我覺得你的論點太過於理想性, 沒有針對整體民眾的利益做考量。 相同的道理放在一個家庭裡, 老大很會唸書,是醫科的料, 也有不會唸書的老二、老三, 於是父母說我不管你們, 就給你們每個人一筆錢, 看你想要學什麼就自已去學。 問題是除了老大有自制力以外, 老二、老三完全不懂得規劃自已未來的人生。 所以註定在人生的競爭當中當個loser, 也因此這個家製造出一個天才的winner, 你說一個天才對社會的貢獻絕對超過那兩個平凡人, 問題是對於整個社會來講, 卻要去解決那兩個平凡人的就業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23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