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olit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這段,我只是質疑他的推論, : 其次,統一教材如果可以養成德治體群均衡發展, : 那麼就不會出現偏重智育、考試升學導向的教育文化了! : 那麼,多個版本就能夠避免嗎?我沒說! : 因為,很多科目不是教材所能教的,甚至是說不該有教材 偏重智育又不是統一教材所導致的。 自由的選擇教材也是有可能會偏重智育。 這完全是看教師、家長的價值觀而定。 哪裡能夠把錯推給統一教材。 多個版本不能避免的話,就不要講是統一教材的錯。 (說真得。漏一句我沒說,就能夠推卸責任嗎?) : 考量貧富不均,重點在於外國義務教育學費免費,請問台灣如何? : 精英化不是在家作,而是自我選擇、層層篩選,以及隨時修正的系統, : 該進哪間學校,不能只是成績為標準, 你想精英化有森林小學、也可以學學唐宗漢在家自學,如果你的爸媽是教授, 智商超過的人,覺得國編版的教材是垃圾,不適合天才的話。 還是不清楚你有什麼樣的理由要把精英化納入正規教育體系。 你夠強的話,可以選擇離開這個體系。 : 自由化更是如此,一所學校只以一個版本作教育,其結果是什麼? : --就是更加僵化的思維 : 每一科目所學為何? : 國文學習目標不是為了語言表達嗎?哪一種考題最適合? : 答案是作文,但作文需不需要廣泛閱讀?需要! 廣泛閱讀可以課後進行。 多少年來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重點是不統一教材,考不出高低,分不清高下。 要怎樣才能篩選出進入台清交成的好學生呢? 沒有客觀的標準,如何能彰顯公平公正的價值。 : 社會機能靠中庸之才在撐? : 所以現在歐美人是中庸之才,還是鴽鈍之才?(這可能每個人認知不同吧!) : 小吃店、賣衣服需要1元二次方程式,或知道四書五經,或熱學力學? : 社會機能不是靠中庸之才在支撐,而是靠一群以前被稱為低下之才在支撐, 中庸之材是用你說的觀念在講的。不要再多講一個什麼低下之才了, 這個之前你又沒說。 誰知道你腦袋裡是如何區分這個社會的。 所以啊。 總之,社會不是由天才在撐的嘛。 所以教育的制度永遠是以中低下階層的需要為主, 不是你講的菁英教育。 : 只有研發需要天才? : 這又是問題!什麼是天才? : 高科技的研發才是研發? : 發明一種新文體,發明新口味蛋糕,實驗新農法,不是研發? 創新的東西各行各業都有。 只要能把新的想法落實就行了, 新口味的蛋糕和天才有什麼關係啊? 需要超過的智商和高學歷嗎? 本來就只有科技研發相關的的人才需要這些。 而這些人在社會本來就只是極少數而已。 多數人的工作就是跟著天才走, 把新的東西應用的好就行了。 所以有這個必要為了少數天才, 而把教育體系改成順應天才需要的制度嗎? 根本沒這個必要。 : 沒有慈濟、法鼓山或佛光山,台灣國際能見度會更低,他們靠的是德育, : 沒有那些旅美投手、國際比賽代表隊,台灣的運動產業就不發達,他們靠體育, : 沒有張大千、孫翠鳳等人在藝術的努力,台灣藝術文化不能發揚光大,他們靠美育, 這些人都是該行業的極少數人,教育制度是為了符合大多數「平庸者」的需要。 : 那我們何必質疑中油、台電?因為也沒有人能避免這樣的浪費! : 興趣與志向是天生的?....不是培養與發覺的? : 讓家長自由選擇教材?....是「用腳投票」吧? : 我從沒說「自由化可以解決浪費」,因為自由化初期一定更浪費! : 教育的自由化,其目的就是在解除以往的窠臼與框架, : 讓學生懂得自我選擇與對自己負責,這才是教育的目的! 所以我前文所說的你都沒在看嘛! 自由化成功了固然有成功的好處, 但是萬一失敗了,對於那些人來說,就是造成社會問題。 一般人沒有那麼多籌碼可以去賭賭看。 正規的體制就是幫這些人量身打造, 讓他們能夠順應社會潮流變化即可。 在自由化之下,他們根本就是一群無頭蒼蠅。 沒有統一的教材當作指引, 怕的就是他們的人生浪費在摸索志向上面。 現行的制度下,他們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去了解自已的興趣。 : 很多人說,國民教育的學生不用懂得選擇,因為他們是受教者, : 有趣的是,任何階段的教育,學生幾乎都是受教者, : 但為何,國民教育的學生不去培養其選擇的能力? : 很多人又說,他們這時候不懂得選擇,往往會作出令自己後悔的決定, 沒錯啊。小孩子懂什麼? : 但目前社會邊緣人與中輟生,是家長替他們選擇而導致的? 他們只是基礎沒學好而已。 : 電機系畢業到科學園工作一段時間後,辭職去賣麵, : 考上醫學系後,學生寫下遺書後自殺了, 這些的例子在社會中是極少數。 :  遺書中說:我一直以你們的希望活著,現在我受不了了,我也想自己選擇! : 失業的那群人,真的是因為產業結構問題嗎?還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幹麻」? : 自由不是避免浪費,而是要讓學生從小懂得為自己負責, : 只有自己真心喜歡才會作的久, : 怎不看看一堆學生坐在電腦前比坐圖書館地上時間多? : 也要看看又有一群人固定往書店跑,往圖書館蹲! : 只有自己喜歡才作的久,無論是哪一種職業! 沒錯啊。統一的教材有沒有妨礙你去做想做的事。 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做嘛。 : 教育上採取完全自由放任,只會強者出頭? : 「成功或失敗」是智能無關,只與熱忱與慾望有關, : 我舉過例子了,電機系竹科辭職賣麵、醫學系生自殺,這是成功還是失敗? : 當廚師變成某大飯店行政主廚,這是成功還是失敗? : 現在社會,不就是因為我們一直用現在的思維方式才導致一堆社會問題嗎? : 因為我們拒絕社會文化正在改變,卻只因為脫離傳統而說「世風日下」, : 中輟生、遊民、社會邊緣人、獨居老人這些社會問題,怎麼產生的? : 什麼叫做以全體社會作考量? : 當北歐能在每人平均擁有書籍數與每人平均閱讀量居冠,他們怎麼做到的? 自由的選擇教材就能避免你說的這些社會問題? 我覺得很牽強。 中輟生也許是小時候貪玩,不學好。 自由的選擇教材,也是自由的不學好。 遊民、社會邊緣人很多都是智能、心理上沒有辦法在社會上謀職。 這和教材也無關。 獨居老人是教材的選擇出了問題? 我覺得你講得很牽強。 重點是北歐是世界第一強國嗎? 閱讀量居冠是個好的指標沒錯。 但也不代表一個國家的人民讀少一點,就一定不能在世界潮流下競爭。 : 老大很會唸書,就有自制力?還是說老大根本不會對自己人生負責? : 因為他的一生被他父母安排好,哪裡有自己選擇的空間? : 再說,很會唸書就是聰明?就喜歡唸書? : 你怎知他根本不讀醫科, : 反而喜歡寫小說,喜歡旅遊寫專欄,喜歡研究食譜當廚師? : 把不會唸書的老二與老三,直接與「完全不懂得規劃自已未來的人生」, : 這就是,以前教育模式的觀點, : 老二可能喜歡看小說傳記,或喜歡自己養動物, : 老三可能是運動健將,或是希望自己將來能當個模特兒或歌星, : 因為他們「不會讀書(本身不會唸書的標準就有問題)」,就說他們沒自制力! : 怎不說,是父母過於關心老大,而忽略老二老三的心理? 唉呀。你要這樣辯,就請便吧。 我也知道一個人成不成材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重點是我舉這些例子, 就是跟你說, 不能把資源只給最優秀的人。 制度不能專為這些人而設計, 要考量到一般平庸的人。 一般平凡的人,因自由化所遭遇的風險太高,會造成社會問題。 你自由化, 同樣地也會有你舉得這些問題發生在老大、老二、老三身上。 (討論事情不要把太多變數再加進去,就失焦了。) : 但我說的應該是「天才」,不是「醫生」吧! 不明白,你爭這個幹嘛。 在台灣社會一般人的認知, 醫生就是一群會唸書的天才。 : 倘若以你的說法,愛迪生在台灣一定不是天才,他是蠢豬!因為他從小被罵白痴! : JK羅琳是作家,但不是醫生,卻可以7部書就名列全世界女富豪 : 如果,你的定義下,醫生等於天才,那麼我寧可當像愛迪生一樣的白痴! : 勝者與敗者,不是以會不會讀(ㄎㄠˇ)書(ㄕˋ)為判斷標準, : 而是能否找到一份「對自己人生有價值」的工作, : 吸收新知與獨立思考,應該要變成一種「慾望」, : 並隨時處在「創造力旺盛」的階段,以及對社會付出關懷與愛心 : 社會為何要負擔失業?因為是社會「創造」了失業! : 文化與教育環境,使得台灣教育訓練一整批「一模一樣」的勞工, : 然後為了剛開始所謂的「自尊」而「高不成低不就」, : 又常常因為「工作環境」與「興趣不合」而總是無法找到能呆久有熱忱的工作, : 最後到了中晚年,熱忱沒了、自尊沒了、專業能力也沒有, : 一旦社會不需要這麼多零件,自然就不會買了,失業就這樣產生了! : 簡單來說,社會創造一堆沒有自我獨特價值的零件,那只是耗材,不會是資產! : 一方面說台灣教改很濫,另一方面一直到外國設廠或請外國學生空降, : 總是希望子女做些其實對社會根本沒貢獻的事,譬如花了五年考公職或證照等, : 結果,白白浪費這樣的光陰,又早已經變成考試機器了! : 一個對社會完全沒關懷的公務員社會問題不多嗎? 你講得這些事我都同意啊。可是教材的自由化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嗎? 請論證。 : 我從沒放棄一個想法:「國高中分流、國小不考試」, : 國小階段減少年限,教育一些基本的語言與數學,然後就是團體活動與閱讀訓練, : 國中與高中階段,則開始注意工作經驗,並保持跑道儘可能暢通, : 國高中選了哪些學分與實作經驗當成大學科系的資格, : 大學領域不分科系,而是由學生選擇主修與副修學程,並鼓勵跨校拿學分, : 大學入學只需考「國英數」即可,國文考作文、英文考聽說讀寫、數學分科目, : 至於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考試廢除,與體育、音樂等一併納入在校表現, : ......等等之類的 : 理想的教育,是依社會習氣與文化來規劃的,只有改變家長與學校老師的腦袋, : 不然,依然會有「醫生是天才」的想法出現....那說太多也枉然 我就說你很理想性, 國小不考試,就會有一堆中輟生了。 人性是好逸惡勞。 一般人在統一教材的制度裡就已經學得很累了, 你還給他們那麼多的選擇, 只是添困擾而已。 你講得這些制度, 都是替那些很會學習、記憶力超群的天才量身打造的。 你確定一般人一定能夠在這樣的架構之下,學得很快樂嗎? 我就講過了,是菁英要來牽就一般人, 而非一般人去牽就菁英。 結論: 1教育制度是要替大多數一般人量身打照的。 2一般人沒有承擔教材自由化風險的能力。 3考試制度根本就沒辦法配合。 像推薦甄試這種東西就是流於主觀。 考試要在統一教材裡才能客觀定輸贏。 4不曉得台灣政府的財政能幫那麼多人自由的選擇教材? 5不曉得歐美日先進國家是否跑得那麼快,他們教育體制也是替菁英量身打照的。 若是,只好跟上。若不是,你小台灣跑太快也沒用。 6教材的自由化能否幫助一個學生滿足他的理想與志趣? 7教材的自由化就能夠解決中輟生、社會邊緣人、遊民、獨居老人等社會問題嗎? 而這些人的問題是統一的教材所造成的嗎? 8想自由化請自便,政府沒有規定下課後,學生一定要學什麼,做什麼。 9想離開這個體制也行。只要你有自信自學後的能力能夠獲得社會上的認同。 10菁英覺得公立體制沒辦法滿足你的需求,本來就有私校了。 11再不爽,你移民美國不就得了,為什麼非得在台灣擠台清交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129.19 ※ 編輯: william2001 來自: 59.121.129.19 (05/17 23:06) ※ 編輯: william2001 來自: 59.121.129.19 (05/17 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