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olit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書名 Tony Judt《厄運之地》 Ill Fares the Land 所謂的市民乃是對於怪異的恐懼,我首先同意Judt這句話。本書第71頁說,法西斯出自中產階級思想。 台灣是很奇怪的新自由主義國家。 討厭國家、政府干預一切,卻支持愛國主義、要求政府用當兵來管制世世代代的年輕人。 反動的修辭說:貧富不均是天命,人只能去學怎麼認命。經濟學家說外行人不需要懂,你們乖乖上班就好。 民眾(外行人、不成熟的經濟人)、政府都沒資格管,那有資格的必然只有大資產階級了。 不必再拿共產主義出來嚇人了,是說歷史上出現的共產主義也是只談經濟而已,與一切資本主義一模一樣。 就連阿公阿嬤一輩人在說話,都好像從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回事 每天只知道工作,那又何必老指著別人的鼻子說共產主義? 正如Tony Judt第39頁揭示:「工作機會」+「個人的責任心」→歐威爾式的反烏托邦。 實在很高興我不是第一個指出《1984》不只批判共產主義政府而已; 實在很高興我自己能有能力指出:職場就是一個資本主義的Dystopia;職場就是歐威爾筆下的一九八四!!! 結果斯堪地那維亞國家並沒有變成水深火熱的人間地獄(國人最近有本《挪威人教會我的事》可為佐證) 結果「要吃自己賺」的盎格魯薩克遜民族,反而走的與喬治歐威爾《1984》走的最近! 北歐的挪、芬,西歐的法、德和中歐的奧地利都算「人民給政府養」的福利國家, 反而不搞《1984》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老大哥監聽!! 台灣比歐美還奴:根本不必推出什麼New Poor Act,在我們的倫理道德中早已內建了。 第78頁說:由國家提供從出生到死的社會服務,這個不叫「國營企業」;這種論點台灣人有可能接受嗎?? 反動的修辭:「公共的、國造的就是爛,應該要交給民間品質才會好」 第132頁說私有化才是真正沒效率,我知道他們不會信。 第137頁說「政府做的」其實都外包給私人企業執行,我知道他們不信。 第139頁說企業向人民收稅(沒有寫錯任何一個字),我知道他們不會信。 第142頁:企業化只留下了威權主義、以及服從....而企業說這只屬於政府、政府即官僚..... 多麼明確、毫不含糊的句子!不是說Hobbes的理論是正確的。反而,是由於職場文化的確立,Hobbes才是對的! 第206頁:即使有就業、兼職與其他緩衝性安排,是由私部門[註:即職場]進行, 這些仍接受公部門的補助」,這台灣人會相信這句.....但是站在罵政府的角度上。 第224頁:財團挫屎的時候,還不都要政府出面。這台灣人也信,可是信的事「涓滴效應」。 第239頁:之所以不可以講效率的理由:效率愈差,其存在的價值愈高!這台灣人會信嗎? 他舉公車、火車(原文:公共運輸)為例。 公車要服務的對象本身就不是「效率」所規範的; 又為何火車可以幾百年來屹立不搖?[而柴契爾夫人終身不搭火車XDD] 我就很奇怪愚人老是攻擊國營事業不賺錢,所以不能發高薪---那賺錢就可以發高薪??? 國營事業哪天要是賺錢,那我們就要擔心了;因為必然是以損害公共利益才能賺錢的! Tony Judt證明以下這些命題都不對: 社會福利真的只有最窮的人才可以享用??? 福利會毒死有錢人、是「仇富」?? 社會民主主義、福利國珍都是負擔的昂貴??? 要廢除她才可以做到cost down?? 就拿台灣的都更迫遷潮來做例子吧!小資們之所以反都更的心理是和我們不一樣的。 只要符合了小資產的美學,他們就會「轉向」去支持都更。 有政府,就不必去罵別的;有中央政府,就不必罵地方政府;有政府,民意機關就免於監督。 這種政治分工,反而造成了人類套套邏輯的反應。美之名為「參與」。用點淺白的話來說叫做「有在做事」。 「只要斷了一切退路,年輕人自然會乖乖去找工作」,這句話是一切反動修辭的根。 只要這句話出現的時候,台灣人自然就忘記了什麼叫人權.....因為人權與之相違背啊! 華人的文化本身就favor絕對私有制,所以很輕鬆就可以毀謗人權。 中國為何是低人權國家?不只是政府的作為而已↓ 不知道Freedom House是否只針對政府行為作評量,抑或也有評鑑民眾素質? 但會說出「人權可以當飯吃嗎?」的漢人、華人,實在要為評量分數負最大責任。 繁榮根本就不是以企業精神、創新、效率、進取心等新自由價值作為先決條件。資本主義以人心的無明而得以不崩潰,然而我們卻必須使它崩潰不可。 為什麼?因為現有的職場精神、光是精神,就足以使人們活不下去了! 第204頁先進國家的非技術或半技術工作快速流失。我卻認為這是福不是禍。 這些技術性工作快速消失,反而更加讓西方人警覺:Why do we work? 這與台灣的反應很不同: 台灣的反應是顛倒因果:那要怎麼阻止進步的腳步,好來保留住這些工作? 為什麼要堅持每個人都要進入職場? 那些懂得百年大計的國家,不會硬把多樣的人汰除到只剩一種人。 先進本身就是意味著不工作,乃是「去工作化」的。 福利國家早就被拆得七零八落了,可是還有人光是鞭屍就能賺到飽飽的道德值!!! 本書第170頁說得好,值得在這裡抄錄: 只有一件事比太多政府更壞,那就是太少政府!!!在一個失能的國家裡,人們所遭受到的暴力和不正義至少與極權主義下一樣多」 右派就是藉由職場對整個社會進行Great purge。右派分為支持國家的與反對國家的: 支持有國家的右派把國家給「去左化」,完全由右派來指定國家的意義。 我們知道左,不會造成法西斯;我們知道職場倫理是法西斯。 關於德國人對「社民主義=法西斯」這一公式的濫用,也別覺得「台灣是台灣外國是外國」: 只要把「社民主義」(Social Democracy)給換成其他名詞,台灣一樣有這個問題。 「社民主義不可能」 「社民主義最後一定會扭曲」 拿來與Albert Hirschman的《反動的修辭》一書比較,是不是一模一樣? (Judt這本書在154頁引用了Hirschman,但不是這本《反動的修辭》) 台灣人說有「出社會」,而柴契爾夫人說「社會不存在」,然而其實意思是一樣的。 台灣人說出社會,就是從找到第一份工作開始計算; 西方人的Society並不等於找工作,所以柴契爾夫人才極力否認有「社會」的存在---兩者所說的是一樣的! 再來我們看看德國社民(社會民主)主義以及基民主義(基督教民主)的鬥爭。 先岔開一下話題,為什麼上個世紀定調的說法是「自由主義vs共產主義」呢? 美國陣營當然不會說自己是「資本主義陣營」。 而共產主義也自稱是「民主」啊,所以就不會說是「民主主義vs共產主義」啦。 作者說這種對立只不過是道德故事,是有誤導意味的。 資本主義根本不要,也不樂見人類的自由。 但政客們要的不就是誤導嗎?要選民只盯著老鼠洞打,好根本無視身邊的大老虎。 雖然作者說現在社民黨人與基民黨人的臉孔有些模糊難辨,可是兩者的理念絕對是不同的。 台灣有沒有這種社民與基民的鬥爭呢?今年又要選舉了------- 好可惜!台灣政治長期以來都有基督教所把持!台灣只有基民主義,而沒有社民主義! Tony Judt認為我們在這個時候退出辯論並不是好事,反而讓整個社會變成壓迫工具。 他說左派失去理想,只想拚連任的政治。 陳義雄說要另外組黨,堅持當初民進黨創立的理想,卻不肯放棄基督教,不是基民主義嗎!!! 激進的破壞者,才是真正的「明智審慎」呢! 正如本書第255頁所說,有理想的人不墮樂觀主義。可是基督教的特色之一,正是樂觀... 無因地相信某些事,而在佛教不說無因的,包括空。 理想主義者不墮教條主義市場主義。 右派人是什麼樣子的? 明明對社會問題無心去了解,卻老是裝出一副「我這一生經歷的太多了」的臉孔; 明明一生就只在狹窄的職場泥沼裡打滾,卻裝作經驗豐富的人生導師。他們就是這個模樣。 第121頁所說的一切,用一個詞:反動的修辭,都明白了! 老左派與新左派的區分。 在台灣即使台灣勞動運動一樣支持紀律、支持集體主義、認同「勞動神聖」,應該算老左派吧。 我應該算新左派吧:因為我不信工作職場是「神聖」,我也反對集體主義、紀律。 注意!! 「我們比更年長的人更容易墮政治虛無主義」(第190頁) 這種不參政治主義、去政治化的目的用淺顯的話就是「你管好自己就好,不要管別人」。 為什麼要用「管」這個字眼?這分明不是管理的issue啊? 第200頁:做到了去"菁英"化、平庸化,而不允人們去談議題的細節。 不是不去談政治,腐敗的代議政治(選民意代表、政府官員)就會自動停止消失; 這只能拿佛教來比喻:不是皈依老子的「清靜無為」,就能自然而然證涅槃了!!! 認為只要不談政治,政治就不干我的事:眼不見為淨;這叫「斷見」; 認為只要不管政治,只要認真賺錢日子照樣過:這叫「常見」。 邪教說:只要大家都去拚經濟,就沒有人搞政治;只要人人都用心賺錢,就沒有階級仇恨。 但這是痛苦的,我明白,因為我(或我們)明明知道這代議民主並非真民主.... 你們看台灣的政治學研究學者幾乎都是選舉研究,因此對於非steady state就很難有所想像。 看到一篇社會學論文先講data、再來統計圖表,就知道台灣沒有真正的社會學。 你看到Weber的論文有一張圖表嗎?你看過Veblen的有銜接及論有統計嗎? 我們明明知道法律與選舉明明都是大資與小資的舞台,甚至比軍政府的手段還更不公平... 但是Tony Judt警告我們:別再陷入斷見之中了!別再逃避式的後現代主義了! 我們明知道法律與選舉(代議民主)不能解決問題,可是我們不能白白的讓資本主義與右派拿著它繼續壓迫我們! 這就好像業---它明明本來是空的,可是業卻能奴役我們生生世世。 再說一次,不可因為「沒有用」而放棄談論政治;這實用主義為何常出現在小資的思想之內,原理在此!! 我也觀察到,如果台灣不再趕快找回政治,那心理學上的驅力將全數投注在工作職場上, 進而更加鞏固更穩定、沒有奴只有更奴的奴性結構! 明明對於問題毫無了解,卻可以對談政治表達鄙視---那就好像Max Weber說: 「明明不了解科層制度,卻推銷說科層制有多好多好一樣愚蠢!!」 在這件事情上,我們要學習韋伯那「獅子」般的牛脾氣! 這就是他們的「務實」,這就是他們的「實用」: 本書引自Karl Popper說「一個自由市場是自我矛盾的.....只是虛構」原來我們習以為找頭路賺錢的「很會想」,原來都建築在虛構之上! 時間夠長,市場就是自己的最大敵人(第233頁)。其實,凡事科層化組織都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很多人以為行政院(舉例)的friction是由於人與人之間「關係」不夠融洽 其實這是錯的,體制本身即內建了一個摩擦項,並不是搞好人際關係能消除的。 或許台灣是跟美國學的?還是漢人特有的習性?凡是進入小社群,行為就要強迫一致。 美國人最怕的,就是被小團體拋棄。 台灣人也一樣有這種特性----尤其是工作上的小團體,被整個世界拋棄了也無所謂,不能不工作! ----這就是所謂的自由嗎?我說作者舉出的異議傳統之中,還缺了佛教。 追求自由,也是批判教育學祖師爺Paulo Freire揭示的,卻跟一干「自由派」很不一樣。 本書215頁,比較了平等主義國家與"不均國家",我們很明顯看到台灣屬於後者..... 台灣人反教育、稱讚死刑的價值、要求蓋更多監獄.....這些都和貧富不均都是同一件事的不同面向。 雖然本書的主旨似乎是第231頁這句話:「政府很可能是最好的答案...」,我仍說了許多, 因為這本書是如此能夠啟發我們的思想,就像前述的《反動的修辭》。 可以用Niklas Luhmann的語言來說這件事:「經濟系統(市場)不能代行政治系統的事情」 雖然措辭上與這本書有些不同:「市場不能決定這個價格。」 Judt說的沒錯,我這一代人(我30歲)從來不能想像福利國家之前的世界, 卻被右派與黑心老闆們的利用,而去痛罵對我們有恩的福利國家! 台灣人能接受一個「Market State」嗎?亦即企業家夢想的只有企業沒有政府的國家。 在這個模型之下,「國家」還是保留,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一樣存在。 這將大大決定未來敵托邦(Dystopia)---厄運之地的模樣。 不過我想台灣人應該是不能接受沒有政府可罵的世界吧!! -- N某圖文網頁部落格... http://mypaper.pchome.com.tw/virgin_spica 以MAHORABA TUNAK為首的改編圖文, 以Akaa'sa Chromatic為首的創作, 已是定番的怨念文.......不定期發文中 有興趣請看,想踢館的再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0.18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