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ou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onlypig (pig)》之銘言: : 小時後大人這樣教他 : 長大後經文這樣告訴他 : 修行後老師又這樣告誡他 : 似乎很多人對淫欲的罪惡就這樣很自然很然的接受了 : 他們似乎忘了思考 甚至不敢思考這問題的禁忌 : 佛陀一切教法主要就是離苦 : 離苦首先就要認識苦究竟為何? : 廣義來說 人對一切事的欲才是苦的根源 : 無論是財富 權位 性 ...都是欲的對象罷了 : 而對象的本質並無善惡之分 亦無罪之名 : 性本身沒有痛苦 但對性的渴求就會帶來苦 : 無論是所謂的邪淫或正淫 都只是自我安慰的藉口 : 說穿了不過因為無法完全捨棄對性的渴望而將性欲合理化 : 但不管他是不是合理宗教的要求規範 : 只要有欲的生起 苦就會伴隨而生 我要開始涉及更深入一點的問題了。 既然要打破沙窩問到底,那麼我繼續問,為什麼人對一切事的欲,會是苦的 根源? 當然,我們讀過佛經,當然知道樂苦、苦苦、不樂不苦苦這三個名詞。但這 些都只是佛經中看來的,並非我們親身體悟證明,所以這是不能夠算數的。 如果你說世上各種感受,唯有樂、苦、不樂不苦這三種,那麼我便以涅般四 德作問。 如果你說有所求就是欲,我便以大乘菩薩道的大慈、大悲、四無量心做問。 如果你說邪淫或正淫,只是因為無法舍棄對性的渴望,而將性欲合理化,那 麼為什麼“欲為苦本”的說法,並非是宗教為了打擊性行為而做的邪惡化? : 想要擁有親近這是欲 : 想要捨離切斷這也是欲 : 欲不是"想"的層面所能解決的問題 : 無法單純透過對經文的認識與理解降伏欲 : 必須更深入於非想與非非想之後才能真正認清欲究竟是什麼 : 在這之前所要做的是對性有正確的認識 : 一些正確兩性關係的教材或許要比一面打壓性的教條好的多 : 壓制與放縱都不是修行的正道 : 有取有捨 因材而用 : 雖有萬千法門 : 其名不二 並無分別 假設欲不是“想”的層面可以解決的問題,那麼請以比喻,解釋何謂非想, 何謂非非想,再解釋為何“想”的層面不能夠解決欲的問題,而非想、非非 想可以。 其實如果根據佛學原始的理論,非想也好、非非想也好,都只是四禪八定之 一。就算你想入非非天,一樣也是不能夠斷除欲念的。那只是定力,並非慧 力,斷不了欲念的。 要斷欲念,要斷八十八結使、八十一品成阿羅漢。這中間,尤其是先要斷十 件。你要斷十見,當然是要透過智慧而進入。 為什麼不能夠透過經文的認識及理解而降伏欲?人不能夠斷絕欲念,是在于 迷于事物、迷于事理。有慧根者,一樣可以從經文之中悟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11.187.52
benchen:實相與事相 人是私慾 菩薩是大貪大慾 真無慾 不能成就 01/15 00:03
benchen:只是一個耽迷 一個不迷 一個不知覺 一個不昧 01/15 00:04
benchen:當然這都是口頭禪語 媒體會 又怎真知 01/15 00:06
benchen:學問好 職業好時不會想到苦 女友漂亮在床上時不會想到苦受 01/15 00:06
benchen:而真正失去感受無常時 又不知道以苦修道 只會報怨 01/15 00:08
benchen:見道之後要修道 所以悟後起修 但是 我是修道人 只有一張嘴 01/15 00:09
redeploy:何謂非想 最簡單的 就從"功法"入手 如數息 深呼吸 放鬆 01/15 17:22
redeploy:如果沒有禪定的基礎 白骨觀不可能修得成 01/15 17:23
redeploy:充其量在你腦中只是ㄧ些無意義的解剖學影像 01/15 17:23
redeploy:沒有禪定的基礎 八十八使結也斷不了 01/15 17:24
redeploy:經文悟入 充其量也只是"理"上悟 "事"卻未除 01/15 17:25
redeploy:除非你是六祖 01/15 17:26
redeploy:需補充的是 原po跟在下說的 想 不是四空天的無想非想的想 01/15 17:26
redeploy:只是ㄧ般人常識中的"想"可別又問什麼是 ㄧ般人常識中的想 01/15 17:27
redeploy:thx 01/15 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