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ou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aryewkun (Har)》之銘言: : 不是这样解释的…… : 人有身、口、意三业,身业有身业的果报,口业有口业的果报,意业有意业 : 的果报。 : 行善事而心不正,行恶事而心正,各有各的果报,并不混淆。 : 比方说,为了求名而行善事,所行善事,有所行善事的果报。但求名也有求 : 名的果报。 : 于是,接下来就“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 但,行善后不知道自己在行善,那只能说是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知觉到背后 : 的影响,严格上来说,算是一种昏沉。 不好意思, 末學覺得您在這裡用"昏沈"來表述形容,末學覺得只在部份貼切. 雖然正如您所說, 我們行事必是因為某種"動機", 假使在這個念頭上如果自己不能了知,末學覺得用"昏沈"來形容是不錯. 例如我給一位路邊的遊民五十塊錢,如果不能夠瞭解自己那麼做的第一個念頭, 是因為"給這可憐人吃頓好飯"或者是"今天該日行一善",恐怕是種昏沈. 故,在起心動念處能對"動機"省察,確是一種令念念皆明晰的修行. 然而,假如再進一步如您回文所說的, 要再加以"1.知道我在行善",或者是"2.知道背後的影響"的條件才不算是昏沈, 末學私智認為反而有畫蛇添足之嫌,事實上已無關昏不昏沈了,而是有關"智識"了. 因為這時心的意識已經落入是第二念第三念,隨波逐流再想下去已經是"境來轉心" 譬如分析意識"1.我在行善"時心的作用, 是不是要先做"",""的分別?那已經落入著於世法的分別了; 再者,去意識"2.這件事背後的影響", 也是要先想像,他等一下拿錢去吃飯還是買酒?等才能加以判斷, 這卻由後天智識經驗與想像在作用. 故這兩者跟洞晰"本心初衷"間沒必然關係,也無關昏不昏沈了. 故愚因此反而同意您所回的路大原文, 或許念頭止在第一念,做應做的事即可, 即先賢所說"事來則應,過去則忘",不用再順著理路發揮下去,反而是豁達開朗. 一點拙見,與仁者分享之. 騙 p幣的 口水魔人留 : 如果要说真正的行善,那么标准只有一个“饶益一切众生”,不管你用怎样 : 的方法。 : 事实上,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中极重要的境界,它描述的是“道”的 : 奥秘。 -- 我很愛妳.╰ ◣◢ ◣◢我知道喔. \*__*/ ^__^m m m m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8.225.113 ※ 編輯: virulous 來自: 140.128.225.113 (10/09 13:05) ※ 編輯: virulous 來自: 220.228.154.188 (10/09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