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ou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hinkmema (身是五濁心是淨土)》之銘言: : 之前在思索善與惡時 : 發現善 與 惡 : 並不是固定的 : 於是猜想 : 善 與 惡 猶如兩個分別的眾生 : 但是 硬是要定義善惡 : 卻又是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善會致惡惡會致善 : 說到底 卻又分不出了分別的是什麼了 : 每一個分別的意念都代表了一個/組眾生 而眾生卻又是沒有分別的 相對真實的層次而言,以下依三步驟完成的事是善或惡呢? 1.產生一個動機(起心傷害某甲), 2.依此動機行動(使用計謀暗算某甲), 3.獲致如預期的結果(某甲遭受損失傷害). 在下以為,不論經由哪種善信宗教來判斷,這是毫無疑問的. 即使該"惡"並不是完整的種子, 譬如:動機是傷害,但在行動執行或獲致結果部份得到異於初衷的結果(不善不惡或是善), 但是據重視因果的宗教哲學理論說,仍是"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報"-- 所有作為皆會產生細微漣漪,其影響纖毫不壞不失.(聽說動機為首要) 即所謂"以真為偽,以偽為真,是為邪計,不得真利; 知真為真,見偽知偽,是為正計,必得真利." 我們面對世事時,所謂"是非黑白、善惡對錯",應是要瞭然於胸的, 只怕不能以您所說"又分不出了分的是什麼了"、"沒有分別的"....等語能輕輕帶過! 否則可能滯於頑空、增長是非不分昏愚. 所以在世俗層次的說法, 不妨先能瞭解為何善是善、惡是惡, 這在各種宗教,依其不同層次的哲學學說,教導我們依不同的層次觀察它. 然而其目的,不外乎是遠離種種錯誤的見解,而能安住於"法爾如是"的實相-- 既不輕忽各種事物的價值,亦不過於強調各種事物的重要性-- 所以能不過於放逸、亦不過於緊縛,如實地觀察事物的價值. 在下聽說,這樣自然能擁有開放、恢宏、自然的視野. 假如我們把前述開放恢宏的心量比做一湖的淨水, 將錯誤執著的心量比做一小杯水; 接著把世間的善惡酸、甜、苦、辣比擬成調味料而加入其中調味......會發生什麼事呢? 同樣份量的調味料置於一小杯水裡,飲來令人感到難入口; 但這些佐料被放傾入於一大湖水裡,喝起來卻是清淡恬然! 兩者之間,調味料沒有多或少了,但因為放置它的缸子器量不同,卻造成全然不同的覺受. "善惡分別"之所以造成問題, 問題往往不是出在善太少或惡太多,反而往往是因為我們過於執著的狹小心量, 相對地讓"善、惡"的存在價值不適當地被放大; 當我們培養起正確的"","問題"就不復實存為問題. 因此個人以為在世法層次上, 與其以不明因果的角度去攪混善惡、滯於頑空; 倒不如因為正確觀察善惡因果、本質和極限,由於瞭解而能寬宏自在. 以上看法提出來當作參考 -- 為法體,心尊心使;中心念,即言即行,福慶自隨,如影隨形;      為法體,心尊心使;中心念,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轢于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8.214.253 ※ 編輯: virulous 來自: 140.128.214.253 (10/02 16:01)
alexhk:辟谷佛法~~ 謹供參考,這才是真的 (善惡,文章寫好沒路用) 10/02 19:20
alexhk:調味料沒多沒少,辟谷不需這些,道.靈.氣功板說這些挺合適的 10/02 19:21
alexhk:非針對個人,完畢 10/02 19:22
virulous:感謝提醒,已在該版發出聲明以茲區隔. 10/03 08:07
chelong666:雖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卻不立是非善惡過患等見是嗎? 10/03 15:27
chelong666:培養自性不動 不簡單啊 10/03 15:30
alexhk:你覺得一篇感人的英文文章,放在中文文摘,如何?? (對事...) 10/03 18:30
virulous:假如那中文文摘的討論主旨,明定其他語言資料也可討論比較 10/04 09:14
virulous:那麼英文文章只要不是違犯題旨,似乎也沒有干涉的餘地? 10/04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