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ou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虛雲和尚與南華寺風水 風水的佈局,其目的是要做到眾生離苦得樂,起碼要以風水去令自己生活和順,家人和睦 。有些對風水術抱有偏見的宗教人士,認為風水術數不究竟,非解脫道,故對風水之說十 分抗拒,甚或嚴禁門徒與風水師交際接近。 這些見解,十分偏激而且成見與我執俱重。 其實在歷代佛教史中均有記載過有大德以風水術佈置寺院的案例。較為著名的,應該是曲 江曹溪南華寺的風水改動。 曹溪南華寺始以溪水曲折綿長聞名,其後以南華寺為六祖祖庭而名聞於世。 據《傳燈錄》載:「梁天監元年,有僧智藥,泛舶至韶州曹溪水口,聞香,嘗其味曰:『 此水上流有勝地』。遂開山立寺曰寶林。 又云:『去此百七十年當有無上法寶,在此演法。』」 《傳燈錄》講的無上法寶、去此百七十年,即指唐朝時,有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在此大興佛 法之事。 自唐朝六祖慧能在南華寺弘法,嗣後南華寺即享有「東粵第一寶剎」之譽,一花五枝,禪 風廣流於天下。 可是自六祖弘法以後,宋元之間,已有所衰盛交接。至明朝憨山大師抵南華寺時,但見祖 庭淒冷,叢林制度荒弛,可用一片衰頹的景象來形容。 因此憨山發願重修,歷八年寒暑仍未竟全工。一直冷落不振,宗風丕失。 迨民國初年,曹溪南華寺仍然是門庭荒頹,僧律廢弛,幾成酒肉場所。 至1933年,李漢魂將軍發心重修,翌年禮請虛雲禪師移錫曹溪並主理修建南華寺。 虛雲和尚不忍寶剎蒙污,兼得與六祖在夢中相邀,遂移錫南華寺,大事重修,終於使南華 寺禪門規律再現起來。 虛老更正山向,整治溪流,歷時十載,將原東西兩側建築群改為以塔為中心軸的南北向佈 局,並將所有殿宇拆舊建新。 虛雲和尚之重興南華寺,是完全依照風水法則來佈局的。 南華寺又被稱為南華禪寺,位於韶關市南二十公里,依山面水,峰巒奇秀。 山是庾嶺分脈,水為北江支流曹溪,是中國佛教著名寺廟之一。 南華寺的風水佈局佔地遼闊,寺前的曹溪河流曲折迂迴,遠自山後的東天王嶺一路繞出寺 前,西達虹光橋以入馬壩。 未經修整以前,溪道因年遠失修,沙石壅塞以致溪水改流,竟向寺前大路激射,虛雲和尚 認為這是「反弓水」格,以致寺院的安定受到破壞。 因此,必須設法更改河流才成。 可是改變河道,談何容易!不惟工程浩大而人手不足、資金不夠,更是曠廢時日才可望做 到的大工程,虛雲老和尚為之躊躇不已。 豈料在民國二十四乙亥年夏天,正勘定水線準備填補舊河以使改道之際,在七月二十日夜 突然連綿夜雨,雷聲大作,一時間水沖平堤並且衝出一條新河道,在寺前成為一字長案。 原來反弓水勢竟在一夜雷雨之後為之改觀! 時人均認為是虛雲老和尚感動了蒼天,以致護法山神暗中襄助以使河流改道云云。 且不論是巧合抑或是天神護持,自從南華寺前的曹溪改道以後,南華寺的確在虛雲和尚手 中成為禪宗弘法的大道場,在民初亦因此而聚集了許多佛教名宿,殊非易事。此外,在虛 雲和尚領導之下,南華寺在民國二十五年丙子新建大雄寶殿,以大殿為全寺之主體,是最 重要的風水佈局。 於是虛雲和尚相度地勢,改移大殿於靈照塔前,即以靈照塔成為大雄寶殿的靠背,取坐癸 向丁兼丑未線,以令其座向與寶林門為同一方向,燁然巨構,氣宇恢宏。以上資料,具見 於虛雲和尚撰的《重興曹溪南華寺記》一書內。 誠以虛雲和尚撰的《重興曹溪南華寺記》所言: 「萬曆二十八年,庚子秋.憨公清山始入山重興祖庭,意欲填築龍潭,統一各家方位,糾正山 向.越時八載,工程及半,以魔事去,後雖重來,不久示寂. 「自憨山挑培以後,歷次修繕者,不審山脈,削去靠山,使飛錫橋直衝寺後,形成洗 背水,此一忌也; 龍潭之右小崗,形似象鼻,系寺內之白虎山,挖斷數處,包圍不密,缺乏遮蔽,此二忌也; 外往算溪路之山坳,破缺多處,正當北風,又無叢林掩護,此三忌也; 寺之前後靠山不正,舊日頭入山門,即在現今西邊大樟樹林內,中有深坑.如現今曹溪門前, 墓地丘陵起伏,穢積亂藏,坎坷寓目,幽明不安,此四忌也; 雲海樓下之井,名羅漢井,在舊天王殿西邊,井右有一高坡,逶迤達天王殿門口,成為白虎捶 胸格,此五忌也; 寺後大山,雖號雙峰,其實太弱.更因寺之坐靠,不依正主,以凹窪為背,是以子孫日漸衰弱, 雲至曹溪,房分只有五家,其數不上十人,不居寺內,各攜家眷,住於村莊,耕植牧畜,無殊俗 類. 「夫以我六祖大鑑禪師,道侔千佛,德被含生,固足以耀後世而垂無窮,獨於其肉身所在 道場,區區咫尺之地,輒不及百年而即中落者,雖曰人謀之不臧,要亦未嘗非地形之失利 。相其陰陽,觀其流泉,豈虛語哉!」 可見民初四大高僧之虛雲和尚亦甚信服風水佈局,於出世間法之弘揚時亦會借助世間法, 以期日後能夠弘法更為暢順。 正如醫生為救病患,不計較藥性是否帶毒性,合用便可。 風水的運用,足以使一宅更為安定,即使是齋堂、寺廟亦往往會運用風水佈局以期上下安 穩,發展如意。 虛雲和尚以風水佈局去令南華寺振興起來,便是一個實例。 --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五祖見此偈,乃讚歎曰: 「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redeploy 來自: 123.115.240.187 (10/26 00:06) ※ 編輯: redeploy 來自: 123.115.240.187 (10/26 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