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ou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那我也談一點 我所知道的佛教喔 最核心的就是四聖締八正道12因緣 @可以閱讀>阿難口解十二因緣經 雜阿含經 增一阿含經 長阿含經 中阿含經 核心教導┌初轉法輪(上座部)─南傳22部 │ @可閱讀四阿含+五尼柯耶(巴利藏 僅有部分翻譯成中文 │ 我只讀過一點點) │ ├二轉法輪(大眾部) ┌龍樹┌寫下中論─中觀學說(深見)─漢傳┌三論宗(亡) │ │ │ └天台宗 │ │ │ 東傳天台宗 │ │ └ 寫下大智度論 │ │ + ─唯識學說(廣行)─漢傳┌法相宗 │ └世親菩薩─寫下瑜伽師地論 ├華嚴宗 │ ├禪宗 │ ├淨土宗 │ └律宗 │ └三轉法論─密續 +─────────────────── 藏傳四大宗 中觀為主+唯識學說 漢傳真言宗(亡) 東傳真言宗 @中觀學說閱讀:中論 僧伽吒經 中觀學說自續派:現觀莊嚴論 中觀學說應成派:入中論 中觀四百頌 @唯識學說閱讀:大智度論 瑜伽師地論 百法明門論 楞嚴經 唯識二十頌 唯識三十頌 解深密經 成唯識論 華嚴經.... @漢傳佛教閱讀:a五時判教 先讀華嚴經 華嚴部經s 再讀阿含經s 再讀維摩詰所說經 再讀大般若經 般若部經s 然後讀法華經 最後讀大般涅槃經 b其他系統 大寶積經 寶積部經s 大方等大集經 大集部經s p.s:1.漢傳閱讀應該是從A 核心閱讀開始 B 再依所學宗派選擇閱讀唯識或中觀學說 C 閱讀漢傳經典 D 最後閱讀本宗經典 譬如禪宗可讀血脈論 達摩多羅禪經 淨土宗可讀淨土五經 這樣 整個學下來 就蠻完整的 2.藏傳的閱讀應該也跟上面順序沒有差別 因為藏傳的大藏經跟漢傳的是相同的 3.密續沒受戒不能學 所以沒有閱讀建議 結論:所以佛教的見解是 核心教導+中觀&唯識學說 我沒有辦法很清楚的立一個宗義 譬如甚麼是"我" 因為各派宗義從印度開始就辯論的非常激烈 到西藏到中國都還是不斷的辯論 但是核心教導是三乘都承認的沒有問題的 中觀&唯識學說 雖然小乘因為不是佛陀說的所以不承認 但是大乘密乘都承認的 這是佛學中的精華 如果佛學是一門學問 那幾千年下來的累積在哪裡 應該就在這裡吧 道教部份我不懂 如果有懂的版友要不要也發一篇道教的思想體系 這樣一比對 就知道兩者的不同點了 ※ 引述《kesa (blush)》之銘言: : ※ 引述《titijjj (Jay)》之銘言: : : 小弟想請教一下~ : : 道與佛的不同點~ : : 看看大家的意見~ : : 雖是一樣以勸世救世為主~ 但總覺得不太一樣~ : : 請教一下大家的意見囉~ : : 另外~佛道雙修~ 是怎樣的一個境界ㄋ~ : : 感恩~ : 末學淺根,經驗尚淺,所以只能就我所知說一下,本非實際體驗 : 我所知道的佛是以 金剛經,心經和禪宗為主 : 我所知道的道學是以 老子為主 : 而道教,我只讀過二書一經,所以只知道一點點 : 就我所讀到的內容 : 佛教 主要是要讓你體悟到,所有現象皆是因緣和合所產生 : 一切你所看,所聽,所見,所接觸,所想,皆是在那當下的實相 : 而此實相,在下一刻或上一刻並不存在,所以也為虛妄 : 即然所有相都是在下一刻或上一刻就不在了,你又何必執著於當下的虛構實相上呢? : 也就此,起慈悲心,生智慧,生平等心,平靜心,平常心,不二心, : 而達到心無所執的自由自在狀態 : 心如一輪大明鏡,能客觀地察照所有事物現象,分別適當平等待之就稱智慧。 : 於是乎,生死之事,輪迴之事,苦樂之事都不受影響 : 對大悟著而言,這些都是一樣的,完全能平等待之。 : 道學就我而言 : 為體悟道本自然,即世界萬物的運行,皆有其根本的原理 : 而這個原理就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道產生了萬物,卻不以為私有,只是默默地在幫萬物創造環境 : 所以,人要學習道的精神才能生存,才能安康,才能心靈寧靜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大地默默地承載了萬物而無怨言 : 天空默默地包覆保護了我們 : 道默默地創造了萬物 : 而自然也是如此 : 人當效法道,效法自然,才能順應這個自然宇宙而長存安寧 : 上善若水,持而不盈,夫唯不爭 三句是最基本的保身之道 : 其意思為,人要有如水一般的身段,要有實學卻不自滿自驕,不做不必要之爭 : 道教就我而言有其追求永恆的生命的特點 : 一為人體 - 長生學 : 一為識神煉化元神(就通稱精神) - 仙學 : 其於我就不知了 (還沒空看.....) : 三者都勸人為善,發慈悲心,不造惡,認真踏實做人,不貪不取 : 都是好學問。 : 佛道雙修我不知道可不可行 : 因為我沒什麼體悟 : 但 禪坐 和 道教靜坐是很類似的,都是要放下一切才能體悟 : 如果是行善,那是修道也是修佛,更是自修,不需強去分類 : 於你有緣的教派就是於你最適的道路,而這個緣必需能讓你 : 處世圓融,心寧安靜。 : 不用問什麼境界,只問你想要什麼境界,然後把想下的心也放下 : ,忘掉那些境界,自然地去過自己的生活,那就是修行了。 : 境界、仙界亦執著,體悟無言語,學問只是指月之手指 : 而月究竟在那,月什麼樣子,必需自己去體驗。 : 所以就多說無益:p : 還望大家指導,就如一開始所言,我只是個什麼都不太知道的初學者。 -- 散布星辰 北半的綠意 一如紡輪日夜繚繞 新春的色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22.2.5 ※ 編輯: visorkk 來自: 203.222.2.5 (05/21 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