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ou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huny (下士好爭)》之銘言: : 老君曰:上士無爭 下士好爭 : 剛好當兵時是下士XD : 這篇PO完就不PO了 : 希望可以當上士啦 : 說不定還可以混到士官長XD 真可惜 其實我蠻喜歡跟你對談的XD : ※ 引述《flamerecca (werewolf)》之銘言: : : 一定要有形體才能夠修行的法 : : 那還蠻妙的…XD : : 頂多只能說有形體比較方便吧 : 既然比較方便了 : 練形能讓修行之路比較好走 : 胡不為之? 我沒說不為耶其實 事實上我個人也偏好這種手法~ : : 但是畢竟我不記得自己沒有形體的時候 : : 所以不敢斷言哪個比較適合修行 : 就說未知的世界我不知道了 : 沒有形體的虛空修行? : 境界太低沒體驗過 不是很清楚 : 要是哪天我先送上山頭 : 到時再麻煩F大介紹一下不用形體的修行方法 : 以期可以不用形體努力精進 不敢不敢 經文這麼多裡面都有介紹 : A版友網站http://wjmagazine.blog.hexun.com.tw/62093735_d.html : F大所引其這這一段是文章作者所提出 : 南懷瑾老居士對這個故事的一個看法 : 作者不加評論 : 作者也有提到其他人反對的見解 : 就像寫論文也都會提到甲說、乙說,最後在來一個自己的結論 : 南懷瑾老居士的看法應該也是甲說、乙說裡面的肯定說 : 該文作者文中後來提到......「這則公案的內容都難成立」 :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顯現的是金丹包藏萬象,融聚萬有 : ,會和陰陽,攝受大千世界的氣象。前半句講的是境界,後半句說的是 : 過程。雖然側重於說功用,主旨卻在呈境現體,以此來作印證。如果聽 : 者是會家子,此時應已知對方已證○實相,此境界並非道教獨有,佛教 : 亦然。此○除了能“藏世界”,尚有體用一如的後著,即“一粒化三千 : ”。若想往上提點,便會醍醐灌頂以破他對此○相的執泥,粉碎虛空而 : 入化境。如此,答者才能為師,才有資格接引後學。 : 公案中接下來冒出的一句“這守屍鬼”破的卻是身執,與破體執無關。 : 這表明答者根本不知道來言的真實含義,而胡亂以對道教“長生不老” : 一貫譏諷的“守屍鬼”來應對。對答之間既無任何關聯,更無“向上一 : 路”的提撕,顯然牛頭不對馬嘴,看者也是一片茫然,這恐非具足德行 : 的黃龍禪師之原話。 :    尤為可疑的是,就如事先設好的一個局,呂乖乖地順著此意接道:“爭 : 奈囊有長生不死藥。”看似以長生不死來駁“守屍鬼”之斥,而實際上 : 正好落入圈套坐實了此批評。呂洞賓對“長生不死”的真實看法究竟如 : 何?他在《敲爻歌》中道:“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 : 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達命宗,迷祖性,恰似鑒容無寶鏡。壽 : 同天地一愚夫,權握家財無主柄。”作者批評了對性、命的偏修,而將 : 長生不死、壽同天地而不修性者稱作“無主柄”的“愚夫”。在鐘呂內 : 丹道中,對於修行目標明確規定了。............因此,呂在黃龍所說 : “饒經八百劫,終是落空茫”之後,應不會“薄訝”繼而惱羞成怒飛劍脅 : 之,反倒會贊同他的觀點,並勸誡修行者性命必須雙修。 : .............(前略)由此看來,似乎這則公案的上述內容都難成立 這是他的觀點 我引用他的文章 是希望讓你知道南懷謹有這樣的評論 說實話 個人而言 我比較相信南懷謹 而不是這位網誌的原po 但是這自然是個人主觀 我無法影響你去相信誰 不過我之後可能會花點時間去評論這網誌的論點XD : : 你覺得他見笑轉生氣 是你小氣 不是呂洞賓小氣阿 : : 我看的時候 直覺上就不覺得他是見笑轉生氣 : : 說實話我頗好奇你這直覺 是因為怎樣的過去取得的? : 故事原文: : 呂毅然出問:‘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且 : 道:此意如何?’龍指曰:這守屍鬼!’呂曰:‘爭奈囊 : 有長生不死藥。’龍曰:饒經八百劫,終是落空茫。’呂 : 薄訝,飛劍脅之..... : 被頂個兩句就要飛劍刺人不是心胸狹窄不然是? : 還是呂祖要帶黃龍禪師御劍飛行環遊世界嗎? : 我想應該不是我中文理解能力有問題吧!? 「呂薄訝,飛劍脅之」 中文裡面純粹依靠字面解讀 末學解作 「呂洞賓略感驚訝,將劍飛出來威脅黃龍祖師」 以末學 主要為好奇以及愛玩 不重視禮節的個性 習慣上將呂洞賓的動作亦是解讀為好奇與好玩 拿劍嚇嚇這個和尚 看看他到底話講這麼滿 實際是能有幾斤幾兩重 正是因為末學的直覺與您不同 因此才大為好奇 是甚麼樣的人會有這樣行為即是心胸狹隘的直覺。 : 而且飛劍應該也不是一般凡人所能為 : 非神仙不能為之 : 既已是神仙又何必像南懷瑾居士所云 需黃龍指點這「向上一路」 因為對南懷瑾先生來說 神仙上面還有境界可修 是他的直覺 因此他將黃龍對呂洞賓的對談視為「指教」 然後指教的內容是「向上一路」 也就是神仙以上的境界要怎樣修 對他而言是很直接的想法。 舉個例子 常讀金剛經的人 對菩薩上面還有東西可修是個直覺 因此有某某某指導菩薩的故事出現 對這人來說亦是很直覺的 如果有別人問 「既已是菩薩又何必像某居士所云 需某某某指點這「向上一路」」 反而讓這個人的思維需要轉個彎才能理解這句詢問了 : 還是要把飛劍解釋成用丟出去的 : 那我也沒辦法(攤手) 以上 不需要解釋的如此單純。 -- To iterate is human, to recurse is divine. -- L. Peter Deutsc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8.92 ※ 編輯: flamerecca 來自: 140.112.28.92 (05/22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