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ou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Buddha 看板 #1ODRrkwx ]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標題: [討論] 簡析五蘊現象與心路歷程 時間: Thu Nov 24 00:01:37 2016   簡析五蘊現象與心路歷程    東岐明   五蘊作為基本佛法觀念,乃指一切存在的五種層次,相蘊而成。此種相蘊並非 是有時空上的先後關係,所以《清淨道論‧第十四說蘊品‧(六)綜論五蘊‧(2)五 蘊的抉擇說》乃說:  『於此等中,先說生起的次第不適當,因為諸蘊的生起不像羯羅藍等能確定前後次第』 《清淨道論‧第十四說蘊品‧(二)什麼是慧的語義》則針對剎那生滅法而說:  『有想有識時,卻不一定有慧;而有慧時,則有想有識,因為它們微妙難見,不能這   樣分別:「這是想,這是識,這是慧。」所以尊者那伽斯那(即那先)說「大王,   世尊曾做難為之事。」「尊者,那伽斯那,什麼是世尊所做的所難為之事?」「大   王,世尊曾做難為之事,即他對單一所緣所生起的心與心所法,作這樣的解說:這   是觸,這是受,這是想,這是思,這是識。」』 五蘊的「色、受、想、行、識」在每一剎那生滅都俱起存在,而其剎那中的五種層 次分別並非在於時空先後,而是在於存在發生的顯現層次,如此五種妄執也就構成 了五蘊我的我身妄見─以為「色蘊有我、受蘊有我、想蘊有我、行蘊有我、識蘊有 我」的妄見執著。   每一剎那可以區分為色法(物理現象)與名法(心理現象)。色法就是剎那當下存 在的所覺物理對象。名法對應色法之感受性是受法(受心所法),會有「苦、樂、捨 」的不同感受。名法對應色法之認知性是想法(想心所法),會有對於色法相關的種 種對象認知。名法之意志性是行法(思心所法),即是相關於剎那生滅引發的變化因 緣。名法之覺識性是識法(心法),即是剎那存在當下的覺知識現。   譬如四界分別慧觀而觀見火性,剎那所覺對象是「色」的「對象相」,剎那感 受是「受」的「感受相」,剎那認知火性是「想」的「認知相」,剎那生滅因緣是 「行」的「變化相」,覺知剎那存在是「識」的「存在相」。每一剎那具足五蘊, 五蘊是每一剎那具足「對象、感受、認知、變化、存在」的五種性質。至於現今有 種流行誤解,以為五蘊是「色→受→想→行→識」從物理到生理到心理的認知行動 過程,乃是妄將心路歷程變化模式當成五蘊運作的錯誤說法。五蘊性質發生並無時 間先後次序,而是每一究竟剎那都生滅俱起。      每一剎那都有五蘊性質,執著某些為真常我性,就會落入我身見─這是初果必 須破除的妄見。妄執以為色法相續之對象指涉者為我,如以物質身軀為我。妄執以 為受法相續之決定感受者為我,如以感受體性為我。妄執以為想法相續之決定認知 者為我,如以思想體性為我。妄執以為行法相續之決定意志者為我,如以意志體性 為我。妄執以為識法相續之決定存在者為我,如以覺識體性為我。 ----------------以下為個人研究對於五蘊現象與心路歷程的相關見解   關於有我身見,為何會對應於每一剎那的五蘊性質,以下在此提出本人觀點─ 關於五蘊現象與心路歷程的統合解釋,以探討五蘊層次與心路歷程變化模式的關係 。每一剎那具足五蘊,但針對某一事件的五蘊生起,在心路歷程上會有生起次序, 所以才會形成心路歷程模式。首先由五門心路歷程為例說明,在所緣色法初次生起 (觸擊淨色)時,色法並沒當下被感知,而是當下隨而產生如下心路歷程: §心路歷程之論典表解說明,可見於《攝阿毘達摩義論表解》之〈攝路分別品〉。 【五門心路歷程】●有分相關;○對境相關;◎概念相關。   有分→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五門轉向→五識→領受→推度→確定→速行… 色 ●   ○    ○    ○    ○   ○  ○  ○  ○  ○ 受 ●   ●    ○    ○    ○   ○  ◎  ◎  ◎  ◎ 想 ●   ●    ●    ○    ○   ○  ○  ◎  ◎  ◎ 行 ●   ●    ●    ●    ○   ○  ○  ○  ◎  ◎ 識 ●   ●    ●    ●    ●   ○  ○  ○  ○  ◎ 如上圖示,在「過去有分」到「五門轉向」的階段,雖然色法存在,但心卻尚未識 知,只是受其影響而脫離了有分心流,所以整個識知色法的事件過程的五蘊變化是 有順序的,但每一剎那的五蘊卻是俱起而無先後次序。 此一心路序列歷程 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五門轉向→五識 有五個剎那 每一剎那都有五蘊,但其色法觸發到識知,是每剎那逐漸變化的。 在「過去有分」剎那,色蘊已是觸發色法所緣,但受想行識蘊仍在有分心。 在「有分波動」剎那,色受蘊已是觸發色法所緣,但想行識蘊仍在有分心。 在「有分斷」剎那,色受想蘊已是觸發色法所緣,但行識蘊仍在有分心。 在「五門轉向」剎那,色受想行蘊已是觸發色法所緣,但識蘊仍在有分心。 在「五識」剎那,色受想行識蘊都是觸發色法所緣,在此當下心才識知到色法。 像這樣詳盡的觀察,應該是對於過去心或未來心的觀察。如果是當下心, 在「過去有分」剎那,當下名法尚在識知有分,應該未察色法存在; 在「有分波動」觸發已至受蘊,心尚識知有分,但已受影響而波動; 在「有分斷」觸發已至想蘊,心尚識知有分,但有分相狀已斷; 在「五門轉向」觸發已至行蘊,心尚識知有分,但有分執取已轉; 在「五識」觸發已至識蘊,心才識知當下色法所緣。 「五識」剎那的識,是意門心路的法塵影響顯現,而緊接其後的意門心路: 「領受」剎那是意門心路的法塵觸發已至受蘊; 「推度」剎那是意門心路的法塵觸發已至想蘊; 「確定」剎那是意門心路的法塵觸發已至行蘊,就是意門心路歷程的「意門轉向」。 「速行」剎那是意門心路觸發已至識蘊,意識確認其色法所緣的對應概念,相關造業。 但這與現今一般流行誤解所謂的五蘊生起是不同的,譬如下述網址所言 http://www.chiefsun.org/tw/6_magzine/5_detail.php?Id=167 其中所謂的五蘊生起「受」,就是在此心路的「五識」剎那,那一剎那的當下心才 識知到感受色法。至於其所謂的「想」則是「五識」剎那其後的「領受→推度→確 定」心路,或是再起其他相關的意門心路歷程。至於其所謂的「行」則是「確定」 剎那其後的「速行」心路,或是其他相關的意門心路歷程。至於其所謂的「識」則 是其後思維判斷相關的意門心路歷程。如是現今一般流行對於五蘊過程的見解,是 將五蘊與心路過程相互混淆誤會而以為五蘊生起是有過程存在;其實五蘊乃是俱起 而無次序過程,而是識知事件會有相關五蘊的次序過程。 如是可以同上說明其餘心路歷程,而列圖示如下: 【意門心路歷程】●有分相關;◎概念相關。   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意門轉向→速行… 受 ●   ◎    ◎    ◎   ◎ 想 ●   ●    ◎    ◎   ◎ 行 ●   ●    ●    ◎   ◎ 識 ●   ●    ●    ●   ◎ 【止定禪那心路歷程】●有分相關;○業處相關;◎止定相關。   有分→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意門轉向→遍作→近行→隨順→種姓→安止定 色 ●   ○    ○    ○    ○   ○  ○  ○  ○  ○ 受 ●   ●    ○    ○    ○   ○  ◎  ◎  ◎  ◎ 想 ●   ●    ●    ○    ○   ○  ○  ◎  ◎  ◎ 行 ●   ●    ●    ●    ○   ○  ○  ○  ◎  ◎ 識 ●   ●    ●    ●    ●   ○  ○  ○  ○  ◎ ○業處相關:修習止禪的業處對象。 ○三相相關:「無常、苦、無我」慧觀共相的其中之一。 【觀慧禪那聖道心路歷程】●有分相關;○三相相關;◎觀慧相關;㊣涅槃。   有分→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意門轉向→遍作→近行→隨順→種姓→道心 色 ●   ○    ○    ○    ○   ○  ○  ○  ㊣  ㊣ 受 ●   ●    ○    ○    ○   ○  ◎  ◎  ◎  ◎ 想 ●   ●    ●    ○    ○   ○  ○  ◎  ◎  ◎ 行 ●   ●    ●    ●    ○   ○  ○  ○  ◎  ◎ 識 ●   ●    ●    ●    ●   ○  ○  ○  ○  ◎ 【觀慧禪那聖道心路歷程(大慧)】●有分相關;○三相相關;◎觀慧相關;㊣涅槃。   有分→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意門轉向→近行→隨順→種姓→道心 色 ●   ○    ○    ○    ○   ○  ○  ㊣  ㊣ 受 ●   ●    ○    ○    ○   ◎  ◎  ◎  ◎ 想 ●   ●    ●    ○    ○   ○  ◎  ◎  ◎ 行 ●   ●    ●    ●    ○   ○  ○  ◎  ◎ 識 ●   ●    ●    ●    ●   ○  ○  ○  ◎ 【觀慧禪那果定心路歷程】●有分相關;○三相相關;◎觀慧相關;㊣涅槃。   有分→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意門轉向→隨順→隨順→隨順→隨順→果心 色 ●   ○    ○    ○    ○   ○  ○  ○  ○  ㊣ 受 ●   ●    ○    ○    ○   ○  ◎  ◎  ◎  ◎ 想 ●   ●    ●    ○    ○   ○  ○  ◎  ◎  ◎ 行 ●   ●    ●    ●    ○   ○  ○  ○  ◎  ◎ 識 ●   ●    ●    ●    ●   ○  ○  ○  ○  ◎ △上述果定心路之四隨順心次序,不知是否應是「遍作→近行→隨順→明淨」? 如是上述圖表觀點,解說五蘊性質與心路歷程的關係。五蘊並非是究竟法,而是剎 那生滅中的性質概念。在剎那中的五蘊性質,並非五種東西組合而可分離,而是剎 那本具的五種性質。這五性質之所以會有分別,就是因為每一事件的發生並不是剎 那完成,而是分為五種層次漸進完成。如果每一事件都是剎那完成,可能就沒有五 蘊層次分別,而是諸蘊融合為一而無法區分。正是因為有此五蘊層次的漸進分別, 所以也就有著五種層次的自我妄執─對應著每一剎那顯現的五層次第。 謹以此文說明一己在佛學上的粗略研究見解,感謝諸位大德指教。 --  東海岐居 淑世明道 狂知狷行 浪遊混跡  潛心覺靈 顛思覆想 因成緣熟 了塵離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168.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79916910.A.EBB.html ※ 編輯: amidha (36.224.168.46), 11/24/2016 00:07:24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amidha (36.224.168.46), 11/24/2016 00: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