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udyab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我看到這篇新公告的第一個想法是,感覺對想去美國讀書的人是個好機會耶,奇怪 : 因為台灣人聽過的大學就那幾家,通常都非常有名也非常好 : 更別說政府官員聽過的學校,也許是從過去公費生的學校名冊裡面節錄 : 假設教育部先選好了公費補助的學校/系所 : 感覺就像是政府直接在幫你背書申請(有點像fulbright美國國務院幫你背書的感覺?) : 那因為有申請上的人才有公費,沒申請上視為沒得 : 所以會變成三種情況: : 1. 名額增多,因為筆試和面試考的好的不見得申請的上該校,讓後面二三名的也都有機會 : 2. 政府先跟學校談好降低申請難度 => 雖然我不太相信教育部會這麼積極 : 3. 對於尚未決定要申請哪一所的同學至少有一點方向 : 缺點就如同各位板友所講的 : 某些各別領域頂尖大師所在的學校不見得是台灣人所認識的名校行列 : 以及失去選擇自己申請時的自由度 : .....嗯嘛 不太清楚 大家覺得呢 我覺得不太合理 能夠去好學校當然好,現在找工作,學校的名字也很重要。 這些規定裡頭有些可能需要考量的點。例如: (1)名校並不見得所有的領域都強 (2)你想做的領域或想跟的老師不在所謂的(大家認知的)名校裡頭。 有些特殊的領域可能只有特定的學校才有,而這些特定的學校不見 得是所謂的"百大"。 既然你通過筆試,表示你有一些基本的專業素養。通過口試,表示 口試委員認為你可以擔任公費生。 公費留學是國家對人才的投資,投資本來就有風險。也許有些人 大學或研究所成績不突出,但他可能某天突然覺醒,奮發向上考 上公費,然後決心努力讀書洗心革面。也許他會因為GPA無法申請 到名校,然而他可能在讀博士班時,努力向上,研究突出,做出好 的成果也說不定。很多時候,名校是有那個名,不是名校的畢業生 也可以做出好的研究成果的。 PhD最主要的就是研究工作,有些人可能大學時很會讀書考試,但 並不一定會做研究。有些會做研究的人可能以前GPA不高。GPA會是 影響能不能進名校的因素,但不是錄取學校的唯一決定因素。如果 因為"沒錄取名校"而拒絕了有潛力的學生,真的是有點可惜了。 如果所謂的名校是top 10-30,那麼我當年的公費資格應該就會被取消吧XD 因為我後來PhD讀的學校該科系排名不到top 30。 雖然我不是去Top 10,但我的指導老師絕對是世界一流。 SO~~我投反對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3.55.36.60
Lindemann:這政府超腦殘到以為外國都跟台灣一樣大師學生只在top10 07/13 10:00
angel61268:推一個,這個政策根本漏洞太多了 07/13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