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udyab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lizee (C'est Moi.)》之銘言: : ※ 引述《herstein (翔爸)》之銘言: : : 我覺得不太合理 : : 能夠去好學校當然好,現在找工作,學校的名字也很重要。 : : 這些規定裡頭有些可能需要考量的點。例如: : : (1)名校並不見得所有的領域都強 : : (2)你想做的領域或想跟的老師不在所謂的(大家認知的)名校裡頭。 : 名校不見得樣樣強 但是也不至於太差 : 這種審核標準其實是一種折衷 : 畢竟 當這些審核委員必須為納稅人血汗錢把關時 : 無可選擇地 必須列出一些客觀判斷標準 去預測這個申請者會不會"成材" "報國" : 例如你大學的成績 研究所成績 碩論 語文考試 : 天曉得 很多這些都很漂亮的人 最後都沒拿到博士學位....... : 然而 很不幸地 翻翻現在國內前幾大重點學校的教授們 : 絕大多數都是名校出身 因此 這項標準雖然有其盲點 但還不至於無理啦~~~ 其實你說得很對 : : 有些特殊的領域可能只有特定的學校才有,而這些特定的學校不見 : : 得是所謂的"百大"。 : : 既然你通過筆試,表示你有一些基本的專業素養。通過口試,表示 : : 口試委員認為你可以擔任公費生。 : : 公費留學是國家對人才的投資,投資本來就有風險。也許有些人 : : 大學或研究所成績不突出,但他可能某天突然覺醒,奮發向上考 : : 上公費,然後決心努力讀書洗心革面。也許他會因為GPA無法申請 : : 到名校,然而他可能在讀博士班時,努力向上,研究突出,做出好 : : 的成果也說不定。很多時候,名校是有那個名,不是名校的畢業生 : : 也可以做出好的研究成果的。 : : PhD最主要的就是研究工作,有些人可能大學時很會讀書考試,但 : : 並不一定會做研究。有些會做研究的人可能以前GPA不高。GPA會是 : : 影響能不能進名校的因素,但不是錄取學校的唯一決定因素。如果 : : 因為"沒錄取名校"而拒絕了有潛力的學生,真的是有點可惜了。 : 問題是 這樣的比率有多高? : 專利局的專員寫出相對論 機率有多高? : 絕大部分的國內學者 大多出身臺政師清交成的大學部 : 您說得這種人 比率真的不高 比率高不高我是真的不知道...不過只以名校做篩選是有其缺點 但我認識的幾位公費生的確曾經GPA不好,也不是念你所謂的"台灣名校"。 但他們為了自己的夢想打拼,打敗了許多競爭者,通過了筆試口試, 拿到了公費生資格,難道這些人就不夠格了? 我也認識優秀的台灣學生,GPA4三年畢業,研究所就有論文做出來, (不是公費生)也沒申請上Top 10學校,難道他不優秀? : : 如果所謂的名校是top 10-30,那麼我當年的公費資格應該就會被取消吧XD : : 因為我後來PhD讀的學校該科系排名不到top 30。 : : 雖然我不是去Top 10,但我的指導老師絕對是世界一流。 : 重點不是您的老師世界一流與否 而是您最後是不是世界一流 (抱歉) : 名校不見得比您強 但至少有一定水平 現在這時代,你要成為世界一流,只有跟一流的人學習才有機會。 套句你說的"就算不能成為世界一流,也不會太差。" 名校會有名,正是因為在名校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大師,有了大師所以吸引了一流的學生。 (當然跟一流的大師不一定會成材,但讀名校也不一定成材,由大師訓練出來的學生, 能力不會差到哪去。) 一流的大師除了他本身學術成就,學術眼光之外,還有背後的"學術人脈"。 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因素也很複雜,不是只有"名校"二字就能夠給你的。 包含你的機運,你所遇到的人,你選擇的研究問題,等等。 : 而且 像您這樣懂得自我鞭策的學生 畢竟是極少數啊...... : 這項標準會失去您這樣的人才 可是也許可以擋下很多不積極的人 我相信考上公費的學生,很少有不積極的。 多數都是很努力的人,才可以考上公費。 如果?你覺得考上公費的都是一些不積極的人, 那麼你就太小看這些努力準備考上公費的人了。 : 將預算給優秀的人啊~~ : : SO~~我投反對票.. : 這項標準有缺點 但是並非沒有優點 : 只能說 我們錢沒有老美多 真的只能盡量省 : 教授薪資沒調升 助理的薪資也砍了不少 .......... : 除非 有政治家願意正視事實 關掉80%的大學 : 將所有高教資源集中到20%的大學 : 這樣不止我們的研究競爭力提升 還可以拿一些給公費留學哩~~ : 問題是 人人都想念大學 結果是...... : 人人都想打大聯盟 於是大聯盟的球員名單高達十萬人XDD : 搞得連A_ROD的球衣都有補釘了..... 我不認為申請不到名校的人就是不積極的人,能不能申請到名校 原因很複雜。 以下不是刻意要戰政治 在我們的領域,我認識的中國老師告訴我,很多學校再審申請者的時候是台灣跟 中國一塊審。常常是中國學生挑完了,有剩的才會考慮台灣學生。如果遇到公正 的,可能還會有機會。可是中國老師畢竟對中國的學校比較理解,多拉拔中國出 來的學生也是可以了解。就如同,如果該校有台灣老師,或比較傾台灣的,台灣 的學生機會就多一點。以我們這領域來說,沒有"認識",還真的很難申請好一點 的學校。哈佛大學數學系有丘成桐,姚鴻澤,台大常常都有優秀的學生去哈佛。 其他學校很難,因為幾乎都是中國人的天下了。 所以,名校不是一個區分"積不積極"學生"好壞"的一個手段,他只是一個參考而已。 預算很少,當然是要用對方向。 公費留學考試錄取的人也已經是萬中選一了,口試委員覺得不夠優秀的,也會再口 試那關就被say bye, bye。不是有開缺就一定會補人進去,筆試跟口試已經是相當 嚴格的篩選過程了。 有公費,名校申請應該是要用鼓勵的方式,而不是沒申請到名校,就直接拒絕他。 能不能到名校去,(在我們領域),原因很複雜。能成為世界一流,也只有金字塔的 頂端少數。 我反對的是"名校沒申請上就拒絕錄取公費"。但我支持,有公費應該鼓勵申請名校。 畢竟名校還是大師多一點,跟大師學習就能夠有不同的視野。(但鼓勵名校申請, 跟名校申請沒上就拒絕錄取公費,這兩者邏輯不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3.55.36.60 ※ 編輯: herstein 來自: 193.55.36.60 (07/13 08:58) ※ 編輯: herstein 來自: 193.55.36.60 (07/13 08:59)
Lindemann:推,你絕對是世界一流的,嗆你的真的是..,.也不去打聽打聽 07/13 09:58
Alizee:撲 我沒有嗆他啦 只是就事論事 07/13 10:34
fisherke:名校不是那麼容易上的,公費生可能會刷掉一半 07/13 11:31
fisherke:你知道很多學校一年只錄取1-2個人嗎? 07/13 11:32
angel61268:那麼有要連署嗎? 07/13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