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udyab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在板友blackb的文章推文提到我覺得關鍵在於公費遴選機制,本來不太想參與討論的, 結果有其他板友推文甚至寄信來跟我討論。我想我還是直接回在這邊吧。 首先,我不太理解為何討論串會變成檢討「返國義務」。 不是說我不想返國,而是管先生的「建議」根本沒有提到返國義務的問題阿, 我的理解是政府希望「錢給少一點,但能夠給比較多人」, 所以我以下討論是針對「給少一點但多給一些人」的這件事, 至於返國義務是否要配套取消、加強或做調整,暫不討論。 獎學金能多給一些人當然是好事, 但管所說的「給少一點但多給一些人」的想法很有問題。 事實上,現在很多留獎生可能就面對著拿了為數不小但又明顯不夠的錢, 反而造成無法申請其他全額補助,結果過得苦哈哈無法好好做研究甚至半途而廢的情形。 為了「把餅做大」而把饅頭桿成麵皮, 我很懷疑多少吃麵皮的留學生可以長成政府心目中的「人才」。 況且,現在已經有留獎和公費留考兩個途徑了,也其實已經盡量把餅做大了。 當然比例和國家挹注多少資源這些都可以討論調整, 但把全額公費補助廢除變成只有一年的「鼓勵出國」的經費, 顯然是和培育人才的目的背道而馳。 為何管會有這種想法? 我猜是政府發現了公費生遴選機制有問題(也就是大家所謂沒有選到「人才」), 但又無法正面改革所產生的鴕鳥心態。 如果有參加過公費留考第二關面試的人就會知道, 教育部實在沒有能力去區別誰的研究計畫是具有前瞻性的, 很多時候其實是口委憑感覺、考生憑運氣。 以我自己的經驗(歐盟法組),五位口試委員主要只有一位在問我問題, 另一位試著參與討論,還有一位問了個與研究無關的問題,其他兩位完全沉默。 原因並不是我的學門多冷門(是有那麼一點冷門啦|||) 而是因為這一組口試委員要口試好幾個不同類群的組別(法政類群) 根本不可能仔細針對每一個公費候選人做考核。 (不過有理工科公費同學持反對見解,認為口試還蠻專業的,所以這只是我的個人觀察) 再看第一階段的筆試,考國文憲法這種事情反應多少專業能力,我想大家應該很清楚。 當然有人說公費生代表國家所以要有基本的國文憲法知識, 但這種知識應該是大學教育的範疇,而不是公費遴選人才的條件。 筆試專業科目的出題也是有點需要檢討(這可能因科目而異), 事實上,我覺得「筆試」根本就不符合公費與培育研究人才的目的, 相信有非常多很優秀但不會考試的人在第一關被刷掉。 這裡並不是要質疑已經拿到公費的人是僥倖,而是點出公費制度待改革的一個重點。 教育部想必有看到這個問題,發現「好像沒有選對人」。 結果改革的方向卻不是直接檢討公費遴選機制, 而是說「既然可能選錯人,那就多選一點,然後每個人少給一點錢吧!」 結果就是養出一堆碩士或出國一年沒錢只好回來的博士候選人... 這樣的改革方式不是鴕鳥心態是什麼呢? 比較許多知名的私人或大學獎學金,多半都是以書面審查研究計畫為主 有時再輔以口試,鮮少有以筆試為優先的。 看看我們的公費留考,有要交研究計畫嗎?沒有! 第二階段口試時你可以帶資料進去,但口委根本沒時間看,隨便問問。 我們要補助已經有完善研究計畫、目標明確的公費生, 還是要補助(像我一樣)會考試、口試給人印象好的公費生? 還是說,依照管的邏輯,因為我們分不出這兩種人, 所以都給你們一些錢,自己去國外奮鬥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9.67.176.3
blackb:檢討返國義務是某版友提起的。不過我倒是覺得,依照他們 10/16 18:38
blackb:當時檢討脈絡,政府的確是認為人才外流(沒貢獻)。 10/16 18:39
blackb:那個討論場子是在檢討人才外流的。 10/16 18:39
blackb:而人才外流的控制應該在返國義務,不是在給錢這一方面。 10/16 18:40
Starwalker:所以整個檢討的邏輯都很怪阿... OTZ 10/16 19:00
applesin:我想請教原po所說 沒有選對人的依據 我看各大院校都很多 10/16 19:10
applesin:優秀的教授是公費生 您的選不對人是指? 10/16 19:10
akb49:之前蔣部長還在說海外人才庫要空了 返國義務理論上是要改鬆 10/16 19:13
akb49:現在有個十五年延緩條款但實務上似乎很難操作 10/16 19:14
akb49:例如要先畢業拿到 offer 才能申請 但契約又規定 30 日要返國 10/16 19:14
akb49:最後是 30 日內可以拿到 offer 並把所有官僚流程跑完 10/16 19:15
akb49:台灣的管理思維還是把人性假設為性惡 10/16 19:16
akb49:好像每個人考上都是準備要騙國家錢一樣 10/16 19:17
akb49:至於原波提到的選拔機制 面試佔分 20% 可以說都是筆試決定 10/16 19:34
akb49:筆試要考國文憲法我也覺得很封建 但專業考科有加權 10/16 19:34
akb49:個人認為選拔機制雖有瘕疵但也還不到選不對人這麼嚴重 10/16 19:35
blackb:我對優秀教授四字存疑(大誤) 10/16 19:42
blackb:另外,學門的選擇其實很有問題,角力太多。題外話。 10/16 19:44
akb49:同意。學門分配的機制非常不透明 依據也不知為何 10/16 19:49
akb49:只有簡章上國家極需而難以在國內培養的這種模糊定義 10/16 19:49
herstein:所以把這制度弄得更完善是一起努力的目標 10/16 20:05
Starwalker:我不是說選的人都是錯的,而是可能無法選到最正確的人 10/16 20:21
Starwalker:意志堅定想靠公費出國的自然會適應考試通過層層關卡, 10/16 20:22
Starwalker:考上的人很難是「錯」的,但可能不是最對的。 10/16 20:23
Starwalker:但沒上的除非去追蹤他後來是否自費或靠其他獎學金出國 10/16 20:23
Starwalker:不然這種事情無法實證。這只是我個人對選拔機制的看法 10/16 20:24
audition:教育部大概是要防堵我這種人吧。口試時有個委員對我說 10/16 20:30
audition:「你根本什麼都不懂」,大概是我害到後來的人吧 orz 10/16 20:30
audition:事實上,我也贊成要改考試辦法,我覺得Fulbright那種方法 10/16 20:31
audition:應該是最全面的。透過各種不同的資料去評比每個人 10/16 20:31
audition:這比起一試定江山應該是更全面的作法吧 10/16 20:32
akb49:在台灣只看審查資料不筆試的話 大概會有走後門的疑慮 10/16 20:44
akb49:所以筆試算是必要之惡吧 國文跟憲法可以考慮廢考或調低權重 10/16 20:44
joymix:同意樓上的觀點,但Fulbright的遴選制度是在官僚體系之外 10/16 20:50
joymix:教育部是否可能比照這麼做,會是很大的問題。回到前面的論 10/16 20:53
joymix:點,亦即是教育部已不具備專業審查的能力,所邀請參與審查 10/16 20:55
juichung:邏輯是以一年的時間讓就讀學校系所替國家決定誰是人才。 10/16 20:56
juichung:這比筆試或幾個委員的面試,更能夠衡量誰適合念博士。 10/16 20:58
joymix:的學者又難發揮鑑別的功能,變成兩邊都不能擔負責任的窘境 10/16 21:00
aboa:推這篇!! 以筆試為主就是看考試能力而不是看研究能力 10/16 22:21
aboa:但其實老實說會讀書考試的人是否等於會研究?Y 10/16 22:22
aboa:與背書考試相比 研究能力跟語言、適應、學習和創新等各種能力 10/16 22:23
aboa:更有關係吧 10/16 22:23
aboa:但教育部完全不審查這方面 也許也無能審查 10/16 22:24
aboa:我無意批評拿到公費的人 但是否因為現有的零選機制 10/16 22:25
aboa:反而無法挑選到最適合國外學術文化(好吧不要只說美國)的人才 10/16 22:25
aboa:至於學門 考題、等等 暗黑的一面就更多了... 10/16 22:26
aboa:以至於也許公費對拿到的人來說是榮譽 是逐夢的開始 10/16 22:27
aboa:但對於被排拒在外的人來說 卻是永遠的大黑箱 10/16 22:27
applesin:原來不筆試就不黑箱了 抱歉我只想說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最 10/16 22:37
applesin:適合 10/16 22:38
charli:不筆試就真的大黑箱了,像繁星計畫就是一個例子,全面以面 10/16 23:20
charli:試和資料審查為主,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申請不上。 10/16 23:20
charli:學士、碩士以及碩士後工作多年的人資歷都不一樣,靠考試學 10/16 23:21
charli:士搞不好還可以贏過其他人,因為公費本來是給青年人才.超 10/16 23:23
charli:過四十歲是不能申請。結果變成審查資料,大家都要晚好幾年 10/16 23:23
charli:才能出去,回來也沒有多少時間貢獻給國家就失去意義了。 10/16 23:24
charli:考試也可以考全面,把考試弄成像博士資格考一樣,改考三小 10/16 23:26
charli:時,保證可以篩選最適合的人才。連博士資格考題型都考不過 10/16 23:27
charli:,那出去念博士鐵定都會有問題。念博士本來就是要背點東西 10/16 23:28
charli:,不然要怎麼備課?考試還算容易,你開始寫grant就知道了, 10/16 23:29
charli:這根本就是10頁的申論題,說服人家為什麼要給你錢。 10/16 23:30
aiFly:回應某樓j大,國家的邏輯應該是選人才出去培育,而不是送出 10/16 23:40
aiFly:去讓人篩選。根本是本末倒置。 10/16 23:41
aboa:照Charli的說法 博士資格跟畢業也不需要oral defense了 10/16 23:53
charli:公費不是有口試嗎? 10/16 23:55
aboa:"保證可以篩選最適合的人才"? 10/16 23:55
aboa:這這樣說博士候選人各個都是博士了 10/16 23:55
charli:我只是就筆試制度來講??這不是你要討論的? 10/16 23:55
charli:如果連博士候選人資格都拿不到,表示你連拿博士都很困難。 10/16 23:56
charli:是不是能真正拿到博士,要考慮因素很多包含你老闆有沒有錢 10/16 23:57
charli:但是改良筆試題型,是可以考出一個人深度和廣度只是要寫比 10/16 23:58
aboa:你應該知道很多科系的資格考是口試Y 10/16 23:58
aboa:也有很多是以繳交報告的形式審查的 10/16 23:58
charli:較久,而且對於每個人也比較公平。 10/16 23:58
aboa:念博士要背點東西 這我同意 我自己的資格考也是筆試 10/16 23:59
charli:那要看什麼科系?? 10/16 23:59
aboa:我只是很不喜歡過分強調筆試的觀點 10/16 23:59
aboa:不知道c是念甚麼科系? 文科筆試、口試、報告的形式我都聽聞過 10/17 00:00
aboa:理工科多半一定是筆試 因為是測試解題的基本能力 10/17 00:01
charli:口試和筆試調整比例就好了,我不覺得非得要刪除筆試。 10/17 00:01
aboa:所以理工科一入學一年左右就可以考 不像文科要念很多書才能考 10/17 00:01
charli:生物理工全都是筆試加口試,還要跟委員報告進度。 10/17 00:01
aboa:我說的試prelim,proposal的話當然是報告+口試 10/17 00:02
charli:那理工科大部分都是筆試,我還沒聽過有口試不筆試。 10/17 00:05
charli:例外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為文組改變制度,那整個就要一起變。 10/17 00:06
charli:那我覺得這是不太可行,其他科佔大多數,筆試還是有其必要 10/17 00:07
aboa:理工科筆試的性質跟文組很不一樣...我兩邊都念過所以才這麼說 10/17 00:07
charli:只是可以從題型上下手,這應該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 10/17 00:07
aboa:理工科的筆試 考的是科學事實和解題能力 不會有門派之影響 10/17 00:08
aboa:文組不論如何客觀 都會涉及觀點和詮釋的問題 10/17 00:08
aboa:如果在加上學門的分配以及考科的決定等等 就更難均衡 10/17 00:09
aboa:但是理工科沒這問題啊 電子學到哪裡都是電子學 10/17 00:09
aboa:這樣c有比較知道我在說甚麼了嗎@@" 10/17 00:10
charli:可以從閱卷制度上下手,給不同派系的教授批改,如果分數過 10/17 00:10
charli:於懸殊,在重新批改。批改的時候,以匿名方式批改。 10/17 00:11
charli:我不知道公費是不是真的這樣做,但是更改閱卷制度會比較妥 10/17 00:12
akb49:aboa: 理工科 [...] 不像文科要念很多書才能考 10/17 00:24
akb49:原來只有文科念了很多書 理工科練練解題就可以了是嗎 10/17 00:25
akb49:那要怎樣最理想?面試 審查資料 並平衡各「門派」人數? 10/17 00:27
akb49:那麼何謂各門派人數的均衡?各門派不就又有自己的觀點跟詮釋 10/17 00:27
akb49:到時沒上的人又會說自己資料沒被適當的門派審到 大黑箱 10/17 00:29
striking:公費的口試佔成績比例只有18%,幾乎可以說是筆試決定一切 10/17 00:39
ooknight:不覺得他們有想這麼多,很可能就只想增加出國名額 10/17 01:17
ooknight:一方面美化公費補助出國人數,一方面降低失業率 10/17 01:18
juichung:國家的制度分辨不出來誰才是人才,各校研究所入學委員也 10/17 01:18
juichung:無法預測誰才會在博士班成功,因此管中閔的解決之道是讓 10/17 01:18
juichung:具有更多訊息的人(就讀系所老師)做更好的判斷,合理。 10/17 01:19
ooknight:教育部博士後出國補助現在也是都只給一年 10/17 01:19
ooknight:導致一出國就是開始找下一年的錢,哪有時間好好作研究 10/17 01:20
juichung:做好研究,獎學金就來囉!不用「找」。 10/17 01:21
ooknight:不想戰,不過不用寫proposal就會有錢從天上掉下來嗎? 10/17 01:23
uwmtsa:國家提供的獎學金,筆試雖有不理想之處,但是上下其手空間少 10/17 03:03
uwmtsa:私人機構提供的獎學金反而不用顧慮那麼多,全口試也無不可 10/17 03:04
uwmtsa:我不太贊同要找錢就沒辦法好好做研究的說法,有點太極端了 10/17 03:05
uwmtsa:更何況許多學科就算是博士生,一開始還是修課為主,研究為輔 10/17 03:06
javatea:兩種論點都有利弊,但不覺得管中閔一定鴕鳥心態,建議的政策 10/17 03:09
javatea:就是灑大網,給你一年金費,其他自己找,剩下的就是強者:p 10/17 03:10
javatea:不過不管怎樣都一定有缺點的,只能靠討論擬更完善制度:p 10/17 03:12
fushi:強者早拿到全額補助 他這叫做讓差一點可以出國的去碰運氣 10/17 03:16
fushi:而且 如果他們到時後又是看校名補助 那些強者更是早拿到錢 10/17 03:18
herstein:我覺得篩選方式的確可以討論 10/17 04:17
herstein:考試科目也值得討論。 10/17 04:17
herstein:我覺得考試篩選無可厚非,像數學系資格考也多數要考筆試 10/17 04:18
herstein:筆試完我覺得口試的部分可以請專業的教授來面試 10/17 04:19
herstein:但因為領域很廣,即便是同一個領域你要做的東西老師也未 10/17 04:19
herstein:必懂。 10/17 04:19
herstein:而找錢的事情有點麻煩。我在讀博班時發生次級房貸事情 10/17 04:21
herstein:再加上我在州立學校,結果老闆的錢也被砍得很慘。 10/17 04:21
herstein:導致我得四年匆匆畢業。我第四年的錢也都視系上TA 10/17 04:21
herstein:老師根本就沒錢養我。但我也知道是經費問題。 10/17 04:22
herstein:有國家公費的關係,至少有三年可以比較不用擔心錢 10/17 04:22
herstein:國家公費幫我支出州外費NRT,我有去跟系上問看能不能讓系 10/17 04:23
herstein:出這樣我就不用讓公費負擔。結果系上沒錢。 10/17 04:23
herstein:他們給我的答案是,當初怎麼講好的就是怎樣。 10/17 04:24
herstein:找錢也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老闆沒錢也沒辦法養。 10/17 04:25
herstein:@Fushi在我們系上,沒有一個國際學生拿到全額補助。 10/17 04:26
herstein:只有美國當地的學生才有這樣的機會(因為我們是州立學校) 10/17 04:26
herstein:那幾年加州大學系統可是苦不堪言。特別是數學系。 10/17 04:26
herstein:我當初本來想做隨機方程,影像相關的。 10/17 04:27
herstein:口試委員其中之一剛好事葉芳伯教授,他正巧是做這方面的 10/17 04:28
herstein:但事實上,我畢業論文做的東西跟當初想的完全不同。 10/17 04:28
uwmtsa:我有點搞不清楚,做TA減免學費拿薪水這樣算有funding嗎? 10/17 04:28
herstein:而口試委員分別來自數理化,所以不同領域的均有。 10/17 04:29
herstein:口試委員也只能很粗略的判斷你的能力 10/17 04:30
herstein:至於"研究能力"這種東西無法量化,很難有一定的標準篩選 10/17 04:30
herstein:我的TA無法減免NRT 10/17 04:31
herstein:就是因為當初錄取的時候,系上知道我有公費。 10/17 04:34
herstein:他們這樣可以多養一些學生。 10/17 04:34
herstein:拿著獎學金去申請學校大多是佔有優勢的。 10/17 04:35
herstein:選擇了公費,相對來說也比較不自由。 10/17 04:36
herstein:"強者早就拿全額補助出國",強者也沒義務要回國服務。 10/17 04:36
herstein:國家就是提供公費留學的機會,支助願意為國家服務的人 10/17 04:37
fushi:現在不是在討論管建議的制度嗎? 你講的是現行制度 10/17 04:44
fushi:依照管建議的方式 加上以後若真改成先申請學校再申請公費 10/17 04:45
fushi:像你這樣例子只會越來越少 真的要走日子也很艱辛 10/17 04:47
fushi:像你這樣拿三年都有問題了 只拿一年只會問題更多 10/17 04:48
fushi:有人講做研究找經費是自己的事? 沒錯 但公費的精神不是如此 10/17 04:49
leise:我不是藝術科系的 但只想說公費包含藝術類科 且不是為了念博 10/17 04:50
leise:士設定的 要如何找出適合的人 怕是更棘手 10/17 04:50
fushi:某些冷門但不能缺的領域 政府不養的話最後只會沒人 10/17 04:52
leise:雖然不欣賞某人扣帽子的行徑 不過我倒是認同他一句話 找錢是 10/17 05:20
leise:自己的事 我是經過評估後(以前有拿到別的offer 沒錢念)才決 10/17 05:20
leise:定考公費 回來服務 我不敢說全部 但公費考生不少人都有同樣 10/17 05:21
leise:想法 其中也有人是很熱血就是要回來 對留學生來講 找錢是自 10/17 05:22
leise:己的事沒錯 但養公費生是有風險的長期投資 要說服人民這是 10/17 05:23
leise:有用的投資 資源及學門配置合理 標的選取及補助策略適當 10/17 05:24
leise:這是政府的事 而現在他的策略就是有問題 切入觀點也有問題 10/17 05:25
leise:抱歉 上一行的他是政府 我個人目前對政策的解讀是財政困難 10/17 05:27
leise:但又想做業績 所以說用第二年的獎學金來決勝負 勝者為王 10/17 05:28
leise:敗者就自生自滅吧 其實我覺得前面的貢獻說有一個很微妙的地 10/17 05:29
leise:方 放在台灣這個語境是OK 但是假設是讀美國州立學校 領到美 10/17 05:30
leise:州立學校或美國政府給的全獎 最後一腔熱血的返台服務 10/17 05:31
leise:這不就變成美國納稅人供養這個留學生 他沒有良心(?)的走了 10/17 05:31
uwmtsa:公費生不是只有針對博士生對吧? 10/17 05:36
uwmtsa:還是說他這個建議只針對博士生的補助? 10/17 05:39
leise:公費生是博士優先 碩是其次 但藝術類本身就以碩士為取向 10/17 05:57
leise:我懷疑管對公費了解多少 其實現在教育部補助出國項目多得是 10/17 05:59
leise:從大學部到博士後 10/17 05:59
uwmtsa:優先是說博士補助完才輪到碩士生嗎? 10/17 07:15
herstein:同意找錢是自己的事情,但也是要看領域。 10/17 16:53
herstein:很多領域根本就沒額外經費可以找錢...我朋友念教育的 10/17 16:54
herstein:要連拿個TA都很困難,有TA的課很少 10/17 16:54
herstein:而每個領域有他困難的地方,最清楚的就是該領域的公費生 10/17 16:54
herstein:很難用一種"統一"的標準來看。 10/17 16:55
herstein:就以我們系上來說,連老師都找不到錢了,學生去哪生? 10/17 16:55
herstein:公費生可以提供給教育部回饋,提供自身經驗 10/17 16:56
herstein:怎樣讓這個獎學金制度更加完善 10/17 16:56
leise:我的想法是找錢是自己的事 但如果政府覺得你這個領域是他要 10/17 16:57
herstein:我想,有些人文領域的更慘,可能要有funding本身就很困難 10/17 16:59
leise:補強的地方 他就弄出一個人才投資策略(例如公費) 這個策略就 10/17 16:59
herstein:然而公費制度應該先從選人制度跟學科還有很多執行的面向 10/17 17:00
herstein:開始討論起。至於博士生有沒有能力自己找錢, 10/17 17:00
leise:就變成我們可以爭取的財源 我們要做的是拿到學位返國服務 政 10/17 17:00
herstein:不應該是放在公費被討論的前提。 10/17 17:00
herstein:我指的是公費制度 10/17 17:01
herstein:能不能找錢,還有跟學校分配給各系的資源有關 10/17 17:01
leise:府則要辯護政策的正當性(畢竟錢是稅金) 10/17 17:01
herstein:我知道某些領域從來不缺錢,但其他領域未必如此 10/17 17:01
leise:而如果政府覺得這個領域無須培養人才(先不管決策是否正確) 10/17 17:02
leise:那我們就要另外找錢 某些人不平的點就在於公費如何決定學門 10/17 17:03
leise:其決策過程不透明 10/17 17:03
herstein:所以公費學門透明化是應該的,可是不應該扯"自己找錢" 10/17 17:04
herstein:應該要先把"遴選制度"還有"學門透明化"先搞清楚 10/17 17:05
leise:我印象中是這樣 如果面試時 兩個考生一個要念博 一個只想念 10/17 17:05
leise:碩的話 在成績相當的情況下 會偏向給博的 但還是面試委員自 10/17 17:05
leise:由心證 因為也不少碩士又再往上念 10/17 17:06
herstein:所以你說的是在於"公費生遴選制度"跟領域學門分配 10/17 17:07
herstein:這的確是需要好好考慮的 10/17 17:07
herstein:甚至我覺得公費生返國後可以擔任考試委員 10/17 17:08
herstein:第一公費生可以為國家服務,協助遴選公費生 10/17 17:08
herstein:也可以對公費學門提出意見 10/17 17:09
herstein:這麼一來不是只有"空虛的回國服務" 10/17 17:09
leise:我覺得herstein講得很對 不過政府的立論卻在於 "考生第二年 10/17 17:09
herstein:而公費生對於公費制度的理解決對比其他人來的清楚 10/17 17:10
leise:應該 很有可能可以找到錢 所以我不要補助" 這種角度來決策 10/17 17:10
herstein:公費生累積一定的數量後,肯定該學門就會超過一兩個人 10/17 17:11
leise:而不是以公費與其他政策的急迫性比較 公費制度的效能等角度 10/17 17:11
herstein:公費生必須有義務審查公費考試生的考試成績與SOP 10/17 17:11
leise:切入 總覺得有些偷懶卸責之嫌 10/17 17:12
herstein:YES...leise說的沒錯 10/17 17:13
leise:我不覺得公費生回國後適合擔任考試委員 一來學科確實每兩年 10/17 17:15
leise:微調 二來會研究跟會判斷人才是兩回事 但在公費遴選的前置作 10/17 17:15
herstein:適不適合這可以討論,但我只是提供一個講法 10/17 17:15
herstein:先決定學門,公費遴選透明化,等等這是首要 10/17 17:16
leise:業 確實應該把公費返國人納入諮商的圈子 比如說像學測會安排 10/17 17:16
herstein:公費制度是公費生的資源,而公費生也是公費制度的資源 10/17 17:16
leise:前一屆考生試考 由此調整筆試與面試的題目 不敢說完美 但多 10/17 17:17
herstein:而你現在說的公費生適不適合當考試委員也不是絕對 10/17 17:17
herstein:而我說這個意見的重點不在於公費生能不能當考試委員 10/17 17:18
leise:少會有所改進 我個人覺得某些討論頗有把公費當特權階級的感 10/17 17:18
herstein:在於公費生對於公費制度的回饋 10/17 17:18
herstein:怎麼回饋大家之後再討論就是了 10/17 17:18
herstein:公費生不是甚麼特權階級,而是國家培養出來的要為國家服 10/17 17:19
herstein:務的人。 10/17 17:19
leise:覺 這些人卻不知道對公費生而言 權利義務是相對的 政策成敗 10/17 17:20
leise:是政府的事 但公費生卻得為自己的找錢能力辯駁 連優不優秀 10/17 17:21
leise:都被提出來討論 但國外申請學校本來就很難用優不優秀這種二 10/17 17:22
leise:元論來說 你是不是對方需要的 有多需要 才是重點吧 10/17 17:22
herstein:我想,在申請博士班的時候,並沒有一項叫做"找錢能力" 10/17 17:22
herstein:而我覺得"自己的找錢能力"不應當是在這討論之內 10/17 17:22
herstein:管就是搞不清楚公費制度,所以才會說出那樣的話 10/17 17:23
herstein:所以我才會說,公費制度怎麼修改讓他更好,公費生的意見 10/17 17:23
herstein:更為重要。如果是用"每個人都可以自己找到錢"去修改 10/17 17:24
herstein:公費年限,那就需要認真討論。但公費要多久,討論的面向 10/17 17:24
herstein:不應該只著重於"公費生自己找錢上" 10/17 17:25
leise:沒錯!! 如果立論在公費生自己會找錢的話 其實也不需要公費了 10/17 17:26
leise:一開始拿全獎 或者乾脆借錢/存錢出去 第二年"按管的說法"開 10/17 17:27
herstein:對呀~~所以不是才有留學獎學金的出現嗎? 10/17 17:28
leise:始有錢了 便能念完學位 也沒有返國義務 國家也不用煩惱這些 10/17 17:28
herstein:留學獎學金不需要服公費義務,年限也比較短 10/17 17:28
leise:人要怎麼用 還可省下公費遴選的錢 只從錢的角度看的話 公費 10/17 17:29
herstein:留獎的學生第二或第三年後也是要自己找錢呀 10/17 17:29
leise:還沒留學貸款來得好 偏偏留學貸款也是早有的制度 只能說管對 10/17 17:29
leise:目前的留學政策了解不夠透徹 10/17 17:30
leise:所以問題或許可以這樣問 國家到底有甚麼樣的留學政策? 10/17 17:31
leise:確定這個目標後 再來看現有的留學貸款 留學獎學金 或公費 10/17 17:32
herstein:應該先決定國家想發展的方向,才清楚公費學門的設立 10/17 17:32
leise:要如何修正 培養海外人才 或者建立海外人脈 或者回國發展 10/17 17:32
herstein:公費有他必要性,因為台灣其實是相當封閉。 10/17 17:33
leise:而不是在錢眼裡看事情 拿公費生當替罪羊 10/17 17:33
herstein:對~~~培養海外人才建立海外人脈正是讓台灣可以跟外面 10/17 17:34
herstein:交流的很好方式。畢竟台灣並不被世界承認為"正式國家" 10/17 17:34
herstein:如果沒有完全沒有跟外面交流,事實上對台灣的發展有阻礙 10/17 17:34
herstein:只是限在的重點就在於"方向是甚麼,該怎麼發展" 10/17 17:35
leise:希望政策視野可以再大一點 全盤檢討 說真的 如果當初是以 10/17 17:38
leise:國家財政困難 或者提升國中小弱勢學生能力增加課輔 相較之下 10/17 17:39
leise:公費沒急迫性 這種理由討論錢的事 我會覺得那是沒辦法的事 10/17 17:40
leise:用找錢這種當理由 就覺得很瞎(學院全獎就沒考慮過學生會不會 10/17 17:40
herstein:頭痛醫頭,腳痛醫腳XD 10/17 17:41
leise:因為有了全獎就怠惰 不找錢 也是一次拿到畢業 也和公費一樣 10/17 17:42
leise:中間交評鑑報告的 ... 10/17 17:43
herstein:念了博士大家都想拿到學位吧XD 10/17 17:53
sharpshoot:想拿到也分想輕鬆拿到跟無論如何都要拿到等等好幾種... 10/17 22:45
bluemercury:(推文長到一種地步....我只想推一下本文) 10/20 00:48
yyla:同感 給一年還不如不給 在六十多歲那輩的教授那一代 聽說有一 10/24 09:16
yyla:種補助三年的 不長不短 結果就是大多數拿到補助的就是出來三 10/24 09:17
yyla:年就回國 學位都拿不到 我很懷疑管說的第二年後會比第一年好 10/24 09:20
yyla:找資金的說法 以我學校為例最主要的五年獎學金都是第一年開始 10/24 09:21
yyla: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10/24 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