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udyteach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自己目前是位國小的兼課教師,也是朝著正式教師之路努力中 每天下了課,都會到學校的運動場跑跑步,鍛鍊自己的體力, 同時間,也會看到一大群一大群參加安親及補習班的孩子們, 繼續他們下午四點過後的人生,自己覺得心有戚戚焉而有了以 下的感想: Carroll主張: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生所花的時間與所需的時間之比的函數 我很羨慕那種孩子放了學,「爸爸」或「媽媽」,甚至是全家 人能夠和孩子一起丟下書包,盡情在運動場上蹦蹦跳跳的樣子 雖然沒有實際去查證相關研究,但是我認為在這樣家庭長大的 孩子,至少他不會「想」長時間和冷冰冰的電腦相處!既然如 此,孩子也不會沉迷在練等打寶、網路社交等行為上,因為 「現實生活」已經能夠滿足這些孩子的基本需求~ 回頭看Carroll的主張~每個孩子都不是笨蛋,端看他現在的內 心是否接受正在「學習」這回事,所以有的孩子選擇花3年來 學會四則運算,可能他「所需的時間」僅僅只要3小時,但他 的內心卻把3小時分成3年慢慢學會,然而在這期間,這孩子 卻是有機會去從事自己喜愛的行為。 對應到參加安/補的孩子,也許他的「所花時間」縮短了,學習 程度也可能提高了,但這只是通往下一章節的開始,在這期間 ,他可能已經失去自己想從事的行為了。 當然不是主張每個孩子都要效法「從事自己愛做的事」就對了, 而是身為教學者必須思考如何讓學生「接受」學習這回事~而我 是個從小補到大的孩子,正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才知道若非真 心去「補」,除了勞心傷財外,也讓自己在這個青春歲月上失去 了些顏色點綴記憶。 而這其中值得去探討的因素有很多,純粹是自己有感而發來與各 位教育同好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178.87
congsme:推.. 加油! 10/06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