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ennis_lif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線越密反彈力道是會越強的 線密跟疏等同於一個彈力常數大的彈簧跟彈力常數小的彈簧在比 理論上反彈力道一樣 但是彈簧彈力常數越小 越容易損失能量 這是可以被證明的 就像發電廠有很多的能量變成廢熱一樣 你可以想像兩個極限狀態 一個是線很密以致於跟牆壁差不多 一個是線很疏跟鬆到不行的彈簧差不多 ---------------------------- 但是世界上沒有這麼好的事沒有任何付出就獲得好處 你換比較硬或是比較密的線或是穿高磅 損失的是你的接觸球的時間 這個時間會變短 使得力道難以拿捏 不過因為比較接近完全彈性碰撞 比較不容易受到對方來球速度的影響 角度比較容易控制 (在不會受到觸球時間短而控制變差的條件下) 這也就是為什麼厲害的選手可以穿高磅 因為他們已經可以再短時間內抓到接觸球的手感 而高磅爭取的是控球角度和球的快速反彈(我指的是停留在自己球拍上的時間變短) 還有球打出去的速度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15.226
kmaster:這是TW的解쐠 11/02 13:13
kmaster:你講的東西很抱歉我看不懂 11/02 13:16
kmaster:Decreased string density generates more power,FYI 11/02 13:18
因為接觸球的時間較長 你可以施力的時間也比較長 提供的能量就較多 所以如果你能持續施力的話 多出來的能量是足以抵銷損失的能量的 這點我沒有考慮到 TW說的沒有錯 我看過這篇文章 請美國學長去問 他們說他的的前提是 拿球拍的人跟電腦一樣精確 能在最適當的時機輸出最適當的力量使得輸出能量最大 我的文章假設了不合理的狀況就是作的功一樣 但實際上接觸時間長的話可以做較多的功 不過損失的能量也較多就是 ※ 編輯: ic6413 來自: 140.112.115.226 (11/02 13:30)
winnieflute:原po是從物理的角度去看的~我覺得講的蠻不錯的@@ 11/02 13:29
※ 編輯: ic6413 來自: 140.112.115.226 (11/02 13:32)
kmaster:如果TW講的沒錯,那就是你講錯了啊 11/02 13:33
請看看前提是什麼 TW也是假設一個理想的狀態 要知道他的實驗條件 這個要實驗很簡單 拿一個橡皮筋 拉的緊度不同 作成彈弓的樣子 彈弓固定把一個球丟向彈弓彈回來 在彈弓固定的條件下 比較緊的球反彈速度較快 但如果你拿著彈弓往前推 因為比較鬆的彈弓的接觸時間較長 你的施力時間也較長 因此達到某個施力大小 就會變為鬆的彈弓彈出速度比較快 但也要你的手能跟的上彈弓前進的速度且持續施力 ※ 編輯: ic6413 來自: 140.112.115.226 (11/02 13:39)
kmaster:用看似高深的科學去解釋一個錯的理論~並不會就這樣變正確 11/02 13:40
kmaster:修掉我的推文也不能掩蓋你理論不合理的事實 11/02 13:41
ic6413:或是你拿掉磅很嚴重的線放在桌上從同樣高度放一顆球下去 11/02 13:41
Limgog:ic大最後說的彈弓 假設彈弓是球拍的話 球拍在打不會是靜止 11/02 13:41
ic6413:就知道比較鬆的反彈高度比較低 11/02 13:42
Limgog:不動 而是持拍者會給予球拍速度與力量 再加到球上 當然用 11/02 13:42
ic6413:看TW的的推論也要知道假設是什麼 他是假設球員experienced 11/02 13:43
Limgog:極端的完全鬆掉的球線和高磅到幾乎等同木板的例子是如此 但 11/02 13:43
ic6413:所以才能良好的持續施給球拍力量 對初學者用碰回去的來說就 11/02 13:43
Limgog:一般穿線磅數不會差距如此大 11/02 13:44
kmaster:那拜託你趕快做實驗/發表論文,到時候我幫你寫信到TW指正 11/02 13:44
ic6413:不一定 科學本來就是這樣 不同前提的結果會不同 11/02 13:44
ic6413:k大別酸人阿 請問你知道TW再什麼樣的假設下作實驗嗎? 11/02 13:45
Limgog: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Head的球拍有一系列 拍框中間有個洞 11/02 13:45
Limgog:為的就是讓球拍吃球更深 回擊力道越大~ 11/02 13:45
kmaster:問題這就是Common Sense啊,你自己沒有這樣的常識,寫些 11/02 13:46
Limgog:線越密或高張力 更容易反彈應該是速度越快 但自身給予球的 11/02 13:47
kmaster:似是而非的理論出來,怎麼能服人呢?我打過非常多球拍,感受 11/02 13:47
Limgog:質量應該比較低吧~~!? 11/02 13:47
ic6413:嗯 如果這是常識 為什麼他要請USRSA特別作實驗呢? 11/02 13:47
kmaster:就是這樣,我只是個工廠工人不是科學家 11/02 13:48
ic6413:如有冒犯k大請見諒 11/02 13:48
ic6413:嗯 張力高速度越快但自身給予的質量比較低 不過職業還是能 11/02 13:50
ic6413:打出有質量的球 實在是很厲害 11/02 13:51
kmaster:我建議你實地試驗,借把16X18/18X20的球拍來做個試打,驗證 11/02 13:51
Limgog:不過相較張力較低應該是較容易給球較高的質量吧 但控球應該 11/02 13:52
Limgog:比較差 11/02 13:52
kmaster:你的論點;我自己試打K Blade Tour和自己的BB11 mid比較 11/02 13:52
ic6413:這個就要看打球的人的技術了 會有影響 11/02 13:53
kmaster:力量真的差蠻多的(K刀是18X20,兩把都是93sq.) 11/02 13:54
ic6413:另外麻煩的就是沒有除了線數目其他條件都一樣的拍=.= 11/02 13:54
ic6413:k大打起來覺得哪隻接觸球時間比較長呢? 11/02 13:55
ic6413: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人假設在0.1秒能最大持續施力100牛頓好了 11/02 13:57
ic6413:但在0.2秒未必也能 11/02 13:58
ic6413:所以網球的瞬間發力時機非常重要 11/02 13:58
kmaster:我感覺?這樣講起來又不太科學了XD 我無法回答 11/02 13:58
ic6413:其實還是適合個人的感覺最重要 如果拿力量大的拍卻抓不到 11/02 14:00
ic6413:施力時機就沒用了 所以選拍還是自己實際打過最好 11/02 14:01
ic6413:不過我買了三支巴大叔重量重心都不一樣手拿感覺的出來 哭哭 11/02 14:02
Brett43:想試驗可以找同一支球拍,穿線穿極端一點,一支58一支40 11/02 15:06
Brett43:然後打看看40和58的那個飛比較遠就知道囉...... 11/02 15:07
Brett43:如果揮完硬是相信58的球會比較快飛比較遠那我也是沒話說 11/02 15:09
manpowers:很有道理 K大為何說這似是而非 請問哪個地方有誤?? 11/02 15:22
kmaster:1.我根本看不懂他的敘述 11/02 15:41
kmaster:2.他挑戰的是我所知道的,並且是"普遍被認為"的事實 11/02 15:43
kmaster:3.原PO根本也沒實地試打過只是推論,可是我親身感受卻完全 11/02 15:44
tungshan:我看得懂原po想表達什麼 基本上沒有錯 11/02 15:44
kmaster:不是他說的那樣,你覺得很有道理,不妨自己親自試試 11/02 15:45
tungshan:但有個假設"我的文章假設了不合理的狀況就是作的功一樣" 11/02 15:45
tungshan:原po這個假設這整篇強調點在這... 11/02 15:46
kmaster:我要表達的:"並不適用一堆看似合理的理論去解釋一個錯的 11/02 15:46
kmaster:論點,就可以把它變成對的!" 11/02 15:47
tungshan:我想大家會有爭論是在"前提"不一樣吧... 11/02 15:48
kmaster:我都搬出TW的解釋,你要覺得TW在鬼扯我也沒辦法 11/02 15:48
manpowers:可以看的出原PO的內容是經過思考才寫的 11/02 15:52
kmaster:事實上他如果多GOOGLE兩分鐘,根本不會有這種疑問 11/02 15:53
kmaster:當然我舉雙手贊成他挑戰"既有定見"的想法,Do it,plz 11/02 15:55
manpowers:可以請K大指出不合理在哪嗎 TW的重點是? 英文看無XD 11/02 15:55
ic6413:你並不知道TW是在什麼前提下去做實驗的阿 11/02 15:55
kmaster:英文看不懂不是我的問題 11/02 15:56
ic6413:TW只告訴我們結論 並沒有在網路上寫出他的前提 11/02 15:56
ic6413:而他的前提我已在文中敘述 11/02 15:57
ic6413:而實際上隨著使用者的打法技術不同 他的結論也未必適用 11/02 15:57
manpowers:至少說一點有內容的東西來反駁原PO那麼用心的思考嘛 11/02 15:58
kmaster:experienced?沒有經驗同樣不是我的問題啊 11/02 15:58
manpowers:因為就我們旁邊的人看來實在找不出不妥處^^ 11/02 15:58
ic6413:像是同樣的器具 一般人也許能接觸球0.1秒 職業卻能0.2秒 11/02 15:59
kmaster:你還是先看懂TW的東西後,再來討論 11/02 15:59
ic6413:這就影響了結果 而TW的假設是完全理想的狀態 11/02 16:00
manpowers:恩 看完了 重點是這certain variables or modification 11/02 16:03
manpowers:can alter the norm 11/02 16:04
ic6413:如果假設一個極端 線很鬆 球把線拉的很長 彈回去就很久 11/02 16:04
kmaster:好笑了,TW哪裡有假設是PRO啊,我說過這根本是常識,對所有 11/02 16:04
manpowers:還有Also note that the statements below are relative 11/02 16:04
ic6413:他也是當成球拍還能實際接觸球 但是因為重力球會往下掉 11/02 16:05
kmaster:Decreased string density generates more power,FYI 11/02 16:05
manpowers:所以如果以自己的擊球感覺來評判的話大家都會不同的樣子 11/02 16:05
kmaster:人都適用,你自己感覺不出來不代表別人也感覺不出來 11/02 16:05
ic6413:而且在怎麼厲害也不可能往前推那麼長 在這種極端狀況就不合 11/02 16:06
kmaster:怎麼又扯到磅數問題?請Focus在"線越密越有power"你的論點 11/02 16:07
ic6413:TW的假設是我請為他做實驗的大學的學長去詢問的 這篇我以 11/02 16:07
ic6413:前看過 11/02 16:07
kmaster:所以你也該下個結論了吧 11/02 16:08
ic6413:沒有假設下的實驗是沒有意義的 實驗要有"數據" 11/02 16:08
manpowers:?? K大你說的是? 可以精確表達一下嗎 謝謝^^ 11/02 16:08
kmaster:線越密還是越有power?你要堅持嗎? 11/02 16:08
kmaster:我要表達的:Decreased string density generates more 11/02 16:09
kmaster:power,就這麼簡單 11/02 16:10
Limgog:線越密還是越有power...應該有兩種角度可以看 線給予球的力 11/02 16:10
Limgog:量 也就是擊球者給的力量 ic大說的力量應是指來球的力量 11/02 16:10
ic6413:這只在你能在適當的時機下出力正確 如果你只是借力把球反彈 11/02 16:11
ic6413: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11/02 16:11
Limgog:一樣的磅數來說 線越密吃球越淺 就像一樣彈力的彈弓不拉長 11/02 16:12
Limgog:彈不遠 拉很長 彈的比較遠 11/02 16:12
ic6413:我只是希望再參考資料的同時也要了解資料的假設及來源 11/02 16:12
ic6413:誤全然盡信之 11/02 16:12
manpowers:嗯嗯 原來如此 那我們得先找出此文有無哪裡敘述錯誤 11/02 16:14
kmaster:你要挑戰參考資料之前,也得先做好實驗再來推翻,要不然也 11/02 16:14
kmaster:只是空話 11/02 16:14
Limgog:個人也覺得此篇文的理論其實滿合常理的 不過第一句話似乎有 11/02 16:15
Limgog:點問題 反彈力量是指球拍不動的反彈力量? 還是指回擊時給予 11/02 16:15
manpowers:這樣才有尊重原作者的感覺 11/02 16:15
kmaster:什麼都沒有,只是嘴巴說說,甚至連基本試打都沒有...... 11/02 16:16
Limgog:的力量 球拍不動的話自然是磅數越高回彈越遠 但不可能不動 11/02 16:16
kmaster:很難服人 11/02 16:16
Limgog:以相同磅數來說 能吃球更深的線密度 回擊的力道應該更大 11/02 16:16
ic6413:我有試打過喔 k大不知道為什麼妄下結論說我沒打過呢 11/02 16:16
kmaster:你有試打過,那你覺得呢?你之前不是說找不到相同條件的球拍 11/02 16:18
kmaster:現在又有了,豈不是很怪 11/02 16:19
manpowers:用常識和個人感覺也不能服人 這文章的觀點卻很合理 11/02 16:19
ic6413:所以我是只有將幾條橫線不穿來試試看 有將球拍揮或是固定 11/02 16:20
kmaster:我覺得TW的觀點更合理,而且有公信力多了 11/02 16:20
ic6413:但是這樣跟平常感覺有差 所以也很難說 反正主要力量還是 11/02 16:21
ic6413:看技術 所以其實不用那麼在意拍子 11/02 16:21
kmaster:你還是沒能堅持你的論點,開了大絕XD 11/02 16:22
ic6413:TW只有寫出結論 沒將前提或是過程詳細公開 謝謝k大指教摟 11/02 16:23
ic6413:我告訴你我有試過阿 你卻未經查證而指控我沒試過XD 11/02 16:24
cebeway:我拿的拍子Tecnifibre TF320(舊款)同樣的拍子就有做兩種 11/02 22:47
cebeway:不同線床數的兩款 16X20 18X20 拍子上的說明分別是 11/02 22:49
cebeway:16X20 more power 18X20 more control 11/02 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