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oberi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jpp (正妹真難找)》之銘言: : 媽媽前幾天拿壞掉的背包 : 給上次跟她買窗簾的廠商車拉鍊... : 想說都跟她包了一堆窗簾 : 可能是因為沒給她錢的關係,他一直不願意車 : 就說去買新的啦,他不會車.. : 雖然最後還是車了,但車的亂七八糟 : 想問一下,這算是我媽奧客,還是廠商現實 : 這算是他不會做生意,還是我媽白目貪小便宜? : 因為我也在做生意,很想問一下 : 該不該做這種敦親睦鄰?創造邊際效益? : 謝謝! 他都跟你說他不會車了... 也許你認為車窗簾跟車背包是一樣的, 你拿給一般的家庭裁縫,他們兩種都會車,可是工廠就不一定 我一位堂哥也是作類似的精密工作, 他做一件的工資是25元,(非實際,為舉例), 他在業界有一點名氣,因為他的工又快又好又便宜, 有次我遇到一個機會,對方知道他是我哥,對方希望我幫他介紹,找我哥幫他做, 工資一件120~150(非實際,為舉例) 比他原本的工資高4~6倍耶,我哥談過之後不願意做~~ 因為價格越高,也表示對方的QC越高,品質要求越高, 我哥說他做25元的,一路一直做下去,量很容易充大, 要達到對方120元的水準,他做一半要換機械(手路不同),速度無法提升,量沖不起來, 總額算起來不一定會比較划算。 我哥雖然在業界有名氣,不過他的名氣是: 建立在25元的水位上,但他的品質(良率)跟速度可以做到60元的水準 良率要求越高,速度就越慢,單價也越高, 划不划算就看個人。 雖然你這是抱怨文,不過藉由這個例子,也給版友一些想法。 其實很多台灣早期會賺錢,都是這樣,用"衝"的 用比較低的單價接單,如果良率超過我們的預期,就算多賺的, 或是想辦法,把其他沒有通過良率的商品,找地方賣掉(成衣的下腳貨), 不過這幾年(我想應該不只是幾年而已),我覺的市場有些變化, 現在很多下游的廠商,是你良率沒有達到一定標準,就整批退貨, 對方不會花時間把可以用的撿出來,然後再要你補齊數量。 不過這幾年(跳針??),我覺得又有些變化, 因為工資與原物料高漲,好的工與差的工(指良率好壞),價差會到一半, 有些人又開始用衝的,畢竟價差差到一半,良率通過50%都算賺的。 不過,說真的很令人頭疼,常常在發單或做決定的時候,就會陷入思考。 版友們會怎麼決定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8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