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oberi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轉自今日聯合報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297657.shtml 羅智成:大店員與小店主 香港是城市管理的奇蹟。 在迫蹙的空間下,要讓七百萬居民和一年三千六百萬旅客生活、移動、工作、消費,且各 式資源與服務供應不絕、運轉流暢,你不得不承認只有香港人做得到。 在這當中,最令我驚豔的是消費服務的效能:不論是開得比7-11還密集的名牌精品店、蓋 得比機場更寬敞的購物中心、容量比電影院還大的酒樓—或比檳榔攤大不了多少,卻足以 應付一整輛大巴士的客人的魚蛋粉、茶餐廳,你都會由衷讚歎那舉世無匹的接待效率。 這所謂的「效率」包括了:速度、準確度、靈活度、專業度、收銀機飽和度,甚至有時也 包括滿意度。舉例來說,香港一到用餐時間,大自上百桌的餐廳,小至幾張檯子的小店, 瞬間都會湧進潮水般的顧客,已訂位的、臨時要找位子的、現場併桌的、門口排隊的,這 樣盛大而令人手忙腳亂的緊急場面,已足以癱瘓掉一個第三世界的政府了!但只見那些領 班、領檯、服務生、歐巴桑穿梭在人群間,帶位、點菜、推車、送菜、鋪桌、收碗、埋單 …卻很少發生點錯、送錯、找錯的狀況,甚至送上桌的菜餚,火候、溫度還都剛好。 又例如在衣香鬢影的服飾店,操著各國語言、各地口音的顧客蜂擁而入,他們逛店的態度 與動機不同,購買的習慣、品味和預算也不同,這時店員們就要使出渾身解數了,招呼、 講解、推銷,還有判斷客人也很重要:純逛的就放牛吃草;趾高氣昂的就欲擒故縱;猶豫 不決的就推波助瀾;身懷鉅款、不吐不快的就曲意逢迎。此外還有不打折不死心的、只剩 巴西幣的、已沒現貨的、修改衣服的,店員們都得見招拆招、隨機應變,直到每個人都心 滿意足,提著大包小包離開。 這樣的場景在香港四處可見,也包括了大商場各式專櫃、酒店服務生、電訊業、房屋仲介 業的業務人員。我衷心認為香港最負盛名的服務產業,大半是靠這些在第一線任勞任怨、 專業又敬業的店員們支撐的。 相較於香港大財團、大企業的連鎖店經營模式,台灣許多商店的特色則在於經營者本身— 也就是老闆或店主。 也許是中小企業或個體戶文化根深柢固,也許是創業資本、土地成本不高、入行門檻較低 ,台灣的大街小巷充滿了各種「校長兼撞鐘(校工)」的小店經營模式。他們當然也會聘 僱店員幫忙,但是規模不大、企業屬性不強、勞資界線較不明顯。 在這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來自各行各業、不同領域的創業者往往會帶來形形色色 的營業內容與商店風貌,以及專屬於店主的性格、品味、夢想與經營理念。 在我稱之為台北市「羅曼蒂克大道」的康青龍、溫羅汀一帶(永康、青田、龍泉、溫州、 羅斯福、汀州),許許多多的小店主把一些原本平凡無奇的小事業,如:咖啡廳、書店、 餐飲店、服飾店、禮品店、茶館、花店、手工藝店等,經營得有如一方個人夢土—或特定 小眾的隱遁之所、生活基地與精神堡壘。他們靠的無非就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對理想或 嗜好的執迷與投入、鮮明的生活態度與個性。 這些有著特殊能力與意志力去實現浪漫夢想,並深刻感染周遭人群的「小店主」或專業人 士,我常暱稱他們為「巫師」、「女巫」。台北市的人文、浪漫與多元,就是因為台北市 的巷弄裡定居了許多「巫師」和「女巫」。 「大店員」與「小店主」代表了不同的經營與消費模式,面對著不同的挑戰與艱辛,呈現 出各個城市不同的美感與生活體驗。 (作者為作家、詩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60.238
ikz:他是想說什麼? @_@a 04/26 11:45
thismy:中肯,台灣的中小企業特色我很久就深深感受到了 04/26 11:48
thismy:也許身在台灣會覺得在說廢話,但這些在國外是不容易見到的 04/26 11:49
staria:怎感覺才看得津津有味就草草結束了-.- 04/26 11:57
Attui:結論:香港物流動線可觀摩學習 ? 04/26 12:08
hccbaseball:說到巫師或女巫 我覺得日本才是達人的故鄉 04/26 17:26
hccbaseball:台灣這邊 大部分客人喜歡吃裝潢 04/26 17:28
rubao:同意,當離開台灣很久很久,才會感受到台灣某些文化是很 04/27 04:26
rubao:深入,很不簡單的 04/27 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