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ranslato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heRock (就是這樣)》之銘言: : 個人粗淺的想法是將語言文字認定為文化的載體,而操弄語言文字的譯者則是在不同的 : 文化載體間穿梭,在不同的文化載體間努力裝卸文化的碼頭苦力。而不同文化載體本身 : 的尺寸、可使用的軟硬體間的差異,則直接影響到各載體適合承載之貨物(文化)。當 : 苦力們在不同文化載體間裝卸文化時,便可能會出現尺寸不相容或軟硬體無法配合的問 : 題。如何讓目標載體順利、穩妥地運送所有由來源載體卸下的貨物,避免讓貨物被遺留 : 在碼頭或掉到海裡,便是碼頭苦力們要克服的挑戰。這或許也是翻譯最有趣的地方吧。 這段對文化與譯者的描述蠻令人耳目一新的(筆記) 我覺得上文的文化載體,其實就是文化系統,既然是系統 裡面包含許多分支,其實最簡單的分法就是文史哲 甚至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翻譯賺不賺錢)等等 我的觀察發現,現在台灣的翻譯似乎都沒有考慮過這麼多層面 而只是由出版社與譯者來決定大部分的翻譯策略 另外一個最大的考量因素就是經濟($$) (出版商:翻快點,我早點出版早點回本,其他再考慮) 當然這也和目前市面上翻譯文本類型有關 : 我個人的想法是,如果可能的話,在譯成中文的時候,或許可以考慮用錯別字或白痴 : 造句法的形式來表達。但在以這種方式表達的同時,也必須考慮以譯註的方式,或在 : 序或譯者的話(如果有這東西的話)解釋這樣處理的原因。用譯註比較直接,澄清效 : 果比較好,可是會減損閱讀樂趣。用序或譯者的話對閱讀的影響較小,但如果讀者是 : 不讀序言的那種,澄清效果可以說是沒有。 其實我也這樣想過 但這個可能性已經被翻譯比賽的前三名作品抹滅了 上頭有版友推文也說過曾以這個方向思考參賽 刻意讓翻譯循序漸進地流暢,結果飲恨(啊) 出版社也很矛盾,因為: 1. 明知英文故意破,還特意辦翻譯比賽選出更流暢的(傻眼) 2. 還中英對照出版,總會有人真的對照看,然後發現不對勁吧? (中英對照是何意?自曝其短?誇讚譯者的流暢性? 還是準備拿來當英文教材?) : 我想,之所以書中的翻譯及出版社比賽的結果都是流暢到不行,或許是怕「看不出原 : 文本身就有錯」或「看出原文有錯但不知其實是作者刻意出錯而非出版社排版錯誤」 : 的讀者及比賽旁觀者誤以為出版社品管不良或崇尚「爛翻譯」。 如果出版社肯多花點心思解釋 不是也是另外一個促銷特點? (說不定還比付誠品昂貴的上架費更引人注目 因為現在很少有出版社會針對譯本的風格如此重視) 譯者多舉信達雅,我倒想舉一下泰特勒的論翻譯原則 1. 譯作必須要傳達原文的概念與思想 2. 譯作必須要保留原文風格 3. 譯作必須要行文自然 重要性是依次遞減的,這樣看來,這本書只達到了其中一點 (而且是泰特勒認為最不重要的) : 這類以刻意安排的錯誤來表達絃外之音的作品,要翻得傳神真的很困難。錯得不夠嚴 : 重的話,讀者無法感受到作者的巧思,錯得太離譜的話,讀者會以為出版社找了個爛 : 譯者。老實說,對於這類型的文本,譯者可能得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能看出作者用 : 心的讀者可能少之又少。換句話說,譯者為了表現原作者的匠心獨運而刻意出錯換來 : 的咒罵聲可能會比掌聲多上許多。在這種情況下,不管原文錯得多離譜,一律改成正 : 確內容,對出版社及譯者應該是最不傷腦筋且風險最低的方法(此處風險如:出版社 : 被痛罵其出版品品質不良&作品被評價成爛譯作而滯銷的風險) 我覺得以上都沒錯,這很可能就是出版社的考量 不過更令我感興趣的,是譯者特別標明身分是個詩人 這個身分又讓我玩味許久XD -- TheRock太謙虛了 我才是怕被鞭的那個路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