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ranslato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也想分享一下自己做翻譯的小小心得。^^ 我是中日譯者,之前曾有過一小段時間的口譯經驗, 不過今天主要想分享的是現在這份工作的筆譯經驗。 我目前在一家有對日貿易的電子業公司擔任中日文件翻譯的工作。 中翻日的比例比日翻中多,大約是 8:2。文件種類很多, 但大多數內容還是跟我們販賣的產品有關,比如說, 1.這項產品的製造流程、這項產品中的某個部份、某個構造。 另外還有 2.稍微偏離產品本身,而是關於產品的原物料(上游), 或產品應用於客戶端(下游)時產生的問題等。 3.範圍更廣或牽涉更細部。 比如說:製程中用到的設備機台中的某個小零件(平常可能根本沒聽過); 或是安規、品管更偏離產品本身的文件。 其中最輕鬆的就是第一種,因為跟產品本身有很大正相關的專有名詞, 不論是中文或日文,對我(們)根本不是問題,幾乎可以說是基本常識了。 就算偶爾遇到陌生的辭彙,也很容易找到前輩同事幫忙解答。 句型方面,由於文件格式相近,所以現在翻這類文件幾乎是反射動作, 偶爾才會有幾句需要思考如何翻譯的句子。 但是相對來說,這些文章翻久了會煩、會無聊,因為就好像不斷重複同一個動作。 而第二種及第三種,由於比較少有機會接觸,所以每次翻譯都會覺得是一大挑戰, 有的句子或專有名詞要苦思/查詢很久才翻得出來,且如果我找不到答案, 通常問前輩,他們也無法幫得了我(因為平常沒有接觸過這些領域)。 當然相對來說,雖然翻譯時可能要耗費很多心力,但完成後就會很有成就感。 我覺得做這種形式的翻譯,缺點就是覺得自己像翻譯機器, 因為大家的文件都是趕著要,誰有空管你翻得好不好,甚至正確性方面, 他們也只是大致確認,不會告訴你:「某個詞要翻成**$#@,不是**$」 只要覺得客戶看得懂就好了,不會要求精準、優美的翻譯。 專有名詞方面更是一大挑戰,從為數不多的參考書籍、網站資料等不僅 常常找不到你想要的資料,甚至更有每家公司對同一事物不同用詞的問題, 如果是書籍翻譯,也許可以想辦法另外詢問同時為該領域、該語言的專業人士, 但如我所說,我們的每一份文件都是趕著要,哪可能有那麼多時間給你慢慢問。 以上是我目前想到的,其實現在是在業界累積實力(專業知識方面), 未來的目標還是想做freelancer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8.40.185
Nievesnow:大推...我們公司是做對歐美貿易...我的工作主要是翻信跟 05/16 09:22
Nievesnow:文件...翻譯機器那段真的要淚推>< 05/16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