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請參閱好讀圖文版:http://blog.xuite.net/amyeatya/wretch/102425845 位於薩摩半島東部的池田湖是九州最大湖泊, 為5500年前因火山活動所形成的湖, 當時還一起形成了山川灣、成川盆地等地區, 自古以來就有「神的池塘」之稱。 水深233公尺的池田湖呈現令人傾島的唯美湛藍水色, 湖畔可見到許多盛開的花朵,春天是油菜花、 夏天可欣賞一大片繽紛的波斯菊,並可欣賞到有「薩摩富士」美名的開聞岳。 除了自然景觀,讓池田湖聲名大噪的還有神秘的生物, 除了已經確認的湖底2公尺長的巨型鰻魚, 還有像尼斯湖水怪一樣謎樣的生物, 因此湖畔許多特產店也都以此為話題號召觀光客, 並有許多和水怪相關的可愛商品。 上述是手冊上對池田湖的說明,不過可愛商品根本就沒有~買不到了! 然後現在什麼花都沒有~ 但開聞岳真的很像富士山,只是縮小了, 湖邊很多花看來是還在長,湖色很漂亮也是真的,整個湖光山色非常秀麗。 停車場旁邊就有尼斯湖水怪的模型,根本是騙人的~ 外面一下就逛完了,進去賣店參觀大鰻魚,不用錢的! 只是幹嘛把鰻魚擺在廁所前面@@ 有很多可看,不過都是黑漆嘛烏的,也看不出來到底有什麼特別? 實在對鰻魚沒研究啊~ 還是賣店裡的東西吸引人一些, 雖然沒買到可愛水怪商品,不過看到很多特別的盔甲, 不曉得上面那個圖案是家徽嗎?? 早期的武士穿這個不累嗎?? 池田湖的山光水色確實還不錯,空氣也清新,蠻適合來拍照走走的! 知覽市內建起一間神風特攻隊員紀念館「特攻平和會館」, 宣稱為宣揚世界和平。 館內以圖片及實物如隊員的制服、書信甚至整架實物獲大的戰機模型, 將這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公開,照片上看到的幾乎都是十多歲的少年, 年紀輕輕即踏上不歸路,還有多封當時隊員執行任務前寄回家的絕筆信, 慷慨激昂,若於純歷史角度上看,這些都是極珍貴的資料。 以上是手冊對知覽神風特攻隊平和會館的介紹, 本來對這個景點感到非常無趣,仔細一看其實還蠻有意思的, 從這裡可以看到二次大戰時,日本對自己還是非常有自信的, 尤其是後來幾乎以「一艇沈一艦」的方式在自殺式攻擊, 很恐怖,也很厲害,怎樣的教育可以讓國民們願意這樣投身戰場、熱血報國? 真的蠻值得深思的,尤其聽說當時的父母還得開心地送小孩去戰場, 怎麼能夠辦得到?小孩才十多歲二十出頭,換成現在台灣的臭學生,差很大! 裡面的絕筆信真的都會寫自己熱血赴義的心情, 還有人引用文天祥的正氣歌或是荊珂的絕詩,中文造詣真的不錯啊~ 除了有這些東西,還有一些當時使用的武器、書信、衣服等可以看, 可惜都不能拍照,不曉得為什麼,其實就限制不能閃光不就好了? 停車場有些賣店, 還有奇怪的青蛙像,不知道是取日文諧音「歸來」的意思嗎? 一樣要看一下路觀圖,外面其實是個公園啦! 有戰機模型展示,看不懂有解說, 像這台飛機,就有解說是什麼時候活躍的(不過日文沒看懂)。 裡頭有個神社,等下會去看, 有很多雕像,我猜這個是描寫送小孩去戰場的媽媽, 整個公園佔地沒有很廣,不過擺了不少石碑,還有和平鐘(我猜的), 以及決心不再重蹈覆轍的誓言和平牌(我有點懷疑啦), 然後就先去逛展場裡面了。 這個展場外觀有點意思,像台飛機,入口一出一入分兩邊,竟然還要門票, 台灣這種的要門票應該沒人來看吧~ 進去以後首先看到的是彩帶,好幾個地方有好多束這種彩帶,不知道是不是祈福? 右邊有台「真正」的戰機,是從海裡打撈上來的,還有真正的飛彈, 以及真正的螺旋漿, 拍了老半天才看到「禁止攝影」的標示,真抱歉!後面就沒拍了~ 繼續逛外面的平和公園,好多好多的石碑,這個的話都是名字,應該是殉國者的吧! 旁邊有個洗手的地方跟別的地方不大一樣,是水龍頭耶~ 前面也是個表參道,旁邊又看到殉國者芳名碑,這裡跟人家不一樣的地方, 好像是拜觀音耶! 我沒進去看不確定,但整個的感覺和台灣的廟宇其實蠻像的。 隔壁的表參道有一整排獻燈,還有正常神社前的洗手台,旁邊種了顆漂亮的樹, 以及特殊造型的大獻燈,這邊就可以走出去前面的廣場, 途中有可愛的果實,以及依舊很多的石碑, 感覺都是一些紀念碑,有意義的,不過我參透不了啊~ 還可以看到特攻隊之歌呢! 廣場上有另一台飛機模型剛剛沒看到,是「隼」戰鬥機。 接著往停車場走回去,路邊看到可愛的花(菜?), 有不同顏色,數大便是美。 還有郵筒,看起來日本的郵筒很好看耶! 在停車場旁邊有個大廣場,遠處還有溜滑梯之類的, 很適合來這邊散散步, 旁邊是一整排的櫻花樹,如果開滿了應該是美到爆, 可惜現在只看到樹枝啊~~ 各種景點都要搭配歷史背景才會好看, 所以這種比較沈重一點的地方也是有它的好看之處, 就算不進去裡面,外面公園走走也蠻舒服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138.65 ※ 編輯: AmyEAT 來自: 36.228.52.174 (09/24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