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Audiophil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類似的經驗分享...也是有啦 1.地毯往前拉,定位跑掉,只有嘴巴,沒有人頭型體感.... 2. 隨著前級從音響架的高,中,低,一路下來,音場一路往上... 當前級放在音響架最低一層的時候,人頭正好高於喇叭上緣30cm處,離地約160cm 3. 隨著音響架越來越高級,越來越聽到原廠設計的優點, 把後級下面的BDR拆掉,聲音的自然擴散跟縱深延長變大很多 以前會很像在看電影,音像大概從喇叭前緣約10cm往後延深約2m 現在可以聽到掌聲在喇叭前1.2m處,總算比較有臨場感一點了 某些比較熱鬧的錄音,比如說縱貫線演唱會的rip也可以聽到吉他手站在喇叭前面... 類似的經驗還有 每拆掉一塊喇叭下面墊腳錐的BDR LM disc, 音場下緣就往下一點, 不過聽劉漢盛20周年的掌聲測試,還是沒辦法聽出來蹲著鼓掌這麼低, 三次掌聲大概分別位於 音像人頭的頭頂(高於喇叭上緣),臉前(高中音單體的中間)跟胸前(中音單體往下約15cm) 4. 因為我的前後級離的有點遠,所以訊號線要3m, 當我把訊號線拉的越開,在音像大小不太變的情況下,音場會再稍微拉開一點點 ※ 引述《bogie (阿緋)》之銘言: : 這是今晚親身的血淋的經驗QQ : 事件時間軸 : t0 -> t1.原本的常駐系統 : ----> t2.換信號線 : ----> t3.訂製的木桌,換器材擺位(之前後級擺地上) : t2-> : 買了第一條高階信號線後 : 整個音響系統完全提升一個檔次 : 聽了差點哭出來 : t3-> : 桌子來之後,器材也換了擺位 : 一開始聽以為是擺位不習慣(? : 但聽"久"就是異常不對勁 : 幾個禮拜過去真的是覺得這聲音詭異到讓我不舒服 : 因為小弟這條新線異常剛硬 : 所以走線很麻煩,只能: : A.從架子到地上 B.架子最低到架子最高 : 當初是考慮到A類後級發燙,所以放在最上層 : 莫名詭異的t3,擺位是 "前級->後級" 是 "低處->高處" : 今天真的受不了,改成 "前級->後級" 是 "高處->低處" : 乾!!!!我還以為我換了全套MSB+ASR : 這真的是太扯了 : 聲音寬鬆自然、低音精準、高音形體精準立體啊!!! : 中頻人聲位置正確、沒有跑到音樂前或躲在音樂後 : 吉他聲會刮耳!!!!我快哭了 我終於找回你了QQ.... : 後來想到了一些以前音響展或是音響店 : 前輩或業務現場試給我看的玄學.... : 另外我還有一次的經驗是 : 喇叭線Y端子走線 我也是為了走線鎖成 "人" 方向 而不是"Y"方向 : 那聲音也是詭異到一個極點.... : 原來系統已經有所謂敏感度 >///< : 版友是否有相關經驗? 大家分享一下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219.6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493999628.A.A42.html
luwatercolor: 似乎音場往聽者延伸,能夠完整包覆聽者,這樣的表現 05/06 00:35
luwatercolor: 才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然無法置身在其中,像是看電影 05/06 00:35
luwatercolor: ,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指音像要往聽者前進貼臉,這樣 05/06 00:35
luwatercolor: 資訊量比較無負擔的聆聽,耳朵用力往前捉聲音和流瀉 05/06 00:35
luwatercolor: 過來進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05/06 00:35
我試著去猜測一下,你所謂的的音場,是不是我接下來想表達的 簡單的想法是,覺得聲音像是海浪一波一波的淹過自己,這個不是我剛剛說的音場 我通常會用包覆感來形容這個~ 我文中的音場是"舞臺在哪裡",或者"樂器的型體在哪裡" (以上是我自己亂定義啦~XD) 我的系統可以做到這樣,沒有問題~ 甚至是鋼琴聲從牆裡出來,鼓手在衣櫃裡,這個在某些軟體撥放的時候也是可以的~ 但我猜想你說的音場,就是把系統調成"在演奏廳裡面的表現", 因為聲音在空間中到處折射,所以會造成"很清楚的奇怪定位", 比如說三角鐵從左後方來,可是鼓聲卻從右上方來,但不會有違和感 這個...其實可以靠擺位做到,不過不好搞。(蔡醫師大力宣揚的擺位學,目標就是這個) 目前聽到的捷徑是OPPO 203 SE,我聽到這個表現,還去確認一下是不是只開2.0 真的是蠻屌的~ 至於我自己,坦白承認,我目前還沒有辦法用我自己的系統做到這樣... 擺位或是換線材都做不到,只能之後在等等205 SE看看, 或許會更屌...到時候可能就會被迫買單了~XD ※ 編輯: bigheadpro (1.163.219.66), 05/06/2017 00:57:40 ※ 編輯: bigheadpro (1.163.219.66), 05/06/2017 01:09:43
luwatercolor: 那個音場要怎樣講呢,例如您坐在皇帝位,一直往喇叭 05/06 01:12
luwatercolor: 前進,到某一位置,能夠感受全部聲音穿過身體包到背 05/06 01:12
luwatercolor: 後,這樣的音場包覆感才是正確的,這是往聽者方向 05/06 01:12
luwatercolor: 的Z軸,這是喇叭前方的音場,跟後方的音場不同,這 05/06 01:12
luwatercolor: 我稱之為指向性的資訊量,而當器材提昇時有感覺聲 05/06 01:12
luwatercolor: 音更往聽者過來包覆,越能過來皇帝位越是好,更能擺 05/06 01:12
luwatercolor: 脫喇叭出聲,這個光靠喇叭擺位是搞不定的,重點在 05/06 01:12
luwatercolor: 於資訊量的密度要達到一定程度,才能穿過空氣阻礙 05/06 01:12
所以...是體感的穿透力與主觀的覺得自己被某種聲音或"輕微的震動包圍?" 我不確定應該感受到甚麼樣的地步才是合理, 不過,我現在坐在皇帝位後面約1.2m處用電腦,才覺得聲音沒有包到後背... 確實是換喇叭跟後級後,這樣的狀況變得更明顯 所以我一直以為是系統特性阿~XD ※ 編輯: bigheadpro (1.163.219.66), 05/06/2017 01:25:15
luwatercolor: 這是種有沒有過來的概念,耳朵用力往前聆聽和不用出 05/06 01:37
luwatercolor: 力流瀉進耳,這是關鍵之處,靠近到什麼程度才認為沒 05/06 01:37
luwatercolor: 有隔一段距離,這是判斷的方法 05/06 01:37
bigheadpro: 謝謝前輩指導喔! 05/06 08:18
bigheadpro: 好像又更體會一點東西出來~ 05/06 08:18
f9999: 老司機都知道-最貴的器材是空間 05/06 08:23
Townshend: 大大的耳力真好 05/06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