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Avi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時報 2007.04.13  監控海汙 無人載具起飛 袁庭堯/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為有效杜絕海洋汙染,達到全天候、零死角的防堵成效,昨 天上午在鳳鼻頭漁港公開展示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自動無人飛行 載具,試航成效良好,下一季將加入海汙防治的守護行列。 海洋局局長孫志鵬特將此計劃命名為「蒼鷹專案」,表示 UAV的電力續航時間 可達1個小時,能在8級陣風下的任何環境執行勤務。機上裝設的影像同步傳輸 系統,可水平 360度、上下90度作動旋轉,加上紅外線夜視系統。搭配直升機 巡查的「雄鷹專案」,能有效降低海汙防治巡察的空窗期。 UAV為國人自行研發,環保署已率先採用,用於汙染現場的調查蒐證。海洋局 一科科長劉鐘麟指出, UAV配合陸上機動車,起降只需不到百米的平坦跑道, 一趟出勤的費用約為7至9萬,針對化學汙染特別有利,可有效掌握現場狀況, 避免不必要的人員損傷。 劉鐘麟表示,外籍航商對高雄外海有「國際海洋垃圾場」的謔稱,去年海洋局 也開出超過上百萬元的海汙罰單,其中不乏知名跨國航商。高雄市海洋局轄區 北起典寶溪,南迄鳳鼻頭,海岸線全長44公里,內含軍、商、漁港,且有多條 油、水排放管,及重石化工業區和旗津、柴山等重點保護區。 UAV的造價屬商業機密,廠商不願透漏。孫志鵬表示,初期先以租用的方式, 委託廠商提供器材及操作人員,下一季規畫納入查緝勤務的編制。未來將評估 使用率,作為是否編列預算購入的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16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