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Avi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聯合報╱本報記者蔡惠萍】 2010.07.20 03:20 am 上個月兩岸才熱鬧慶祝台北松山直飛上海虹橋,但是才過一個月,就發生增 班認知不同的重大歧見,形成兩岸直航以來最大風波;關鍵就出在我方談判 經驗不足,再加上對大陸政經情勢不夠了解,才會出現「一個增班、各自表 述」的情況。 民航局當時談判的代表曾表明,因協議文件中沒限制業者調整的權利,航空 公司可依需求調整航班,當時大陸的談判代表也承認「確實無法禁止原有班 次調整」。如今大陸「不認帳」,一拿出當初的協議內容,上頭就明白寫著 :「其餘新增班次每周廿班必須用於廈門或福州航線」,民航局啞口無言, 只能希望對岸考量「市場需求」,給予我方像虹橋一樣的「正常時間帶」。 不論是商場或是政壇上的談判,雙方高來高去,最後都得「寫了算」,而不 是「說了算」,畢竟當中牽涉雙方商機利益與國家政策,所以協議文字才要 字斟句酌、斤斤計較。 結果我方認為大家默契,卻沒有將「混合計算航班」行諸文字,果然得到一 次結實的教訓;現在對岸只核准了我方八班「紅眼航班」,我方卻已統統核 准對岸卅六班正常時間帶的增班班次,反而變成我方「大讓利」。 另一方面,我方民航談判向來是「一條鞭」,民航局代表談定後,民航局也 負責航班分配、時間帶;但對岸三大航空公司真正的「大老闆」是大陸國務 院國資委,時間帶則掌握在機場手中,很多機場都已公司化,當中牽涉到中 共複雜的內部問題。民航局官員昨天才會私下說,這個難題「恐怕要到王毅 (大陸國台辦主任)層級才能解決了。」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5734816.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87.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