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Avi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有鑑於「跑道入侵事件」逐漸成為威脅飛安的重要原因,國際民航組織去年底修訂並頒 佈「跑道入侵事件」的認定標準,如果到達一定威脅或損傷程度,認定為「重大意外事 件」,需啟動飛安調查程序。至於判讀的依據,則是利用由美國聯邦航空總署發展的電 腦模擬程式進行運算。今年七月中旬,發生在桃園機場的烏克蘭貨機入侵跑道事件,經 過電腦程式判讀確定:未達「重大意外事件」標準,屬於「C級:有足夠時間避免碰撞」 的輕微入侵事件。因此,並未啟動飛安調查。(彭群弼報導) 飛安官員指出,國際民航組織(ICAO)去年底針對第十三號附約發佈了第十二號修正內容, 增列「跑道入侵事件」為重大意外事件的範圍。由於國際間主要的飛航組織,原本對於「 跑道入侵事件」的分類及嚴重程度做法不一,經統整後,國際間做法才趨於一致。美國 FAA朝向與ICAO一致的分類標準。也讓國際間對於跑道入侵的嚴重程度,有了一致性規範。 國際民航組織也引用了由美國FAA(聯邦航空總署)所設計的一套電腦模擬運算程式,作 為認定的依據。相關官員表示:使用這一套系統,只需將兩架飛機的航向,航速或地面速 度,飛機在機場的相對位置,以及跑道的基本資料輸入之後,就會透過運算,判定入侵事 件對於航機的威脅程度,作為判定是否為重大意外事件,需要啟動飛安調查程序的依據。 今年七月中桃園機場發生第一起:航機起飛狀態下,遭到其他航機入侵的「跑道入侵事件 」,也就成為第一個使用這套篩選機制的個案,分別由民航局及飛安會進行資料處理,透 過民航局桃園機場的兩套雷達系統:場面及航管雷達,取得兩架航機的相關訊號,進行處 理,判讀後,確定「不屬於」需要啟動調查的「A類」重大意外事件,因此由民航局自行 完成調查。 根據運算結果顯示,兩架航機的最近水平距離為600呎,垂直距離為300呎,根據分類,屬 於C類事件。所謂的C類跑道入侵事件,根據ICAO的分類,是指「雖有入侵情形,但仍保有 足夠的時間或距離,可以避免發生碰撞」。至於必須啟動調查的A類事故,則是屬於「狀 況嚴重,僅有很少的機會避免碰撞」。B類則是有「明顯隔離不足,有很大的潛在碰撞風 險,需緊急採取避讓,才能避免碰撞」。至於分類中最輕微的D類事故,則是在航機起飛 或降落需要的封閉或管制區域內,闖入車輛、人員或航機,但不會導致碰撞意外。 換言之,雖然媒體形容「只差11秒就會撞擊」,但實際上,經過電腦模擬後,這起事件有 足夠時間閃避,研判「不會」發生碰撞,並不如外界想像的恐怖。 根據美國的統計顯示:美國2005~2008年間,總計發生了將近三千五百起跑道入侵案件, 其中有九成八,都是C類或D類的輕微事故。僅2%屬於A類重大意外,1%屬於B類有碰撞風險 的事故。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1.222.121
hughshung:11秒本來就已經很夠做反應了... 08/19 18:49
ieDaniel:因為桃園機場正夯 08/19 18:50
cyit15:看來2001 SQ的事故 科科科 08/19 19:06
flyover01:就算滿載的744也很少把05跑道用滿;當然跑道侵入不應該 08/19 19:25
flyover01:但說這樣一定會出事故也未免太危言聳聽 08/19 19:26
skypilot:記者都是惟恐天下不亂~~~~越聳動的標題越有人看~~~ 08/19 19:44
iamyenc:這種事放大檢視也沒甚麼不好,畢竟人命關天!! 08/19 19:48
chiyiguo:TO 4樓,跑道使用長度要考慮到班機放棄起飛的可能性 08/19 20:10
starbuckser0:題外話,隔行如隔山,記者不懂交通,就像交通迷不懂記者 08/19 20:12
starbuckser0:很多記者都沒有下標題的能耐 08/19 20:13
starbuckser0:某網路平台據說有20+名正式編制,專責"下標題" 08/19 20:13
flyover01:除非是跑道潮濕,放棄起飛就更不會衝到跑道最底啦 08/19 20:15
Yenfu35:回starbuckser0,通常負責「下標題」的是編輯,不是記者。 08/19 20:55
starbuckser0:樓上正解 08/19 20:58
bloodrose23:然後總會有人藉機振臂一呼 效陳勝吳廣之舉 以為英雄 08/19 21:08
Yenfu35:starbuckser0,我懂你意思了。看第二行時還以為你不知道呢 08/19 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