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ROADWA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FrankWW (悼)》之銘言: : 提名名單就快要公布了... : 真是讓人好奇提名情況會如何 : 雖然之前有不少獎可供參考 : 不知道各個獎之間有沒有什麼明顯的偏好不同... 東尼獎絕對不會過度榮耀已經下檔的戲. 已下檔的戲通常都只是點綴一下 提名名單而已, 更不要提會得大獎的可能了. 還有, 為了迎合評審的口味, 大家習慣讓新戲晚晚地上檔, 最好在三月, 四 月, 甚至趕上五月初的末班車, 好讓評審"記憶猶新". 這個不成文的慣例據說是1982年NINE的原版製作開始創下的. 當時NINE在經過毀譽參半的Preview期之後, 趕在東尼獎截止日, 也就是提名前一天 首演, 第二天提名名單和劇評是同時出爐的. 後來順利與麥克班奈特的"Dreamgirls"分庭抗禮, 甚至奪下大獎(最佳音樂劇, 詞曲等) 之後就一直是這樣 直到2000年, 脫衣舞男在九月首演, 一路旺到三月多, 四月製作人上檔, 五月提名 揭曉, 大勢這才抵定. 不過"提早開戲"以賺取暑假觀光旺季的門票錢近年來也欲來 欲普遍. 兩年前的"尿都"在外百老匯演到欲罷不能, 所幸直接移進百老匯, 在八月底 開始preview, 並在九月中旬首演. 去年夏天(記得是八月吧...)"Hairspray"髮膠戲一 上檔就叫好叫座. 今年夏天馬上接著要開的戲是"恐怖小花店"的百老匯版. 至於得獎方面, Drama Desk是最尖酸刻薄, 最CLASSY的獎.能拿到Drama Desk, 對於 獲獎者是一大肯定. 不過Drama Desk在頒發小獎項上(如最佳revival, 最佳設計等), 就比較失卻公允. 因為劇評人長舌/毒舌的居多, 會認真剖析藝術成就的人較少. 可喜也可嘆的地方則是他們把外百老匯和百老匯作品放在一起評論. 東尼獎則是純商業導向. 近年更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 不識魑魅 未辯魍魎 誤把謊言當真話 錯將魔窟作仙鄉 待親見 豺狼橫行 小丑跳樑 海棠蒙塵暗無光... 回歸夢醒 認同絕望 猛回頭 抹卻辛酸淚 集意志成鋼 相與共期 王師收京日 何山重現萬丈光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68.95.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