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ROADWA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assie (lassie)》之銘言: : 看到大家在討論, 本來考慮要不要再去看一次的 : 不過去看了票價以後就失去興趣... : 價位似乎從 1000 起跳, 最高 6000 : 前一位版友說新加坡第一排票打八折以後是2500 : 為何在國民所得較高的國家票價反而比較低呀...? : 其實最近幾部音樂劇的價格真的讓我生出很複雜的感受耶 : 在紐約看過幾部, 很受感動... : 但是從魅影開始我注意到在台灣這麼高的價位...總覺得它過高... : 總覺得台灣人被迫要花這樣的價格... : 有人當然會說...這比坐飛機去紐約或倫敦看劇要便宜多了 : 有人也說這是一次性的演出所以成本比較高, 要反映在票價上... : 這都對...但我還是排除不掉被坑的感覺耶... : 個人小感觸 其實不一定國民所得比較高的國家,票價就一定比較貴啊。 固然國民所得跟人民消費水準,也是國際巡迴的節目定價時的考量之一。 一檔節目的定價,中間其實牽涉到很多東西, 好比很多人經常詬病牛耳的票價很貴,兩廳院主辦的票就可以比較便宜....blahblah, 但一場(檔)節目辦下來,需要的固定/變動成本有很多東西必須考量: 演出者的演出費用:獨唱者就一定比較低嗎?不見得XD 像柏林愛樂是全世界演出費最高的樂團,一次又來那麼多人, 必然費用驚人。 技術人員/行政人員的費用:包括舞台技術、燈光、音響(視聽)、接待、翻譯 道具、戲服的運輸費用、所有人員的食、住、行......以及當地的劇場場租等等。 還不包括宣傳所需要的龐大支出喔,尤其那些電視廣告,都是以千萬計的。 比如說「植物X優」請林志玲拍廣告,可能要花上千萬,但是平均攤在每一罐優格上, 而且優格可以製造出很多很多賣很久,對廠商來說可能會很划算(打個比方) 但是每一場演出座位都固定了,不太可能因為這檔成本高,就多出幾百個位子賣, 即便想加演,還有以上所說的固定支出,以及各個劇場檔期安排的問題。 在票房無法打平成本的情況下,主辦單位必須尋求贊助。 公家單位的挹注通常可以協助一部份,其他的就必須要看經紀公司的功力, 所以經常可以看到的贊助單位,包括像車商、金控、以提供車主或卡友折扣作贊助條件, 或像飯店、航空公司以住宿優惠或機票作贊助, 找對媒體贊助的話,在宣傳費上也可以省一些。 有時候覺得,看表演有種在燒錢的感覺,2003年時還是學生,為了維也納愛樂, 七早八早去排隊,買到的學生票是2000元,隔年換兩廳院主辦,學生票就變成400, 固然維也納愛樂還是沒變,音樂廳也還是那麼多位子,可是價錢差了五倍。 看表演也是種機緣囉,看到就看到了,錯過就錯過了,值不值得就見仁見智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15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