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ROADWA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些日子,兩齣在百老匯演出數年的戲如"貓"及"西貢小姐"均傳出將於今年下檔的消息 這些已"佔據"戲院數年的戲終於能夠落幕,對於真正的戲迷及觀眾來說不啻是件好消息 只是我突然有個念頭:這些戲將來還有機會再度登上百老匯的舞台嗎? 不只是這兩齣戲,即使"歌劇魅影"和"悲慘世界"目前尚無此種消息傳出 但我也想認真地對這兩齣戲的製作群發出同樣的疑問:你們還有機會再上演嗎? 基本上我覺得一齣戲演了那麼久根本就不是個正常的現象 當觀光客變成戲院的基本觀眾群,演出該戲的戲院已變成"觀光景點"時.... 這等於宣告--這齣戲的生命力已經消失了! 再回到剛剛可不可能revival的那個問題 如果說把美戲英演(如Chicago,Lion King等)或英戲美演(如韋伯的作品等)也算作是revival的一種 基本上一定會有新的製作班底,因此可能會有新的場面調度或新的編舞或新的布景之類的 但是像POTO,Cats,MS和Les Miz這些所謂的"四大名劇"似乎不管到哪裡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這是不是也意味著這些戲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成長空間 一旦下台停演後就再也沒有重生的機會? 也或許是因為母公司採取以CD市場打開知名度此種行銷手法,造成觀眾一切以CD至上 到戲院看戲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在家聽CD時的幻想及慾望 因此造成從今以後該戲的製作方式及詮釋就只有"單一標準" 最後導致作品的死亡 就拿"貓"來作例子好了 自從去年發行錄影帶後,今年就傳出要停演的消息 那是否意味著一旦發行了影像資料後,作品的生命將被快速抹殺? 或者影像資料只是單純的"記錄"而已.... 我個人的觀點是比較偏向後者 我想"貓"發行影像資料只是為了在下檔前及下檔後再賺一筆,對作品本身的生命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我想討論的是,發行影像資料這個行為是不是能夠賦予作品另一個新的生命或只是單純的"記錄"而已? 以"Evita"來說,電影版和舞台版就有所不同,這也可以算是某種形式的revival 而透過電影鏡頭的確可以給觀眾另外一種不同的視野及觀感,也讓作品能橫跨的腳步更廣 這算是賦予了作品另外一種新的生命力 但這是否也意味著這齣戲的生命就到此為止,從此再也沒有機會重上舞台?(指Major work) 藉此延伸來說,許多作品都有開拍電影的計畫,但遲遲未真正付諸行動 除了製作上的細節等瓶頸需要突破以外,不知這點是否也是考量的因素之一? 反觀現在百老匯現在有許多重演的老戲不乏曾被拍成電影的名作 但這些作品為什麼在經歷了那麼長一段時間的歷練後卻能夠屹立不搖,甚至重新開創出一片天地? 有些老戲重演可以是因為某些大牌明星的個人風采,營造出一種新的風格和詮釋而獲好評 或者因為製作班底的諸多巧思及富於新意而賦予老戲新的生命力 但這些演了那麼久,如今即將下檔的"老戲",將來是不是也會有同樣的機會? 像"Follies","Company","Merrily We Roll Along"這些戲是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成長的 這些是有"生命力"的戲 他們絕對不會因為時間而失去光彩,反而會因為時間而更添其內涵的豐富性及多樣性 藉幾個事件來表達一些個人的意見及觀感 順便討論一下有關作品的生命力及該如何延續的問題 也算是拋磚引玉,希望能給版上多帶來一點討論的風氣 也希望能機出一些不一樣的火花,讓大家彼此能夠多切磋,多討論 丟了一堆問題給大家 另外我自己的一些觀點和想法或許也有些不周延的地方 也歡迎大家不吝指教 -- In each of us there are two natures. If this primitive duality of man -good and evil- can be housed in seperate identities, life will be relieved of all that is unbearable. It is the curse of mankind...that these polar twins should be constantly struggling... ROBERT LOUIS STEVENS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ks2-195.dialup.seed.net.tw > -------------------------------------------------------------------------- < 作者: smiehdnosj (飛機上有雪糕可吃oh) 看板: BROADWAY 標題: Re: [討論]有感而發--談音樂劇的生命力 時間: Fri Jun 2 10:09:56 2000 ...post such as this usually get not much respond... This is what I can think of: 這裡所講到的生命力是可以從不同的面像來看 "怎麼樣定義生命力" 以作品演出時間的長短? 不過很明顯的是 這並不是絕對的標準 ...要不然怎麼解釋: "Sondheim的作品都充滿生命力" (可是也都比較"短命") "怎麼樣定義生命力" 以revival次數的多寡 well, maybe 有價值的經典名作 總有一天會在不同的時空下 為不一樣的觀眾帶來共鳴 也就是說 每一次的revival代表的是作品生命力的重現 其實...我比較好奇的是 如果要說Sondheim的作品充滿生命力 (Of course, I agree with this totally, without any doubt) 要從哪一個角度來定義這個生命力? 至少會覺得前面提到的兩種定義 ...好像都不太適合來為Sondheim的作品解釋 以自己本身對Sondheim的作品粗淺的認識 我認為Sondheim的東西的生命力是很抽象的存在於 他所創作的語言與音樂的張力間 每一次認真的去聽 都有不同的驚喜與發現 well...也許可以說這是創作者附予詞曲的生命力 經由欣賞者的internalization而再生 至於音樂劇錄影帶的發行 ...doesn't make too much sense to argue for pro or con 我覺得那就要看發行原先的用意 是純粹紀錄 還是商業行為 不過要人不和商業作聯想是不可能的吧! mh~~ -_- 要是寫論文有那麼清楚就好了 another Sondheim-mania > -------------------------------------------------------------------------- < 作者: musical (堆在一起好了....) 看板: BROADWAY 標題: Re: [討論]有感而發--談音樂劇的生命力 時間: Sat Jun 10 04:48:16 2000 ※ 引述《smiehdnosj (飛機上有雪糕可吃oh)》之銘言: : ...post such as this usually get not much respond... 反正本來就不期望會得到太多的回應了 但至少有一兩篇了.... 主要事前一陣子突然想到這個問題,覺得蠻有趣的,所以想提出來和大家討論一下 : This is what I can think of: : 這裡所講到的生命力是可以從不同的面像來看 : "怎麼樣定義生命力" : 以作品演出時間的長短? : 不過很明顯的是 : 這並不是絕對的標準 : ...要不然怎麼解釋: : "Sondheim的作品都充滿生命力" : (可是也都比較"短命") 其實我並沒有意思針對說Sondheim的作品都充滿生命力,而其他的沒有 我想強調的是在商業劇場的環境下, 只注重商業宣傳手法,靠觀光客堆起來的票房收入的這些戲一旦下檔了是否就此銷聲匿跡 或許該說是 雖是商業劇場,但仍應該把資本投資在製作出品質高的節目,而不是一味投資在宣傳上 如此忽略了戲劇本身,只重宣傳手段的戲是終究會被淘汰的 戲就是要一直不斷地有人revival才會有生命力延續下去 一連演了數年的戲是很難有生命力延續下去的.... 除非將來又有了新的時空背景或新的技術突破,才可能又賦予戲劇新的生命力 就拿大家最"耳熟能詳"的POTO做例子好了 當初Harold Prince集所有功力把POTO做成那樣 除非有人能把特效做得更炫更華麗,否則以作品本身的先天限制來說 POTO大概就真的只能這樣了,很難有更突出的表現了 : "怎麼樣定義生命力" : 以revival次數的多寡 : well, maybe : 有價值的經典名作 : 總有一天會在不同的時空下 : 為不一樣的觀眾帶來共鳴 : 也就是說 每一次的revival代表的是作品生命力的重現 : 其實...我比較好奇的是 : 如果要說Sondheim的作品充滿生命力 : (Of course, I agree with this totally, without any doubt) : 要從哪一個角度來定義這個生命力? : 至少會覺得前面提到的兩種定義 : ...好像都不太適合來為Sondheim的作品解釋 : 以自己本身對Sondheim的作品粗淺的認識 : 我認為Sondheim的東西的生命力是很抽象的存在於 : 他所創作的語言與音樂的張力間 : 每一次認真的去聽 都有不同的驚喜與發現 : well...也許可以說這是創作者附予詞曲的生命力 : 經由欣賞者的internalization而再生 這點我倒是相當認同 欣賞Sondheim的作品真的是一種很舒服的享受 : 至於音樂劇錄影帶的發行 : ...doesn't make too much sense to argue for : pro or con : 我覺得那就要看發行原先的用意 : 是純粹紀錄 還是商業行為 : 不過要人不和商業作聯想是不可能的吧! 發行錄影帶的事情只是順便想到的 因為在發行錄影帶的不到一年後就宣布停演,實在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是不是這個原因.... 不過"商業行為"是可以確定的啦 至少在下檔前得再撈一筆才說得過去嘛.... 就算只是隨便說說,至少也可以再刺激一下票房嘛 : mh~~ : -_- 要是寫論文有那麼清楚就好了 : another Sondheim-mania 我也是難得會po這種大頭文章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