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ROADWA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ysander (八月已死)》之銘言: : 我知道是個大哉問 : 本來想寄給音樂劇的祕密花園請他們稍微做個專題 : 但是花園好久出刊一次 Sorry 因為園長很忙... : 我想也許這裡比較快 : 音樂劇的好壞要從哪裡判斷 : 舞蹈 歌曲 演唱 佈景.......怎麼去判別好壞 個人看法: 只要能服膺目的, 達到效果就是好 如果目的是娛樂大眾, 那Ziegfeld Follies應該就比Wild Party好... : 音樂好聽演唱動人離好音樂劇還很遠 : 那如果本身就是偏好古典式音樂多於爵士或其他 : 是不是因為古典音樂劇多名過其實所以永遠是次等樂迷 不大懂你的意思... 什麼是"古典式音樂劇"? : 如果有時間 : 可不可以舉例子說明 : 例如宣傳包裝紅透半邊天的poto差在哪裡 歌劇魅影就其商業成就和影響力來講也是很"經典"的戲. 還有美術設計及導演的場面調度, 還有男主角和女配角的演出... 他差的地方是劇本和詞曲(個人意見, 很多評論家也持此看法) : 或舉一部經典音樂劇說明好在哪裡 如Show Boat, 型式上的創新, 美學上的進步, 內涵上的革命, 表現上法的上創意, 音樂, 歌詞, 劇本的組構和鋪陳, 視覺上的經營, 表演上的融鑄. 都是使它成為"經典"的理由. 但它也有"差"的地方. 沒有一部作品是完美的. Show Boat最差的地方就是第二幕的最後五分之一, 特別是結尾的地方... 劇本已經幾乎進入怪奇和濫情的肥皂劇境界; 很感人沒有錯. 但是橫跨四十個年頭的故事在結尾時居然所有主角都還活著!! (除了茱莉和Steve沒有再交待). Frank and Ellie從好萊塢跑來Show Boat 看表演, 消失二十年的男主角突然現身, 船長(電影導演James Whale戲稱, "他一定已經一百二十歲了")也活著, 老闆娘也活著, 黑奴和廚娘也都活著, 真是一部超級大團圓... 在Harold Prince的版本, 他從視覺上的處理來彌補這個大團圓的美學缺憾. 他安排三組凝結的畫面- 女兒阿金和一群年青活力的男友; 男女主角; 船長 和太太, 秀船一家三代橫向展開在舞台上, 耀眼的亮白燈光射下, 宛如三張 凝結的靜照(像電影"四百擊"結尾的質感), 他們生命的一個片刻被裁下來貼 在這裡, 而上層甲板上, 象徵"歐拉萬河"永遠不停"歐拉萬"的黑奴老黑喬對 著他們唱"大河之歌"(舊譯老人河, 新譯歐拉萬河)的最後一句歌詞. 肥皂和濫情的泡沫在此則綻放出七彩的光芒. 成功地將有缺陷的戲劇文本轉成 精采的表演文本. : 最後還希望介紹一些台灣有的經典音樂劇CD 個人意見: Show Boat (EMI三張) Oklahoma! (OBC, 電影版 -- 都沒有中文側標; 1999/2000倫敦新版不知出了沒) Carousel天上人間 (OBC沒中文側標, 百老匯新版沒代理, 倫敦新版BMG有, 譯作旋轉木馬_ 南太平洋 (OBC沒代理, 電影版沒中文側標) Paint Your Wagon長征萬寶山 (OBC沒中文, 電影版好像沒代理) 四十二街不錯, 可以當20年代的老戲聽. 電影版沒中文, 舞台版BMG有 國王與我, 除了茱莉安德魯絲& LEA SALONGA的版本和卡通版之外都可以聽 真善美 (電影特別版, OBC沒代理) 鐵達尼不錯, 戲不夠經典, 但編曲絕佳! 還有很多, 不過ptt連線不穩定. 暫且打住不寫了 : 謝謝 : 一個想要增進音樂劇鑑賞能力的喜好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24-29-153-122.nyc.rr.com > -------------------------------------------------------------------------- < 作者: chenyy (可惡的傢伙們) 看板: BROADWAY 標題: Re: 音樂劇的好壞 時間: Sun Nov 19 05:14:08 2000 : : Show Boat (EMI三張) : 這張好像不常看到噎 : 哪裡可以買到呢 : : Oklahoma! (OBC, 電影版 -- 都沒有中文側標; 1999/2000倫敦新版不知出了沒) : : Carousel天上人間 (OBC沒中文側標, 百老匯新版沒代理, 倫敦新版BMG有, 譯作旋轉木馬_ : : 南太平洋 (OBC沒代理, 電影版沒中文側標) : : Paint Your Wagon長征萬寶山 (OBC沒中文, 電影版好像沒代理) : 這一片好像也不常見 所以說囉....有很多好的音樂劇唱片 台灣根本沒有唱片商想做代理或進口 可憐的musical 迷們只好永遠在那幾齣名劇上打轉了 : : 四十二街不錯, 可以當20年代的老戲聽. 電影版沒中文, 舞台版BMG有 : : 國王與我, 除了茱莉安德魯絲& LEA SALONGA的版本和卡通版之外都可以聽 : : 真善美 (電影特別版, OBC沒代理) : : 鐵達尼不錯, 戲不夠經典, 但編曲絕佳! : 恩,又是我感興趣的音樂問題 : 怎樣的編曲算是絕佳呢 : 我覺得整劇曲風都很像 : 所以最後可以融在一起大合唱 基本上鐵達尼的曲子大量運用了對位法 以及華格納樂劇中常見的"主導動機" 所以一些基本的旋律會在各段中不斷出現 這在音樂劇中似乎不是很常見的例子 有興趣的話可上音樂劇的秘密花園 找鐵達尼的劇碼介紹 裏面有一些說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h204.s69.ts31.hinet.net > -------------------------------------------------------------------------- < 作者: Sondi (Everybody Says Don't) 看板: BROADWAY 標題: Re: 音樂劇的好壞 時間: Sun Nov 19 08:23:26 2000 ※ 引述《lysander (八月已死)》之銘言: : ※ 引述《Sondi (Everybody Says Don't)》之銘言: : : 個人看法: : : 只要能服膺目的, 達到效果就是好 : : 如果目的是娛樂大眾, 那Ziegfeld Follies應該就比Wild Party好... : : 不大懂你的意思... 什麼是"古典式音樂劇"? : 抱歉 因為不懂專業術語 : 我是指曲風較古典的 : 例如POTO等 : : 歌劇魅影就其商業成就和影響力來講也是很"經典"的戲. : : 還有美術設計及導演的場面調度, 還有男主角和女配角的演出... : : 他差的地方是劇本和詞曲(個人意見, 很多評論家也持此看法) : 這我有興趣了喔 : 我想從我比較聽得懂得音樂部份開始好了 : 他的曲是怎樣差呢 旋律不具帶動劇情的功用. 以前文舉過的第一幕第一場為例, ALW寫了豪華的漢泥拔大合唱, 寫了芭蕾音樂, 寫了芭蕾排練音樂, 又寫了兩個不同版本的想念我之歌(一個需以類似戲劇女高音 的唱腔演唱, 另一個則是以比較寫實的劇場音樂風格演唱, 並加上花腔炫技). 問題是, 在這一場戲裡,這些音樂非但沒有完成"整合"劇情的功用, 反而使原本已經 呈現在舞台上的諸多元素更形混亂. 這一場戲裡, 導演有幾個目的要達成: 1) 時空的交待:要讓觀眾能清楚地從序幕的拍賣會回到幾十年前的歌劇院舞台 2) 故事主人公:我們要看到故事主人公是誰, 我們得找到一個可以帶著我們走 完整場表演的注意集中點(通常是個人物). 3) 故事: 我們得清楚地知道我們要看的是一個"關於什麼"的故事; 什麼已經發 生了, 什麼正在發生, 什麼將要發生... 我們必需得到線索! 4) 情節的推動: 這不是竹節式的歌舞秀, 是一場有情節和故事在進行的音樂歌舞劇, 第一場要有足夠的動機和目的讓主人公帶著觀眾移動到下一場, 再下一場, 再下一場. 以第一點來看, 導演Prince以他最拿手的劇場魔術, 以豪華大換景的手法成功地達成 了目的. 第二點, 是極度混淆不清的地方. 主人公是誰? 我們看到了卡羅塔飆歌, 看到新舊經 理, 看到舞蹈老師, 看到芭蕾舞女, 知道有魅影這號人物也看到布景掉下來, 我們看 到很多很多很多不同的東西, 但是焦點到底是誰? 導演安排了克利絲丁在舞群中時而 出神, 時而恍惚, 但舞台上有那麼多細節同時在進行, 我們憑什麼一定把眼光放在克 麗斯丁身上呢?導演和作曲家(做詞者此處幫不上忙), 以及編劇要負責讓她突顯出來. 導演勉為其難地讓她做了一些動作, 一些出神的表情, 編劇則以最土最笨的方法, 以 台詞交待她"曾經秘密地被指導", "可以代唱". 這在編劇美學上是很糟糕的一個例子. 情節應該要有動線將焦點自然地集中到她身上, 一個一個的條件呈現出來, 而這些條 件集中到最後指向一個結論"克麗絲丁必需上舞台", 沒有這個"必需", 故事就不成立. 為什麼經理會讓她上舞台? 巴黎歌劇院不是開玩笑的地方, 受過訓練的歌手也比比皆是, 為什麼一個不三不四的芭蕾舞女會被經理同意讓她上舞台呢? 默片版的處理比較簡練, 它直接讓魅影投紙條給經理和卡羅塔(的媽媽), 逼迫他們讓克上台, 而演出當晚卡羅塔 "生病了"(怎麼病的沒有交待, 這是所謂的不寫之寫), 所以克麗斯丁第一次出場, 就是 在歌劇舞台上, 沒有那些多餘的什麼爸爸又怎樣, 天使又怎樣云云... 後面有一大段 可以讓她把故事說足的地方嘛(angel of Music). ALW的音樂沒有整合這些線索 的企圖與功能, 反而因為音樂的加入, 使這些線索更為分散. 這便是寫的不好的例證之一. 第三點, 故事已經夠混亂了, 在克首演之後, 又有新的故事線索加進來, 美格與克的 對話說不完全(爸爸究竟怎樣了?), Roul的加入又多了奇怪的線索(什麼紅圍巾, 什麼 little rottek...)每一個線索都是破碎的, 都不完全, 都沒說完, 如果這是推理偵探 故事, 那也挺不錯的, 問題是在music of the night之後,所有的鋪陳全部拋棄, 完全 又另起爐灶進入新的故事格局, 這不是很奇怪嗎? 第四點, think of me的轉場做得很棒. 不過往往被表演者所破壞, 很多表演者(我在三 個地方看過三個不同的女演員)都急著向觀眾和劇院經理兜售這首歌, 而沒有用心去 詮釋克麗絲汀as a struggling actress/opera singer/ballerina對於這個機會的多 層次反應, 一方面是演員和導演, 執行者之間的問題, 再方面則是歌曲和劇本沒法提 供這樣的心情輔助. "想念我"是一首很純粹的情歌, 如果詞曲作者能在它身上多下點 功夫, 讓它成為具有多重文本深意的歌曲, 不是更好嗎? 比方show boat第二幕, 茱莉演唱的BILL之歌, 那是一首"在戲劇裡當時的流行歌", 而 茱莉要在夜總會試唱這支歌, 但是這首"流行歌"完全呼應茱莉在戲裡的角色與心情,使 這支歌曲不但兼具敘事做用(說明了茱莉的故事), 兼具"道具"功用(茱莉在戲中把這首 歌"表演"給夜總會老闆看), 又兼具抒情的作用(宛如茱莉的獨白). 這就是高明之所在! 再如Sondhim Follies裡的"鏡子舞-鏡中的黃臉婆是誰?", 一群當年的歌舞女郎齊聚表 演當年唱過的歌, 跳過的舞, Sondheim以仿古的音樂形式和歌詞形式營造出這首歌曲 的"歷史感", 在歌詞裡他則提供了戲劇文本裡多層次的互相轉注, 一群老太婆唱著"Who's that woman in the mirror?" 是唱老歌還是唱自己? 音樂的部份, 它放手讓編舞去玩, 而編舞安排了鏡面對襯的舞蹈動作, 讓現實的老太太和幻想的美少女對映互跳. 這就是 高明! : 除了真正的旋律沒幾個 all i ask of u弄得太暢銷排行榜化以外 太旋律, 我們是去看戲而不是去聽歌的, 那些旋律要搔著文本的癢處才是好歌. 伯娜黛彼德斯總愛說Sondheim的歌曲和音樂, 歌詞像洋蔥, 可以一層層撥下去. 可是ALW, 就連現在重聽他的Evita, 都發現能"挖"的地方不夠多, 一下子就會"挖" 到底... 一直拿Sondheim和新一輩的Jason Robert Brown或LaChuisa等人來比喻不大妥當. 我建議大家還是回到Richard Rodggers, 當然Jermoe Kern或Cole Porter也不錯, Irving Berlin也是我頂喜愛的作曲家, 不過就thheatre music 的領域而言, Rodgers is the top! : 也許我真正該做的是到戲劇系專題旁聽吧 : 大家都很忙 : 不可能有人有時間耗在這做出完整的說明 : 可是限於念的學校和學系 : 大概到40歲以前一天都要當兩天用 : 只好在這問問得到一些答案了 : : 如Show Boat, : : 型式上的創新, 美學上的進步, 內涵上的革命, 表現上法的上創意, : : 音樂, 歌詞, 劇本的組構和鋪陳, 視覺上的經營, 表演上的融鑄. : : 都是使它成為"經典"的理由. : : 但它也有"差"的地方. 沒有一部作品是完美的. : : Show Boat最差的地方就是第二幕的最後五分之一, 特別是結尾的地方... : : 劇本已經幾乎進入怪奇和濫情的肥皂劇境界; 很感人沒有錯. : : 但是橫跨四十個年頭的故事在結尾時居然所有主角都還活著!! : : (除了茱莉和Steve沒有再交待). Frank and Ellie從好萊塢跑來Show Boat : : 看表演, 消失二十年的男主角突然現身, 船長(電影導演James Whale戲稱, : : "他一定已經一百二十歲了")也活著, 老闆娘也活著, 黑奴和廚娘也都活著, : : 真是一部超級大團圓... : : 在Harold Prince的版本, 他從視覺上的處理來彌補這個大團圓的美學缺憾. : : 他安排三組凝結的畫面- 女兒阿金和一群年青活力的男友; 男女主角; 船長 : : 和太太, 秀船一家三代橫向展開在舞台上, 耀眼的亮白燈光射下, 宛如三張 : : 凝結的靜照(像電影"四百擊"結尾的質感), 他們生命的一個片刻被裁下來貼 : : 在這裡, 而上層甲板上, 象徵"歐拉萬河"永遠不停"歐拉萬"的黑奴老黑喬對 : : 著他們唱"大河之歌"(舊譯老人河, 新譯歐拉萬河)的最後一句歌詞. : : 肥皂和濫情的泡沫在此則綻放出七彩的光芒. 成功地將有缺陷的戲劇文本轉成 : : 精采的表演文本. : : 個人意見: : : Show Boat (EMI三張) : 這張好像不常看到噎 : 哪裡可以買到呢 請去看看歌劇專區. 這套唱片總是擺在歌劇區的 : : Oklahoma! (OBC, 電影版 -- 都沒有中文側標; 1999/2000倫敦新版不知出了沒) : : Carousel天上人間 (OBC沒中文側標, 百老匯新版沒代理, 倫敦新版BMG有, 譯作旋轉木馬_ : : 南太平洋 (OBC沒代理, 電影版沒中文側標) : : Paint Your Wagon長征萬寶山 (OBC沒中文, 電影版好像沒代理) : 這一片好像也不常見 我的OBC是在佳佳買的 : : 四十二街不錯, 可以當20年代的老戲聽. 電影版沒中文, 舞台版BMG有 : : 國王與我, 除了茱莉安德魯絲& LEA SALONGA的版本和卡通版之外都可以聽 : : 真善美 (電影特別版, OBC沒代理) : : 鐵達尼不錯, 戲不夠經典, 但編曲絕佳! : 恩,又是我感興趣的音樂問題 : 怎樣的編曲算是絕佳呢 : 我覺得整劇曲風都很像 : 所以最後可以融在一起大合唱 不是指曲風, 而是說編曲者賦予這些音樂的戲劇意象. 比方說in every age的配樂裡帶有一點點的民謠風, "暗示"了那些歐洲移民夢想 又飽具張力, 很穩定的節奏, 呼應了舞台上呈現的設計圖稿, 自由女神像與鐵達 尼號圖樣, 好像還有帝國大廈等... 成為一個"文明"聲音意象, 人類文明一步步 穩健地前進... 再比方說lady's maid, 間奏裡頭充塞的那些美麗旋律都是一段段對家園的回憶 和對未來的展望. remarkable age頗具"卡門"那種合唱進行曲式的神采, 因為 舞台上演到一群達官貴人趾高氣昂地炫耀著自己的財富, 享受生活; 逃難的"dressing pajama in the grand saloon"與Yeston另一部作品"大飯店" 的人物進場音樂有異曲同功之妙(我好像扯遠了) 整段launching場面在編曲上的豐富程度誠屬難得. : : 還有很多, 不過ptt連線不穩定. 暫且打住不寫了 還有一部啦! 就是Ragtime!1990年代的壓卷作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24-29-153-122.nyc.rr.com > -------------------------------------------------------------------------- < 作者: Sondi (Everybody Says Don't) 看板: BROADWAY 標題: Re: 音樂劇的好壞 時間: Wed Nov 22 04:54:04 2000 ※ 引述《vadim (週日在公園的喬治)》之銘言: : ※ 引述《Sondi (Everybody Says Don't)》之銘言: : : 是Harold Prince導的. 沒有錄影帶, 因為不符合商業利益(根本沒有做過大規模 : : 的商業演映, 不管是在美國, 香港或台灣...). 也沒有公版帶, 因為不符合 : : 法律規定, 也沒有翻版錄影帶, 因為沒有中文字幕 : 看來要把音樂劇改拍成電影真的蠻困難的啊,連Prince都搞不定 有些人作得很不錯喲. 我正在整理好萊塢歌舞電影1930s-1990s參考列表, 早期有很多部很傑出的作品, 一直到70年代都還有. 我心目中改拍得最成功的幾部包括: Whoopee!(1930)這是富麗秀電影... 風流寡婦Merry Widow (1934) 畫舫璇宮Show Boat(1936) 奧克拉荷馬之戀Oklahoma! (1954) : (不過我看網上留言說Prince把"A Weekend in the Country"這個橋段拍的很棒) 哪有, 拍得很糟, 只是全片只有開場和這一段拍出了"電影"媒體的神采, 還有一段也還好的是"Glamrous Life"蒙太奇. Prince擅長掌握舞台劇的電影感, 卻無法勝任電影導演... 真慘! : 我有個疑問,從音樂劇導演轉戰電影導演成功的例子好像不多啊?還是本來就很少了呢? 本來就很少, 在山姆孟德斯之前有兩個超重要的大頭 一個是約書亞羅根, 很棒的舞台劇導演, 很好的二流電影導演(所謂二流是指 他的地位無法與一等一的大師相比, 但至少是個"流", 而不是"不入流") 舞台作品包括南太平洋(代表作!), 羅勃先生(是話劇)等 電影作品包括南太平洋(拍得太大太華麗太膨風而遭批), 櫻花戀, 野宴(也是話劇改拍), 等等 另一個是鮑伯佛西, 很棒的編舞家, 還不錯的舞台劇導演, 很精采的電影導演, 可惜 太過自溺在所謂的"佛西風格"裡. 舞台代表作包括睡衣仙舞(編舞), 洋基佬(編舞), 生命的旋律(編舞兼導演), 芝加哥, Dancing, 等 電影作品包括生命的旋律(自溺風格的代表作), 酒店(最佳作品), 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自溺的極致作品)等 電視作品包括麗莎明妮莉專輯Liza with a Z 電影演出包括刁蠻公主(Kiss Me Kate), 小王子(就是"那個"小王子改拍的), 洋 基佬等等 這兩位導演是最重要的. 另外還有一位是喬治亞伯特, 不過他的電影作品地位不及舞台劇. : (我只知道Sam Mendes[美國心玫瑰情的導演]好像蠻成功的) : : 不過...我有LD. 在信義路巴塞隆納大拍賣時搶下來的, 一張好像100塊... : 真是物超所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24-29-153-122.nyc.rr.com > -------------------------------------------------------------------------- < 作者: Sondi (Everybody Says Don't) 看板: BROADWAY 標題: Re: 音樂劇的好壞 時間: Wed Nov 22 04:56:26 2000 ※ 引述《Sondi (Everybody Says Don't)》之銘言: : ※ 引述《vadim (週日在公園的喬治)》之銘言: : : 看來要把音樂劇改拍成電影真的蠻困難的啊,連Prince都搞不定 : 有些人作得很不錯喲. : 我正在整理好萊塢歌舞電影1930s-1990s參考列表, : 早期有很多部很傑出的作品, : 一直到70年代都還有. : 我心目中改拍得最成功的幾部包括: : Whoopee!(1930)這是富麗秀電影... 風流寡婦Merry Widow (1934) : 畫舫璇宮Show Boat(1936) 奧克拉荷馬之戀Oklahoma! (1954) 國王與我King and I (1955/56) 窈窕淑女 音樂世界(又譯音樂人) 西城故事 真善美 屋上提琴手 萬世巨星 酒店 應該還有, 只是一下想不起來 : : (不過我看網上留言說Prince把"A Weekend in the Country"這個橋段拍的很棒) : 哪有, 拍得很糟, 只是全片只有開場和這一段拍出了"電影"媒體的神采, : 還有一段也還好的是"Glamrous Life"蒙太奇. : Prince擅長掌握舞台劇的電影感, 卻無法勝任電影導演... : 真慘! : : 我有個疑問,從音樂劇導演轉戰電影導演成功的例子好像不多啊?還是本來就很少了呢? : 本來就很少, : 在山姆孟德斯之前有兩個超重要的大頭 : 一個是約書亞羅根, 很棒的舞台劇導演, 很好的二流電影導演(所謂二流是指 : 他的地位無法與一等一的大師相比, 但至少是個"流", 而不是"不入流") : 舞台作品包括南太平洋(代表作!), 羅勃先生(是話劇)等 : 電影作品包括南太平洋(拍得太大太華麗太膨風而遭批), 櫻花戀, 野宴(也是話劇改拍), : 等等 : 另一個是鮑伯佛西, 很棒的編舞家, 還不錯的舞台劇導演, 很精采的電影導演, 可惜 : 太過自溺在所謂的"佛西風格"裡. : 舞台代表作包括睡衣仙舞(編舞), 洋基佬(編舞), 生命的旋律(編舞兼導演), 芝加哥, : Dancing, 等 : 電影作品包括生命的旋律(自溺風格的代表作), 酒店(最佳作品), 爵士春秋(All That : Jazz自溺的極致作品)等 : 電視作品包括麗莎明妮莉專輯Liza with a Z : 電影演出包括刁蠻公主(Kiss Me Kate), 小王子(就是"那個"小王子改拍的), 洋 : 基佬等等 : 這兩位導演是最重要的. : 另外還有一位是喬治亞伯特, 不過他的電影作品地位不及舞台劇. : : (我只知道Sam Mendes[美國心玫瑰情的導演]好像蠻成功的) : : 真是物超所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24-29-153-122.nyc.rr.com > -------------------------------------------------------------------------- < 作者: Sondi (Everybody Says Don't) 看板: BROADWAY 標題: Re: 音樂劇的好壞 時間: Mon Nov 27 03:54:16 2000 ※ 引述《Sondi (Everybody Says Don't)》之銘言: : : 我有個疑問,從音樂劇導演轉戰電影導演成功的例子好像不多啊?還是本來就很少了呢? : 本來就很少, : 在山姆孟德斯之前有兩個超重要的大頭 : 一個是約書亞羅根, 很棒的舞台劇導演, 很好的二流電影導演(所謂二流是指 : 他的地位無法與一等一的大師相比, 但至少是個"流", 而不是"不入流") : 舞台作品包括南太平洋(代表作!), 羅勃先生(是話劇)等 : 電影作品包括南太平洋(拍得太大太華麗太膨風而遭批), 櫻花戀, 野宴(也是話劇改拍), : 等等 : 另一個是鮑伯佛西, 很棒的編舞家, 還不錯的舞台劇導演, 很精采的電影導演, 可惜 : 太過自溺在所謂的"佛西風格"裡. : 舞台代表作包括睡衣仙舞(編舞), 洋基佬(編舞), 生命的旋律(編舞兼導演), 芝加哥, : Dancing, 等 : 電影作品包括生命的旋律(自溺風格的代表作), 酒店(最佳作品), 爵士春秋(All That : Jazz自溺的極致作品)等 : 電視作品包括麗莎明妮莉專輯Liza with a Z : 電影演出包括刁蠻公主(Kiss Me Kate), 小王子(就是"那個"小王子改拍的), 洋 : 基佬等等 : 這兩位導演是最重要的. : 另外還有一位是喬治亞伯特, 不過他的電影作品地位不及舞台劇 又想到二位, 一位是現代音樂劇場正宗的始祖之一, 導演魯賓馬莫連(Roben Mamoulian) 舞台作品包括原版的Porgy and Bess, Oklahoma!, The king and I等等, 電影作品包括紅樓豔史(Love Me Tonight), 玻璃絲襪, 葛麗泰嘉寶的代表作"克莉絲 女王"(不是歌舞片)等等... 另一位是Morton DaCosta, 舞台劇作重要的作品是"The Music Man" 電影則只拍了三部, 不過其中包括"歡樂梅姑"(Aunti Mame)(不是歌舞片), 以及音樂世界 (the Music Man). 一般導演都是音樂劇/喜劇/話劇/歌劇兼治的, 像Hal Prince那樣獨鍾情於音樂劇 的導演(他也導歌劇)並不特別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24-29-153-122.nyc.r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