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abyMoth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文吃光光 那個 我的碩士論文就是做這個的^^ 所以雖然我沒有生過孩子 不過我也有很認真的去找過很多資料 醫生還有孕婦 國內剪會陰的情形的確是非常嚴重 大約就是90%以上 不剪的 可能就是急產 之類的 當然牽涉到很多問題... 一則是國內的生產直接歸類到"醫生" 當作"生病" 打點滴灌腸剃毛注射催生劑等等 當然這個也牽涉到很多很多的問題 像是自然產健保給付醫院3天,好生難生都是3天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如果是第一胎,可能要耗上1.2天才會到第二產程 所以為了讓醫院的病床營運投資報酬率的問題, 還有有的醫院真的很多人要去生 病床根本不夠等等的問題 婦產科醫師是不是足夠倫值班?還是每次值班的婦產科醫師其實都已經OVER LOFDING以久? 醫院久而久之當然就是早早的把你打催生,早早的讓你生 生的時候推你的肚子讓你快點生等等的方式就會出現啦 當然這也不是醫生所樂見的 只是說長久下來整個體制在醫院裡面就是這樣 再來是醫療教育的問題 我有去研究醫學生的學習狀態 他們的學習也是非常直接的就是"產程到某某程度就剪" 或者是"頭胎一定剪" 等等的方式 並沒有教醫學生去判斷,或者是去評估要不要剪 實習的時候老師也是一定剪 學生以後當然一定剪啦! 還有人提到的外國為什麼不剪居多? 當然也牽涉很多關於當地對於生產的一些觀念 台灣很多人認為助產士(早年的產婆)是很老舊的很危險的不科學的 但是其實歐洲 包括北歐 都是一般產婦利用助產士 高危險產婦 才到醫院生產。 這樣來說是最符合經濟效益的,也最不會浪費醫療資源的 當然這就跟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政策的制定又跟既得利益者有很大的關係。 比方,如果現在台灣的產婦也要比照歐洲, 通通都要由助產士來做初步產檢,再來斷定要不要上醫院生產 還是助產士接生即可 這都牽涉到很多很多的問題 包括台灣的助產教育是否恰當? 民眾的觀感與態度是否扭轉? 婦產科醫師與助產士是否可以從競爭的立場轉變為合作的立場? 這都非常難。 另外還有胎兒大小的問題。 事實上,日本也是助產士制度盛行的國家, 有一大比例的日本產婦,是選擇助產士到家裡來接生,或者是到助產所 日本的社會當然是比我們進步 能否順利生產其實要靠產婦自己的付出 日本對於產婦的體重建議是到臨盆只能重8~10公斤 美國是大約16~20公斤都還可以 台灣我相信很多媽媽包括我訪問的媽媽們 甚至增重到20 30公斤的比比皆是 大部分的媽媽也因為職業婦女的關係,所以可能工作壓力,還有工作份量的關係 沒有足量的運動,你的會陰沒有先以足夠的運動來增加彈性 體重的大量增重也容易產生一些妊成毒血症或妊娠糖尿症等等的狀況 體力沒有事先養足 生產的時候當然就比較不順利 再加上醫生的一些告知是被動的 不是主動的(也是因為醫生看診量很大..身不由己) 所以很多媽媽並不是非常清楚知道生產方面的東西 還有像是很多人提出的,是不是因為亞洲人的身材比較嬌小, 所以相較之下胎兒就比較大,所以要剪會陰才出的來 這一個推論是沒有根據的,統計上也沒有達到足以斷定的差異 國內也當然有不剪會陰的醫師,(固定第二胎以後不剪 在台北榮總) 會等你伸展 教你伸展 不過也要媽媽配合方式囉! 4公斤多的胎兒當然可以不必剪呀 我有看過一個例子4.5公斤的胎兒,媽媽是香港人才152公分非常嬌小 爸爸是法國人190多公分,第一胎自然產 沒有剪會陰也沒也會陰裂傷喔^^ 當然都是有的 只是看你怎麼為自己生產做好準備 落落長一篇,也歡迎大家去全國博碩士論文網下載我的論文來看唷 當初在做這篇論文的時候也有受到板上媽咪們的幫助呢^^ 論文題目是:免不了的一刀-台灣產婦的社會建構 台灣大學社會學的吳嘉苓老師也對剖腹產與會陰切開有系統的討論 包括一些平時謬誤的觀念其實都早在實驗研究中得到平反 (像是有剪會陰比較好生,有剪會陰縫起來傷口比較平整,等等的觀念 事實上早就被推翻,也因此各先進國家早已不這麼常規來做) 有篇得獎的論文可以看看囉 歐洲甚至還有會陰按摩的器材,在產前2個禮拜~產前1個月開始使用 增加會陰的延展度讓你好生! 叫做EPI-NO (會陰切開術簡稱E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96.232
drama:推!!說得真清楚!^^ 01/13 00:41
hjapple:推~~超典型的「閃開,讓專業的來!」^^ 01/13 01:00
lisaspring:推你一把~ 01/13 02:16
issues:我在美國 醫生也說不用特別剪 因為他說會裂也是最薄的地方 01/13 04:48
issues:開始裂~ 另外我喜歡助產士,講解清楚又細心,醫生都比較忙! 01/13 04:50
hyochon:但是台灣的助產士好像都惡名昭彰說...唉~ 01/13 17:08